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凯雷会和本•拉登家族重修旧好吗?
 作者: Dan Primack    时间: 2011年05月04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 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人人网 豆瓣

    管理资产规模约1,100亿美元的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眼下显然并不缺钱。但根据近日的消息,不妨问个无聊的问题:

    凯雷投资集团要过多少时间,才会考虑重新接纳本•拉登家族?

    本•拉登家族——沙特建筑业巨头,很早以前就与现已死亡的奥萨马•本•拉登断绝了关系——曾投资至少一支凯雷基金,并在凯雷的几个私募股权业务中也有投资。据报道,投资额超过了200万美元。

    但在911事件后,凯雷投资集团在公众压力下与该家族断绝了关系。这不仅仅因为凯雷是一家美国公司,本•拉登家族当时在美国已成过街老鼠,而且因为凯雷在航天和国防业投资特别积极。

    到了2001年10月底,本•拉登家族和凯雷共同切断了财务联系。

    这可能是不可挽回的分手,修复关系对任何一方来说意义都不大。但时间看来的确能修复很多伤痛。别忘了,老布什曾是凯雷的顾问,也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轰炸利比亚时的副总统。然而,时间倒回到几十年前,凯雷曾接受利比亚投资局(Libyan Investment Authority)的有限合伙投资(我估计这笔投资自那以来可能一直被冻结)……

    The Carlyle Group obviously isn't hurting for money, with approximately $110 billion in assets under management. But, in light of today's events, here's an idle question:

    How much time would have to pass before Carlyle would consider letting the bin Laden family back into its fold?

    The bin Ladens -- Saudi construction magnates who long ago disowned the now-deceased Osama -- once were investors in at least one Carlyle fund, alongside its investments in several other private equity vehicles. Reports put the commitment just north of $2 million.

    Following September 11, however, Carlyle came under public pressure to cut ties with the family. not only because it was a U.S. firm and the bin Ladens had become local pariahs, but also because Carlyle was particularly active in the aerospace and defense sectors.

    By the end of October 2001, the bin Ladens and Carlyle mutually severed their financial ties.

    Chances are this was an irrevocable breakup, and there is little value to either side in trying to mend fences. But time does seem to heal many wounds. After all, George H.W. Bush was once an advisor to Carlyle, and also was vice president when the U.S. bombed Libya in the 1980s. Fast forward a couple decades, and Carlyle accepted an LP commitment from the Libyan Investment Authority (a commitment which I assume has since been frozen)...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