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知识,不断升值的商品
 作者: Thomas A. Stewart    时间: 1999年02月03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十二期>>管理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Thomas A. Stewart

    各个国家真正的财富不在于大片的橡胶林或绵延的钻石矿,而在于开发利用这些财富的技术和技能。

    “新经济可以休矣,”道琼斯指数暴跌512点的那天,一位朋友这样说。尽管我很尊重他──他是个聪明人,我也理应尊重他──但他却大错特错。首先,新经济决不是指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尽管它的一些支持者和反对者会把二者联系在一起。新经济指的是知识作为一种投入和产出的价值不断增长,使知识成为人们买卖的商品中最重要的成分;它指的是相对于房地产、厂房设备和金融资本的智力资本的份量不断加重;它指的是更有效的管理及衡量知识原料与资产的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这些现象在牛市中得到了体现(有时甚至被夸大),但它们本身并不是牛市。 

    第二点,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世界市场所患的不规则波动症实际上以另一种方式昭示新经济的诞生和它的运作。这种金融动荡局势至少给人们──不仅给各国经济,而且给各公司和经理们──上了有关这个新世界的重要一课,这一课叫做“农矿产品陷阱”,由这一课可以演绎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我们的故事要从亚马孙丛林中的一个闷热的夜晚讲起。 

    1839 年,查尔斯•古德伊尔(Charles Goodyear)发明了使橡胶硬化的方法,这一工艺将橡胶从一种奇特的物质变成了有用的原料。在此后的年代里,特别是由于汽车业的发展,橡胶带来了滚滚财源。这股橡胶热的起始点是坐落在亚马孙雨林中央的巴西城市马瑙斯,它距亚马孙河源头与河口的距离恰好相等。一个世纪前,马瑙斯富得流油。它是拉美第二个最早使用电力的城市,而且先于波士顿有了有轨电车。橡胶热最显著的遗迹是该市著名的歌剧院,该剧院所使用的大理石、青铜,从欧洲进口的枝形吊灯以及四周摆放着欧洲著名作曲家和剧作家半身塑像的演出大厅。橡胶业巨子的宅第星星点点地散布于城市和郊外的丛林之中,宛若撒在火腿油中的蒜瓣。 

    这次繁荣后来变成了萧条;任何繁荣都难免这种结局。19 世纪 70 年代,一个名叫亨利•威克姆(Henry Wickham)的英国人逃过巴西稽查员的检查,将橡胶树种子偷带出这个国家。这些种子被种在伦敦郊外的邱园,后来又从那里被运往英国的热带殖民地马来亚和锡兰,从而建立起橡胶种植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那几年中,这些种植园的产量大增,橡胶的价格因此暴跌,马瑙斯的兴盛也就此完结。 

    在马瑙斯,你会一遍又一遍地听到这个故事,但人们总结出的教训却总是错误的。一种版本强调大不列颠人和所有外国投资者的不讲信义;另一种版本则声称,不加管理地、持续地收割雨林当然没有竞争力。我从一个丛林向导那里听到的故事是这样的:大富佬恼怒极了,发誓再也不让林中的人靠森林的财富发达。他说,橡胶热结束后,“他们”策划了一个长期的阴谋;“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阻挠亚马孙地区的黄金和铌矿等资源的开发。最近,“他们”又编造了许多有关环保的耸人听闻的故事,把亚马孙森林列为开发禁区,因为如果亚马孙流域的宝藏进入市场,产品价格将会暴跌,许多银行将会破产。我并没有问“他们”指的是谁,但“他们”毫无疑问是指阴谋论者通常想到的那个专干阴险勾当的阴谋集团──犹太人、共济会成员、银行家和被收买的政客。 

    在黑暗的森林里,当一个人被莫名其妙的声音、两眼放光的鳄鱼、成群的昆虫和天知道还有什么别的什么东西包围着的时候,一个亮圈是最能引起不着边际的狂想的地方。(同样道理,第一世界某城郊的一所房屋也是对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所进行的斗争加以过分简单化的描述的理想起始点。)看来,那些空调房间里的城市滑头们完全有可能在今后几十年内继续实施一项全球性阴谋,不让宝贵的资源进入市场,尽管开发这些资源对大多数阴谋策划者更为有利。间或会有一个蛊惑天才能将这种无稽之谈变为恐慌情绪。 

    但真正危险的幻想──它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会使数以亿计的人陷入贫困──却是很普通的:认为可以从农矿产品中获得财富这种梦想实在太常见了。钱不会从树上长出来,从来不会,即便在橡胶热时期也是如此。邓禄普(Dunlop)、米其林(Michelin)和固特异(Goodyear)等橡胶公司赚的钱远远超过全世界橡胶种植者的所得。1995 年,世界天然橡胶的生胶出口总额为 54 亿美元,还不到固特异公司年销售额的一半。不论是黄金、黑金,还是黑土,全都一样:生产每一种农矿产品都是无利可图的事情。 

    个中原因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农矿产品的价格都会下跌。情况历来如此,将来也永远是这样。把经济大厦建立在农矿产品基础之上等于把大厦建在不可遏止地下沉着的地基之上。人们也一直不能正确了解这一事实。他们用收益递减论乘以马尔萨斯逻辑,但却没有把革新这个因素考虑在内。他们得出的结论使《人口炸弹》(The Population Bomb)一书的作者保罗•埃利希(Paul Ehrlich)同已故的马里兰大学商学教授朱利安•西蒙(Julian Simon)打了一个著名的赌,但却赌输了。西蒙赌的是,由埃利希挑选的五种金属──铜、铬、镍、锡和钨──在 1990 年的价格将低于 1980 年。 

    在西蒙看来,这是自“嘉奖”(Citation,良驹名。它是第一匹赢奖数额超过 100 万美元的赛马,曾于 1948 年获得“三王冠”称号,一生共赢得 45 次赛事。──译注)以来最确定无疑的事了。他后来写道:“自有记载以来,原材料的价格一直在急剧下跌,不论你用什么合理的尺度来衡量都是如此。”例如,当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非石油农矿产品实际价格指数大约是 20 世纪最高点,即一战结束时的指数的三分之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自 20 世纪初至今,农矿产品的实际价格平均每年下跌 0.6%。开采世界上最昂贵的矿产品,而且几乎垄断了这种产品的德比尔斯公司(DeBeers)已开始在它的钻石内烙上火印,以保护它们的价值。 

    然而,那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仍然落入农矿产品陷阱,即相信它们的繁荣来自他们的矿藏,而不是来自它们的头脑。他们不明白,丰富的自然资源将由具有丰富知识的人来开发;他们不太明白,丰富的自然资源只代表从某地开采出的价值,而不是在某地创造出的价值。 

    并不是说地下的黄金毫无价值:在所有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我宁愿我的地下埋有黄金,而不是不愿那里有黄金──但这“所有其他条件”才是真正重要的。亚洲现在一片混乱,但请注意这样一点:战后最成功、在此次危机中也表现最坚强的亚洲经济实体──日本、香港和新加坡──全都连一点自然“财富”也没有。相比之下,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的资源都十分丰富,但它们却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今年农矿产品的价格下跌 20%,这是不足为怪的。全球市场的阵痛主要与旧经济的衰亡有关,而不是源于新经济的兴起。令经济专家们担心的是农矿产品进一步暴跌的前景,而不是网上书店亚马孙公司(Amazon.com)的股票价格涨得过高。 

    这是一个讨论管理问题的专栏,我也答应你们要谈一个管理方面的题目。这是一个有关价格问题的题目。如果全球经济出现低增长或停滞──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亚洲陷入了衰退,甚至比衰退还要糟糕,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增长也因此而变得滞缓──有两种办法可以增加公司的资产,从而使你自己能得到加薪,也给股东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是利用廉价资本(贵公司的股票被高估的程度也许降低了,但利率依旧很低)来进行收购──有些收购将证明是明智的。其余的收购只是扩大了公司的规模,而没有带来更多的赢利,但公司看起来是在增长,并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使投资者受到蒙蔽,从而可以利用公司期权交易大发其财。以后你的后任仍可通过取消这些交易再发一笔。 

    另一种办法是提高你的产品的价格。别笑:对于那些能够带来更高实际价值的产品而言,提高实际价格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再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价格并不取决于原材料,这是因为:原材料的价格始终在下跌;在新经济中,原材料并不重要。经合组织(OECD)官员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在世界农矿产品价格和零售物价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桑顿发现,如果说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的话,那也更有可能是零售物价的变化导致原材料价格的变化,而不是相反。桑顿的研究是以英国为对象的,但没有理由认为他的结论不适用于其他发达的经济实体。 

    哪些东西的价格在上涨?在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同时,服务业的价格不断上涨。过去 40 年里,美国服务消费价格提高了七倍,增速比耐用消费品快了一倍多,后者的价格提高了 3.3 倍。过去十年中,服务业价格的上涨速度比耐用消费品快了两倍。工资的增长证实了这一趋势:商品生产者的薪酬以年均 2.6% 的速度递增,服务生产者薪酬的年增长率则为 4%。你想,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和卢•格斯特纳(Lou Gerstner)为什么要进军服务业? 

    从卖空者到快餐厨师,服务业无所不包。在这个行业的内部,价格方面的赢家──你猜对了──是知识资本家,是那些提供咨询、法律顾问、医疗保健、研究和金融服务等高知识含量的服务的公司。高智能活动生产的是知识产品,购买这种产品要多花钱。这些产品中有许多处于垄断地位,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独一无二的(幸好只有一个阿兰•德肖维茨──Alan Dershowitz)或者享有知识产权保护;另一些产品则居于准垄断地位,因为它们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制造或者能够成为行业标准。 

    参与价格游戏的一种聪明的办法就是寻找此类知识产品,并开辟它们的定价与销售新途径。你已经创造出的知识产品也许比你所知道的要多得多,因为它们可能和别的什么东西混杂在一起;也许你没有充分开发你所创造的知识产品,因为你没意识到你可能做得更好。例如,安达信公司(Arthur Andersen)的“知识空间”(Space Knowledge)就通过万维网上的订购服务把该公司在咨询服务过程中生产的知识──如它的“最佳实践数据库”──拿去出售。广告公司已开始把它们的各种服务──安排广告的刊登或播映、广告的制作和营销咨询──拆开出售并分别定价。股票经纪业也是如此。当电子贸易公司(E-Trade)意识到打赢一场价格战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时,这家特惠公司开始让客户额外付钱购买它的调查报告。摩根─斯坦利公司(Morgan Stanley)允许其全权委托的客户接触它的全部调查结果,现在也向其票据贴现经纪客户出售范围有限的调查结果。不知他们再过多久会将这种产品提供给买主,而不管他们是不是摩根─斯坦利的经纪业务的用户? 

    当今的所有企业──不论是制造商还是服务业公司──都声称自己出售“解决方案”。摆脱农矿产品陷阱的办法是:在给你的商品定价时要表现得好像自己说话当真算数似的。

    译者:萧建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