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中国名牌:政府保护的产物?
 作者: 甘思德    时间: 2012年01月12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公司能利用这一机会,真正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而非饭来张口地坐等政府“喂养”,那么中国消费者蒙受的损失只会是暂时的,付出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转贴到: 微信 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人人网 豆瓣

    一直以来,世人眼里的中国只是世界工厂。中国公司籍籍无名,只是欧美和日本公司产品的制造者、甚至是组装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说法今天依然成立。然而,在2011年,中国本土品牌开始走强。《广告时代》(Advertising Age)杂志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尽管还有高达83%的外国人不能准确说出哪怕一个中国品牌的名称【少数人会提到联想(Lenovo)或者青岛啤酒(Tsingtao)】,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品牌在本土市场越来越吃香。不仅如此,中国品牌在很多领域内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包括手机、服装、食品、互联网、航空、保险和汽车等等。在很多行业,国产品牌的受欢迎程度也正在赶超洋品牌。

    如果只从公司行为的层面考察,人们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公司的知名度能得到提升,只是商业竞争的结果,是自然而然的事。但除此之外,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依旧面临诸多障碍其实也是原因之一。这些针对外国企业的政策壁垒为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试想,如果谷歌公司(Google)不是因为受到压制而被迫将搜索引擎门户转移至香港,百度(Baidu)还能拥有这么高的人气吗?如果新航(Singapore Airlines)能开通上海至广州的航线,消费者能直接对比新航和东航(China Eastern Airlines)的服务,新航岂不是要蚕食后者,的市场份额并影响其形象?(当然,如果新航能开通印第安纳波利斯至华盛顿特区的航线,我会非常开心。)如果瑞士联合银行(UBS)、汇丰银行(HSBC)和花旗银行(Citibank)能在国内客户人民币存贷款业务上与中国本土银行展开公平竞争,那么中国工商银行(ICBC)的地位还能如此强势吗?

    当然不能。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外国公司自然会忿忿不平,中国消费者是不是也会坐立不安。因为在我看来,这些情况至少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公司能利用这一机会,真正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而非饭来张口地坐等政府“喂养”,那么中国消费者蒙受的损失只会是暂时的,付出的等待也是值得的。问题在于,既要为国产品牌提供适当保护以促进其发展,同时又不能大包大揽,以致于让本土公司成为“被惯坏的孩子”而无心进取,中国政府能否把握这个微妙的平衡?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国外产业专家认为,实现这种平衡异常困难,因为政府很可能会出现偏差,导致对外开放政策过于宽松。我不确定这种观点一定正确。

    与品牌排名相比,我更希望看到更多针对公司服务的国际性评选,因为在我看来,优质的客户服务最能证明公司高管看重的是客户还是政府官员。我相信会有关于客户服务的相关数据存在,只是我不知道而已。我只是根据个人体验,感受到中国企业的服务水平正在逐步提升。拿我在中国的就餐经验来说,就比十年前强无数倍。相对来说,中国餐饮业更加开放,这个行业的进步应该与此不无关系。中国的私营餐厅和西餐厅数不胜数,更不用说外国星级酒店提供的餐饮服务了,比如香格里拉(Shangri-La)和威斯汀酒店(Westin)等。这些都推动了整个餐饮业的发展。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回拨十年,再看看之后五年的情况,相信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清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更准确地判断到底是什么因素推动了这个趋势的形成。是竞争?政府保护?还是其他什么东西。

    如此看来,如果你想今年在圣诞树下再添上一件礼物,或许可以考虑一下中国品牌。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