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如何衡量智力
 作者: GEOFFREY COLVIN    时间: 2000年09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二十三期>>管理新思维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GEOFFREY COLVIN

    我17岁那年,我女朋友父母的一位朋友提出给我一笔钱,尽管具体数目不详,但记得是相当于我一辈子收入的10%。出于以下三个原因,我没有接受:第一,他当时喝醉了;第二,我还不到签约的法定年龄;第三,我根本不知道该要多少钱。由于那时从来没有接触过资本资产的定价模式,我甚至不知道怎样去想这个问题,该要多少。

    假如这种事发生在今天就好了,因为现在有成群的咨询专家正在培养自己评估人力资本的能力。他们研究那些逐渐意识到真正的新千年变革的公司客户。在过去几百年里,企业最稀缺的资源一直是金融资本,也就是钱。如今不同了。现在许多公司感到匮乏的是人力资本——才能、知识和创造力。这就是新的稀有资源。

    付给经理们工资,就是要他们充分利用这一稀有资源,所以精明的经理们纷纷要求为此制定一套计量方法,这样才能办好事情:按照他们喜欢的说法,就是要有一个尺度。而他们还没有得到所需要的东西。其实,他们是有尺度的,只是不知道怎么用。这些尺度是在金融资本还是稀缺资源的情况下用来衡量人的。用这些方法,你可以了解所有你想知道的东西,例如聘用、解雇一个人的成本,每一小时培训的成本等等……不过,怎样才能衡量产品开发人员的能力提高了15%?最好的衡量方法是什么呢?如何确定能力的提高可能给股东们带来的好处呢?眼下,你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它们都与知识经济有关。

    这一现状给咨询专家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于是,他们兴高采烈地甩出一大堆2x2矩阵图、多次回归分析表、概念方程式和种种术语来。当下人们爱说的词语是:“衡量人力资本。”实际上,他们了解的是以下几个今后会使大多数公司发生变化的因素,且容我一一道来:

    必须把注意力放在价值的创造上

    过去,人力资源专家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工资最高的雇员身上。这样做在资本稀缺的时代是有道理的,因为雇人意味着成本。但是,当雇员是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时,这样做可能就不再合理了。例如:问一下联邦快递(FedEx)的职工,什么东西更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是飞行员技能提高15%?还是投递员效率增加15%?他们会认为答案很明显:是投递员,但这不一定就是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目标。

    上述这个例子是康奈尔大学高级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约翰•布德罗(John Boudreau)教授提出来的。他的主要观点是,公司极少从大局考虑雇员的需求:我们的战略优势是什么?我们需要开发什么样的能力?哪种关键人才的匮乏最制约价值的创造?衡量这些东西可能很难,但彼得•拉姆斯特德(Peter Ramstad)说:“不一定是完整无缺的信息才有价值。”拉姆斯特德是人力决策国际咨询公司(Personnel Decisions International)首席财务官,也是布德罗主办这一题目的研讨会的合伙人。他说:“许多人只注意可衡量的东西,却不去考虑价值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这是一条死胡同。”

    报酬必须与业绩挂钩

    要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固定工资已经过时了。过去,由于人们无从影响自己的产量,所以同工则同酬;在工厂里,工人使用的固定设备是影响其产量的最大因素。但是,在知识经济中,许多人几乎不用固定设备就可以工作,而我们的业绩又彼此相差甚远,并且决定着公司的命运。因此,差别巨大的报酬是合情合理的。

    波士顿咨询集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费利克斯•巴伯(Felix Barber)认为,信息技术业的薪酬差别最大,其中三分之一是长期的可变报酬,主要是购股权。巴伯正在开发一套人力资源计量方法,即工作经济学(Workonomics),用来帮助知识密集型的公司制定适当的可变报酬方案。这种方法可能行之有效:根据沃森-怀亚特咨询公司(Watson Wyatt)的最新研究,成功公司的主要做法之一就是,让业绩最好的职工得到比一般职工高出一大截的报酬。

    纪律要比过去严

    你总是听到人们在抱怨:如何去衡量脑力工作者?那太主观了。当然是主观的,全在于如何判断。但是,如果你让几个人按同一标准严格的评估一个脑力工作者,你会惊奇地发现,评估结果看起来竟是那么合理。问题在于许多人不喜欢这样严格。

    保罗•斯道弗(Paul Storfer)指出:“人们说:‘我不想失去人际关系。’但这种人际关系存在于人的各种能力之中。”斯道弗的人力资源技术公司(HR Technologies)正在为此目的生产软件,这种软件可以帮助管理人员为某个职位制定一套标准,按照这些标准评估职工的工作表现或寻找合适的求职者,然后用一些图表对受评估者加以对照比较。结果很能说明问题,可是经理们却抱怨这样做工作量太大。他们最好别抱怨,并且习惯使用这种方法。这些标准衡量的是企业中的关键生产要素!花这么多时间是值得的。

    一点忠告:只有在经理们选择了正确的评估标准后,这种衡量制度才会奏效,其中一部分还要靠智慧、洞察力、感觉和直觉。所以,如果公司能够较好的衡量脑力工作者所创造的价值,这些独特的人类特点同样能比以往更好的区分出最好的经理。公司一方面寻求更好的衡量方法,一方面也会越来越重视我们在不断发展的对他人的判断力。比如,就我个人而言,我如今就意识到,如果有个醉汉要给你钱,这也许是一个应当抓住的机会。真可谓吃一堑,长一智。

    译者:隋云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