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高通与爱立信:手机大战
 作者: Julie Creswell    时间: 1999年06月07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十四期>>科技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Julie Creswell

    在过去十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欧文•雅各布博士(Dr. Irwin Jacobs)一直穷于应战。那是在90年代初期,从教授转任高通公司(Qualcomm)首席执行官的雅各布发现某一种军用技术可以开发为民用移动电话的一种有效标准。他的这一重大发现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赞许,反而招到了怀疑论者的否定,那家总部设在瑞典、名叫爱立信(Ericsson)的公司敌意尤甚,它正在促销自己的标准来进行竞争,以达到控制移动电话的核心业务和互兼容性。 

    今天,战斗仍在继续,但是赌注比以前大多了。总部设在圣迭戈的高通公司年营业额为 33 亿美元,而爱立信 1998年营业额为 227 美元,他们在国际大市场上鏖战正酣,被形容为正在进行一场“圣战”。获胜者将成为全球下一代无线通讯行业的引导者。高通公司志在必得。它去年的收入增长了 59%,利润增长 18%,但是它的股票价格不稳定,至年终时实际上没有什么变化,从每股最高 67 美元下降了 15 美元(目前每股价格约为 72 美元)。经过一轮裁员之后,高通目前或许正在考虑分离它棘手的设备制造业务。 

    因此,高通寄希望于创造高速数据通讯新时代的卓越业绩,你可以在圣莫尼卡高速公路上接收电子邮件,访问国际互联网,甚至召开视象会议,而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你握在手心里的移动电话进行的。要使这种詹姆斯•邦德式的技术付诸实现,各国政府与爱立信和高通这样的世界大制造商必须相互合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移动电话不能在衣阿华州、巴黎或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地使用,部分原因在于没有人考虑到网络的兼容性问题,在最初发展模拟电话的时期,甚至在近来厂商们纷纷转向数字蜂窝技术的时候都是如此。联合国机构国际电信联盟(ITU)希望即将开始应用的第三代移动电话能够避免重蹈覆辙。因此,ITU 正在考虑制定一套新的无线通讯全球标准。ITU 曾表示将在 3 月底做出决定,但由于高通与爱立信之间一桩法律纠纷尚未解决,有关程序可能要推后执行了。 

    风险是与大笔金钱和市场份额共存的。美国的市场需求在急剧增长,无线通讯业务在拉美和亚洲地区也发展得十分迅速。据估计,全球对移动电话手机的需求量将从 1999 年的 400 亿美元增长到 2004 年的 580 亿美元。高通的风险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大。它的对手,包括摩托罗拉(Motorola)、诺基亚(Nokia)以及爱立信公司,至少都在生产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语音信号的现有三种标准中的一种,即 CDMA、TDMA 和 GSM。而高通却不是这样。该公司 1998 年的收入来自采用雅各布的 CDMA 技术的特许权使用费、半导体芯片、设备以及与索尼公司(Sony)合作生产的手机。 

    雅各布不得不为 CDMA 的推广而努力。CDMA 的全称为“码分多址”,由于其良好的抗干扰性能,最初用于政府绝密通讯,其原理是把分组通话转化为一种特殊的数码进行传输。CDMA可以使不同的通话在同一频率上传送,再将这些通话根据分类传至受话方。码分多址无线通讯技术目前在美国迅速增长,在韩国和拉美地区也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然而,称为“时分多址”的 TDMA 技术目前仍然是美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无线通讯标准,AT&T 和 SBC 通信公司采用的都是这一技术。此外,与之相类似的 GSM(全球无线通信系统)自1991年出现以来,就一直占领着欧洲市场。爱立信和诺基亚公司都采纳这两种技术。 

    为了开发能同时传送话音与图像的蜂窝技术,并使移动电话用户能接入万维网,GSM 与 TDMA 两大阵营联合起来开发了一种称为宽带码分多址(W-CDMA)的新技术。同时,高通公司也将其现有技术改进后开发出了第三代 CDMA。这二者听上去很像,事实上也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但那些秘密技术方面的差异仍然使它们之间无法兼容。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只意味着一件事:他们的移动电话仍然无法在不同国家与地区间通用。 

    由于爱立信在欧洲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高通却没有一席之地,如果 ITU 对这两种 CDMA 标准都予以认可,高通公司将很难挤入这一市场,原因在于高通目前的用户无法使用欧洲现有的通信网络。因此,高通敦促这个国际组织批准与其现有 CDMA 技术兼容的单一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行为便显得不足为奇了。“既然要引入一种基于相同的 CDMA 技术,就不能让市场上出现只存在微小差异的两种标准,”65 岁的雅各布以此作为他的申辩理由。而高通公司的支持者也同样是存亡攸关──斯普林特 PCS 公司已经花费了 55 亿美元用以美国 CDMA 通讯网的建设,要将其调整为 ITU 标准将所费不菲。 

    还有一些电讯运营商希望能够达成妥协的标准,其中包括位于旧金山的空中接触通讯公司(AirTouch),该公司目前正被英国的沃得福集团(Vodafone)购并。“手机的销量数以亿计,可以争取的市场份额也很大,”空中接触公司战略技术副总裁克莱格•法瑞尔(Craig Farrill)这样认为。但爱立信公司的负责人坚持认为,一旦他们的网络与高通的技术相兼容,他们原先为改进自己的 CDMA 技术所作的努力将付诸东流。而高通也表示,他们拥有 CDMA 技术的知识产权,如果不能达成一种标准,他们不会授予其 CDMA 技术的专利使用权。 

    高通公司在这场标准大战中也并非完全孤注一掷。他们今年又推出了两种新产品:一种为微型手机,另一种被称作 pdQ 智能型手机(内置手控装置)。但这些产品也同样面临强劲的竞争对手,其中包括诺基亚的新型 CDMA 手机以及摩托罗拉目前流行的 StarTAC 型 CDMA 移动电话。就算高通新推出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销量够好,还是远远落在在手机市场上遥遥领先的诺基亚公司之后。美林证券公司(Merrill Lynch)的无线设备分析员 Michael Ching 警告说,价格的压力会使得高通今年的收入增长率降至 16%。 

    但是,高通公司要获得长远的发展仍取决于其 CDMA 技术能否被美国以外的市场所接受。解决这场斗争的最好办法也许是雅各布最不愿意见到的:这就是与对手结成联盟。高通与爱立信原订于今年 4 月在得克萨斯州的法庭解决关于专利的法律争议,然而 2 月中旬有报道说两家公司即将达成一项协议,根据该协议,爱立信将有权使用高通的 CDMA 技术,而高通也将被获准使用爱立信公司的 GSM 技术。分析家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但双方仍必须就谁拥有这种技术的哪一部分进一步协商。 

    尽管如此,妥协从未成为雅各布的强烈愿望。在经过了多年的激烈竞争之后,要与对手达成协议并非轻而易举。2月底时高通公司的一位女发言人对《财富》杂志强调说高通的立场并未有丝毫的动摇。这种顽固的态度可能是高通致命的弱点。有些主要的厂商(如日本的NTT公司)目前都站在爱立信一边。如果高通不改变态度的话,就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生存了。

    译者:孟斌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