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温商跑路的现实隐喻
 作者: 杜博奇    时间: 2011年10月17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曾几何时,温州被誉为经济改革的样本;如今,这个“样本”折射出别样而深长的现实意味。
转贴到: 微信 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人人网 豆瓣

    温州经济的腾飞,始于贫瘠现实的挣扎。此地地少、山多,几乎没什么自然资源,既无农业之便,也无资源之利,只能从商业上寻找出路。所幸温州人商业头脑发达,游走四方贩卖商品赚取差价,完成原始积累之后,行商坐贾纷纷转向制造领域,从“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起步。

    纽扣、开关、皮鞋、打火机“四小件”承载了温州经济第一次转型的重担,在物质匮乏的80年代大放异彩。纵观这一时期,温州工商业的苏醒带有自发的蒙昧色彩。作为计划经济的“漏网之鱼”,温州长期游离于体制之外,却在无意间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草根商人野蛮生长。

    从商业史的角度看,民间商业的繁荣,往往伴随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清末民初,政府积贫积弱,民族工商业却呈现勃兴之势,在面粉、纺织、制碱等行业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荣氏“兵船”牌面粉更是远销欧战战场,为国人挣得颜面。回头来看,恰恰是温州的贫弱,令其不被计划重视,反而鲜受政治掣肘,民营经济在面目模糊的市场环境中完成发轫。

    温州最终迎来现实的责难,于是便有1982年的“八大王事件”以及之后的低迷。“意识形态”固然令人生畏,却无法扑灭“胆大包天”的商人的求富欲望,形势好转,他们便鼓起勇气、踟蹰前行。

    1987年,温州民营经济迎来另一道坎。过分宽松的环境不免令人懈怠。此前全国各地时而爆出假冒伪劣产品,温州小商品掩映其间。而这年夏天,杭州武林门广场的大火,让温州鞋曝光于全国视野。经此一役,温州货信誉一落千丈,几乎波及整个制造业,手表、商标和低压电器纷纷爆出“伪劣丑闻”,就连朱镕基也开始知道:温州的假冒伪劣商品很出名。

    向死而生之际,有人一蹶不振,有人痛定思,利用这个契机,开始了制造业升级的漫长跋涉。然而,今天来看,很难认为温州从这场大火中真正得到有益的教训。如今温州制造业名声在外,但除了正泰、奥康、德力西等屈指可数的品牌,多数温州企业仍停留在低端制造环节。

    更进一步,不难发现,今日温州企业资金断裂、老板跑路的“多数派”,正是这类企业。

    此类企业多数充当着市场补充者的角色。缺乏技术创新和品牌优势,凭借低廉的用工成本在全球接纳订单,长期依靠微利生存。作为“补充者”,意味着随时可能被更具竞争力的对手替代,在先天便处于劣势地位。不幸的是,后天环境也未能及时为其提供成长、升级的发展条件。

    关于资本的趋利性,马克思在《资本论》自有阐述,大意是说资本总是流向能使其升值的领域。温州人对此早有体会。1985年前后,官方金融政策不对私营经济开放,民间融资成为温州企业发展的重要资金动力,以当地俗称的“抬会”形式存在,民间资本流通量大约超过3亿。

    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这年温州新任书记董朝才要求银行贷款给国营工厂,结果应者寥寥。董朝才深入调研,发现投入10元,私营企业增值效益高达8元,国企最多1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私营企业当时的回报效率。所以就不难理解,温州民间融资如此活跃、积极。

    尽管“抬会”最终演变为一场风波,却让温州人体验到资本升值的乐趣。日后温州大量中小企业将剩余资金用于投资,而非设备更新换代、新技术的引进、采用科学管理方式,一方面助长了畸形繁荣的投资火焰,另一方面造成制造业发展的乏力,使其在资本的魔力面前相形见绌。

    国内第一波炒楼、炒煤、炒石油,乃至炒红酒、炒艺术品者都是温州人。但却无法简单地归咎于他们。一面是节节攀升的固定资产、矿产资源,一面是迅速抬高的原料价格、用工成本和运输成本,形势如此,即便普通人也不难做出利弊之断,何况这些精明的商人。

    从本质上讲,商人趋利避害,无可厚非。然而,令人遗憾之处也在于此,温州老板将有限的现金流转入投资领域时,恐怕不会料到日后将沦落到借贷无门、跑路跳楼的境地。更让人心寒的是,“靠天吃饭”的现实犹然未变,天生天养、自生自灭,内外之困,商人们无力成长为企业家。

    倘若将视野抬升,从“温州制造”审视“中国制造”,亦不难发现某些共同的酸涩之处。

    国庆回乡,与在民营企业做工的亲友聊天,谈及当下,不禁感慨生意难做。他们所在的工厂主产机床,向美国出口,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然而,因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工厂效益节节下滑,从最初的微利转为如今的赔本生产。厂里人心惶惶,老板除了加薪,别无计策可施。

    这位老板或许更能理解温商跑路的心境。温州的样本意义,不仅呈现改革的出路,也在探明前进的陷阱。时至今日,风潮蔓延,噤若寒蝉,又岂能不说是“中国制造”的集体困境?

    温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制造业的回归与提升,然而,这岂是小环境所能左右?纪伯伦偿言:“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当初为什么而出发”。或许可以成为目今中国现实的某种写照。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