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参加上海《财富》全球论坛年会後的思考
 作者: 王志乐    时间: 1999年12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十七期>>上海《财富》全球论坛回顾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王志乐

    99《财富》论坛年会于 9 月 27 日至 29 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中国未来的 50 年”。会议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注意。

    笔者被邀请参加会议并在专题会上发言。此次会议没有任何决议,也没有任何会议文件,通过与国内外企业家进行广泛的接触,人们还是受到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强烈震撼,得到了多方面的启示。

    思想交流与撞击的平台

    此次论坛年会在大会和分组会上发言有近 120 人,都没有要求提供发言的文字稿。实际上会议只是建造了一个平台,为来自各国和中国的企业家、学者和官员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交流沟通的机会,使人们的思想观点在交流和撞击中得到启示和升华。这种做法与我国通常的研讨会有许多不同,因此论坛开会方式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引人注目的是,在论坛年会上官、产、学平等对话,充分交流。

    过去国内开研讨会,多数情况下由高级官员作报告,随后离开会场并不参加讨论。其实,在自由讨论和提问中,我们的领导者可以了解许多真实的信息,学习许多不懂或知之不多的新东西。

    此次论坛会上,曾培炎、吴基传、龙永图等部长在作了简短发言后也参与讨论。面对国内外企业家和学者的提问,他们都认真地作了回答。这种沟通,使外国和中国企业家了解了中国有关领导层的想法,与此同时,中国的高层官员也直接了解了企业和学术界所关心的问题,感受到会场真实的气氛。这种沟通,在没有记者参加和预定结论的情况下,大家都坦率地、无拘无束地提出问题和阐述自己的看法,比我们通常见到的研讨会更能够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

    这种开会方式体现了一种开放和务实的精神。它也使外国企业家看到了对外开放后的中国思想活跃的真实情况。一些外国企业家反映,他们对上海年会能够开得如此活跃十分满意。他们认为,50 年来中国的巨大变化不仅表现在高速公路、高楼大厦等建设成果上,也表现在这次会议所体现的务实开放的观念上。与会外国企业家普遍表示了继续在中国开展经营活动的信心。显然,在中国召开这种开放型的会议对于外国投资者的积极影响远比那些空洞的宣传效果要好得多。

    按照时代华纳集团(Time Warner)一位论坛的组织者的说法,此次论坛要把《财富》论坛提倡的会风带进中国,改变官员作报告企业家和学者听报告的中国式会风。无论是为了提高官员领导水平,还是为了加强领导与企业和学术界的沟通,我们都应当从此次《财富》论坛年会的做法和会风中得到借鉴。

    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与管理改革

    此次论坛会上,通过同与会的著名跨国公司总裁近距离地接触,听取他们的见解,人们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跨国公司近年来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所进行的调整与改革。

    90 年代是人类从工业化时代走向信息化时代的转折时期。随着冷战结束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潮流加速推进。全球化和信息化潮流改变了企业竞争的环境,也改变了企业竞争的规则。一般制造业呈现利润递减趋势,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呈现利润递增趋势;硬件产品利润越来越薄,软件产品特别是系统产品利润越来越丰厚。企业竞争的重点正在从产品制造转向为客户服务,从硬件产品转向软件产品和系统产品。21 世纪初将是工业化转向信息化的时代。

    对阻碍企业快速发展的官僚主义要坚决排除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潮流,面对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的变化,企业最重要的是适应潮流不断进行改革和变化。通用电气公司(GE)是美国最先进行战略调整和管理改革的企业。90 年代上半期,该公司就明确提出,经营重点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移,企业则从制造公司向服务性公司转变。该公司总裁杰克•伟尔奇(Jack Welch)在此次论坛全会上回答笔者提问时指出:“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使我们的组织运转加快,适应世界潮流的新要求。要把使公司慢下来的东西排除掉。”企业内的官僚主义是阻碍变革的主要障碍,“我每天都要对抗官僚主义,要不停地同它斗争。要痛恨它、踢它、打它,不要让它存在。”

    坚决进行人事改革

    跨国公司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极其重视组织更新和人事制度的改革。此次论坛会上,人们问通用电气公司总裁,为保持通用电气的活力,如何管理员工。伟尔杰回答,员工分为三类。对于最优秀的 10%,应当给予更好的培训,给予高工资,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最差的 10% 或 15%,不要给他们任何东西,请他们离开公司,让他们到别的地方,适合自己的地方,重新开始。”

    全球 24 小时生产、管理和创新

    宝洁公司(P&G)总裁德克•贾格(Durk I. Jager)先生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公司改组为按产品(专业)进行全球管理的体制,这样有利于更迅速地适应全球市场的变化。公司要实现全球范围 24 小时不间断地进行生产、管理和创新。

    跨国经营不仅要利用当地人力,而且要利用当地智力

    这些世界经济界的风云人物都强调了在信息经济时代智力开发的极端重要性。通用电气公司的韦尔奇认为,跨国经营已经从出口贸易、在国外建厂从事生产制造发展到开发当地的智力。他认为,跨国公司不但要利用当地人力,而且要利用当地智力。只有实现全球智慧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实现真正的跨国经营。由于十几年来不断改革和创新,通用电气公司成为领导世界潮流的跨国公司。该公司市场价值从最初的 300 多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 3,000 多亿美元。

    著名跨国公司上述见解和做法,应当引起我国企业的高度重视。

    跨国公司在华经验发人深思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首先,它们从 1993 年以来的大规模进入,转向调整整顿已经投资项目,办好现有企业;第二,它们正在把投资重点从制造业转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目前,许多跨国公司都对在华投资和经营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他们在华投资与经营活动将更加理智。

    此次论坛年会不少著名跨国公司谈到它们在中国投资的经验和教训。

    ■ 全球战略与中国战略结合起来。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总裁司徒伯(Jürgen Strube)认为,巴斯夫的经验是总部有全球战略,在中国必须有中国的独特战略,要根据中国的时机情况现场作出决策。在各个地区的巴斯夫公司要执行统一的全球战略,但是要有各地的灵活性。

    ■ 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诺基亚公司(Nokia)的首席执行官约玛•奥利拉(Jorma Ollila)认为,在中国经营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该公司早在 1982 年开始接触中国,开展中国业务。但是直到三四年前才取得成效(赢利)。目前年营业额达到 10 亿美元。他认为,应当把眼光放远,预测到 10 年到 15 年的中国市场状况。

    ■ 把在中国的竞争纳入全球竞争。宝洁公司总裁贾格认为,有人以为,在中国可以生产和销售比欧美国家质量低的产品,这是错误的。因为在信息化时代,顾客可以迅速了解世界范围的质量水平和价格水平。在中国也必须生产和销售高质量产品。

    ■ 企业形象的建立要与当地人的利益有关。可口可乐公司总裁道格拉斯•艾华士(M. Douglas Ivester)认为,可口可乐是世界品牌,进入中国后只有密切结合中国人的利益,才能为中国人接受。该公司经过研究,认为中国文化传统重视教育,因此公司积极参与中国的希望工程,建立希望学校。艾华士认为,使当地人感到与可口可乐公司有关,在其他国家可能是另外的问题,在中国是教育问题。要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需要。

    ■ 要选择好的合作伙伴。三井物产公司的总裁上岛重二认为,一定要看到在中国投资的困难,才能避免失败。在华投资的主要困难是:“中国不是统一的市场”,各地政策不同,条块分割,而且政策多变。他认为,选择好的合作伙伴在中国极其重要。三井物产在 80 年代就开展与中国四通公司合作,先后与四通合资合作近 10 个项目,都取得良好业绩。因此,上岛重二认为,选好伙伴是在华取得成功的关键。

    ■ 要有足够的耐心。多家公司总裁在大会上总结经验教训时都认为,在中国投资或从事经营必须有足够的耐心。

    论坛会上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对在华投资经验的总结,对于其他跨国公司今后在华投资和经营具有极大的示范作用和激励效应。与此同时,这些经验总结也体现了他们进入中国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中国的国情不同于跨国公司已经开展经营活动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取得的经验不能照搬到中国。跨国公司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战略、策略、经营方式,换言之,必须重新学习。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与中国企业、部门或地方合作,是一个双向的相互学习过程。笔者在会议期间,同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上海汽车集团胡茂元总裁等交换意见,确实感到,我们中国有一批企业在这种相互学习过程中,成功地学习了外国跨国公司的技术、管理经验,使自己迅速成长壮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与这些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相比,我们多数企业学习得太慢,学习的太少。当我们听到这些著名跨国公司在论坛上就其在华投资经验侃侃而谈时,我们应当冷静地扪心自问,我们在同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我们是否应当学得更快一些,学的更多一些?

    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美国、西欧和日本韩国跨国公司在 90 年代初期、90 年代中期和 90 年代末相继展开了三波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空前规模的购并浪潮是 90 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跨国公司面向 21 世纪竞争而进行企业经营战略、经营业务和管理结构的全面改革。它们已经并将进一步改变 21 世纪世界经济竞争环境。美欧日跨国公司的动向应当引起中国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中国企业的高度重视。

    此次论坛会上世界著名跨国公司阐述了自己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看法并讲述了采取的相应措施。他们通过总结在华投资和经营的经验和教训,将进一步提高在华的竞争力。跨国公司通过贸易、技术转让和直接投资已经把中国经济与其全球网络联系在一起,把中国经济纳入其全球战略。我国企业将面对经过战略调整的各国跨国公司更激烈的竞争。我国经济在没有最终完成工业化的情况下,又面临信息化的挑战;在没有完成市场化的情况下,又面临全球化的挑战。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我们不得不在完成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同时,进行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的的战略调整,将两大任务一起完成。

    对 90 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进行的三波改革,我们应当有充分的认识。我们应当抓住跨国公司全球战略调整的时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主动进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尽可能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提升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尽可能减少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中国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对策

    中国内地一批比较优秀的企业家或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财富》论坛年会。他们认真地听取跨国公司在会上的讲演和讨论。他们了解了跨国公司一些战略考虑和在华经营的打算。

    但是人们也注意到,不少中国企业家或负责人首次参加这种国际论坛会议,他们还不适应,还很不活跃。不少人不会外语,难以利用会议提供的机会与国外企业巨头充分交换意见。他们对跨国公司不了解,例如他们不知道,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是什么人,为什么他的演讲和答问会吸引那么多其他跨国公司总裁的关注。他们很少在大会上提问。据笔者观察,在论坛 6 次全会上,我们的企业一共提了有数的几个问题,其中有的问题还由于过于简单,使人难以回答。显然,从论坛年会上的表现来看,中国企业与世界级的跨国公司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更为严峻的事实是,中国企业面临欧美日跨国公司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战略调整和管理改革的严峻挑战。近年来欧美日跨国公司先后展开的调整和改革的实质是适应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潮流,以增强面向 21 世纪的竞争力。

    工业化经济向信息化经济过渡在 90 年代加速度进行。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我们一些企业审时度势,学习跨国公司,与跨国公司合作,迅速适应这个潮流,成长为颇有竞争力的企业。但是,我们更多的企业对于这个变化还知之不多,更谈不到采取相应的对策。

    当我们的企业或企业管理部门眼睛还盯着资金、设备、厂房等硬件生产要素时,欧美日跨国公司已经把目光转移到设计、研究开发、营销、售后服务等软件生产要素了;当我们有些企业的管理者还在考虑自己的行政级别、权力和待遇时,外国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开发当地智力,开展中国人才争夺战了;当我们有的企业或企业管理部门还在拼命铺摊子、搞大而全的集团时,外国跨国公司已经在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了;当我们有些企业还在想方设法造假账,营私舞弊,蒙骗股东,坑害国家和股民时,外国跨国公司已经在全面改革财务制度,增加透明度,规范企业经营了。

    积极促进与跨国公司的合作

    上海《财富》论坛年会集中反映了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关注,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跨国公司呢?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据最新发布的《1999 年世界投资报告》,目前全球共有 6 万家跨国公司,它们在国外有 50 万个分支机构。这些分支机构在所在国销售额达到 11 万亿美元,远远超过 7万亿美元的世界出口额。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必须向跨国公司学习,同跨国公司合作,与跨国公司竞争。

    从 1993 年以来跨国公司纷纷投资中国。在短短 6 年时间里,数百家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著名跨国公司集中到一个国家投资,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这就为中国企业的学习合作和竞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我们应当改变那种消极防御、被动挨打的心态,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与跨国公司合作与竞争。

    ■ 总体上看,目前我们的企业以及经济管理部门对跨国公司担心多,害怕多,对其了解少,研究少。因此,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与研究跨国公司。例如,为什么 80 年代以来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再把跨国公司作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工具”加以反对,反而积极促进与跨国公司的合作?90 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为什么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战略调整、业务重组和管理改革?这些调整与改革对企业竞争环境和规则带来那些影响?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处于什么地位?对这些问题必须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加以研究。

    ■ 我们的媒体应当客观、系统地有深度地对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中的巨大作用加以介绍,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经营与竞争的情况进行介绍。既要分析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带来的冲击,更要从长远的发展前景介绍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改变人们在跨国公司问题上的过时观念,引导人们从中国长远经济利益出发,理智地而不是情绪化地对待跨国公司。

    ■ 我们的经济管理部门应当跟踪了解 90 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进行的战略调整和管理改革,研究我们如何抓住跨国公司全球战略调整的时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潮流中顺势而动,主动进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尽可能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发挥“后进优势”,少走或不走弯路。

    我们应当扩大与跨国公司合作的领域,加大与跨国公司合作的力度。目前,应当积极研究和采取措施促进金融、流通和专业咨询等服务业对跨国公司的合作。90 年代初,我国采取措施促进外国跨国公司在制造业投资,推动了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如果我们促进金融、流通和专业咨询等服务业开放,必将带来 21 世纪初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高潮。这一轮发展将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

    ■ 企业是与跨国公司合作竞争的主体。仅有政府官员的努力,企业的积极性不调动起来,难以形成向跨国公司学习,同跨国公司合作竞争的良好局面。我们不应当仅局限于在中国国内观察和考虑中国企业的改革和竞争问题。我们应当从 90 年代美欧日企业进行的战略调整和改革看中国企业面临的严峻国际竞争环境,从它们进行的改革中吸取经验教训促进我们的企业改革。

    我们的企业应当考虑,如何像美欧日跨国公司那样重视股东利益,增加经营透明度,不断提高营业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如何通过选择和集中,加强有竞争力的主营业务;如何实现企业经营重点从制造向销售、服务转移,从硬件产品向系统产品转移;如何大力进行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高新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和品质。特别重要的是,如何尽快使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成为同跨国公司学习、合作和竞争的主体。这是我们在 21 世纪头 10 年必须完成的任务。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