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收藏:投资与游戏

收藏:投资与游戏

石东 2011年06月14日
盛世兴收藏,它是一种对“美”的欣赏和传递

    2011年3月,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嘉德2011年首场拍卖以总成交额6.4亿元人民币收槌,多个专场成交比率创出高位,给今年艺术品市场来了个开门红。

收藏热爆发

    实际上,自2000年以来,伴随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也开始逐渐繁荣,稳定发展。

    到2009年,据官方报告称,中国艺术品拍卖业的年度成交额为212.50亿元,如果加上画廊业、博览会以及民间的艺术品交易,总成交额保守估计达到1,200亿元的规模。 在全球经历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之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艺术品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

    2010年,这种爆发较2009年下半年更为激烈——全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总额高达573亿元,由欧洲艺术基金会委托撰写的《2010年全球艺术市场:危机与复苏》报告显示,与2009年最低点相比,中国艺术市场增长了52%。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艺术市场,在全球所占份额为23%,首次超过英国。而根据法国艺术品信息公司Artprice的统计数据,如果剔除掉画廊销售数据,中国在2010年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艺术品市场,占全球艺术品销售额的33%,超过美国的30%。

    在持续爆发的收藏热中,中国书画对市场“大盘”的贡献不断加大。2009年10月,香港苏富比的“中国书画”专场就拍到了1.6亿元,创下该公司历年书画专场拍卖新高。2010年,嘉德全年总成交额高达75.5亿元,四件拍品过亿。其中,书画部分是绝对的主力,全年共成交作品1.1万余件,总成交额超过55.4亿元,而四件过亿的藏品全部为书画作品。

企业家“入”局

    没有人能够否认中国收藏市场的火热与企业家渐渐“入”局之间的关系。近几年来,有关企业家在拍卖市场上一掷千金的故事屡见不鲜。

    几年前,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就对外表示,在该协会注册的5,000多名正式会员中,企业家约占20%。而当时,还络绎不绝地有企业家积极申请入会,活跃于北京、上海等地拍卖会上的新面孔中,70%~80%是企业家。

    在中国民营企业家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浙江温州,近两年来,因旺盛的需求,中国温州商会、上海温州商会、福建温州商会等甚至在自己的网站上挂出了艺术品鉴赏收藏信息。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更表示,现在有很多艺术品机构,尤其是北京的机构,主动与他们联系,希望来温州举办相应的展览、论坛。周德文称:“投资艺术品市场的温州买家购买的多为书画。”

    除了这些常在媒体面前风风光光的企业家之外,顶尖级的主力买家则常常行事低调,不露声色。据收藏品市场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艺术品收藏市场真正的买家、称得起“收藏家”一级的人物,多是企业家出身,其中亦不乏大型上市企业老板,但他们有共同的一点:绝对低调。而实际上,近来上亿元的书画拍品基本为他们买下。在他看来,中国目前虽然书画收藏市场火爆,但有张伯驹等收藏家的素质的买家少之又少。“在外面吵吵得最热闹的那些企业家往往有其他目的,并不是真正玩收藏的人。”

    据这位人士分析,目前进入收藏品市场的企业家,有四大类。

    第一类,功利性最强,直接以避税为目的。因为企业购买艺术品,可以计入企业固定资产,逐年折旧。这样一来,在艺术品价格逐渐放大的市场,藏品本身市场价格越来越高,但企业计账中的价值却越来越小,最后甚至直接冲销为零。

    第二类,以投资为目的。这一类购买人群,对藏品本身的价值判断缺乏基本能力,甚至没有对艺术品鉴赏的基本素质,收藏艺术品纯粹以持有升值为目的。在通胀压力加大的市场背景下,持有艺术品保值增值,实际上是这一阶段艺术品收藏市场火热的一大原因。

    第三类,购买艺术品不是为了自己欣赏,而是为了送礼。由于艺术品实际价值很难量化,用这样的礼物去打通关系,既显得有档次,一旦出了问题,也很难给礼物定值并追究责任。

    第四类,真正的大藏家,购买就是为了收藏和传家,短期内根本没有变现目的。这部分的收藏家往往以上世纪中国大收藏家张伯驹为偶像。

    张伯驹自30岁就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起初出于爱好,继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为己任,不惜一掷千金。他买下的古代书画,包括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游春图》)等珍品。此外,还有唐杜牧《张好好诗卷》、宋黄庭坚《诸上座帖》和赵佶《雪江归棹图卷》、元钱选《山居图卷》等,都是在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重要文物。最后经过他手蓄藏的书画名迹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一藏”。

    作为顶级收藏家,张伯驹自己能写善画,对古字画有非常高的鉴别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不因藏而藏,而是将藏品视作中国的宝贵财富,自20世纪50年代起,便陆续将收藏30年之久的书画名迹捐献国家,这些文物都成为博物馆的重宝。

    “在目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经常有企业家借口作品可能有假,拒绝付款。对于真正的藏家,说出这样的话是很丢面子的事儿。”这位业内人士介绍说。在他看来,拍品的真伪,是竞拍前就要进行判断的。买假了,只能证明自己收藏的水平有问题,因此国际上收藏家很少有主动声称自己买了假货的情况出现。

    什么是真正的藏家,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王亦躺做了这样的描述:和其他一切高档游戏一样,书画收藏这类游戏,对参与者的经济实力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对其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要求更高,它决定了这项游戏参与者的水平。因为,你要在书画市场的挑选游戏中去伪存真,选优汰劣,没有可靠的仪器为你的选择提供保障,其他一切辅助手段都不如提升自身的游戏水平作用大。

    “看看欧美的高等学府中,很多选择文化、艺术、历史、考古等专业的人都是富家子弟,他们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提高自己在古董艺术品收藏方面的鉴赏能力。书画收藏是一种文化生活,高层次的收藏家可以凭借深厚的文化修养享受这些艺术精品带给他们的精神愉快,而且这种享受是可以持久的。如果多年之后你在书画市场中遇到更高档次的作品,并准备替换原有的藏品时,它所带给你的收益会帮你实现更高层次的享受。”王亦躺说。

书画拍卖“怪”相

    正因为企业家们进入收藏品市场的原因千差万别,也导致了目前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种种乱象。据王亦躺观察,仅以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绝对大户书画收藏来看,就存在一些“怪”相。

    比如,作为文物,书画的价值体现在它的时间性上。书画长久保存的代价是很大的,历史的成本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只有经过长时间考验且保存完好的书画作品,它的艺术水平和历史珍惜度才能被人们真正认知。但现实中存在的情况却非如此。

    “按照正常的逻辑,艺术水平高且流传久远、存世稀少的书画作品,在市场中的价值本应最高;但现实的书画买卖中,同等艺术地位的书画家,古人的作品比近现代的便宜,近现代的又比当代的便宜,这是否正常呢?”王亦躺问道。

    在他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许多当代书画虽然缺乏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但却具有投资回报高的所谓“投资价值”,而这种“投资价值”有时甚至是书画作者和一些利益团体同运作的结果。毕竟,那些过世的近代书画家和古代的书画家不可能复活过来炒作自己作品的价格。

    在王亦躺看来,现阶段中国企业家购买书画的热情和心态,是助长这些事情发生的最大原因。“更多的买家是为了等待其升值后再高价卖出,而且间隔的时间越短越好,即所谓投资回报的时间效率。”王亦躺认为,这种挣钱优先的原则决定了投资者对书画“增值套现”的关注度远高于作品本身的真伪及艺术性。由于对书画本身艺术价值的漠视,使得中国的书画市场始终处于低层次的运转之中,表现为市场中多是“捡漏”的投机者,以及为这类人准备的大量低端赝品。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的话,证实了王亦躺的观察。据周德文介绍,在温州,很多企业家购买艺术品根本就是为了炒作。他说,这些“炒”家们惯用的手法是,看中了某位中青年艺术家的字画后,先“抱团”买断他的所有作品,长时间对这位艺术家进行包装宣传,一定时间后,再找大拍卖公司对其作品进行拍卖,抬高这位艺术家的身价。

    王亦躺表示,对于一个不断繁荣的市场,层出不穷的书画赝品不仅扭曲了很少接触真迹的购买人的眼光,更扭曲了整个市场。“一些投机成功的案例被包装宣传成了普遍规律,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业内人士不仅是这种案例的操盘手,也是所谓‘普遍规律’的宣传员。由于他们的鼓动,使更多无知的投资者陷入了一掷万金、千万金的疯狂。”王亦躺提醒正在加入收藏大军中的企业家们,现实中演绎出来的故事结局不一定是喜剧,有时“宣传员”本人也会成了艺术品市场中的悲剧角色。

抗通胀与玩票

    王亦躺甚至认为,如果仅仅为了投资挣钱,书画市场对单纯的投资者不是最佳场所。在他看来,这个市场中,只有四类人有可能赚大钱:一是继承前辈遗留下来的书画真品的人,可以无成本地利用先辈的荫泽获取金钱;二是早期入市购买书画真迹并能相对长期持有的人,凭借自身的眼力和当时看来不菲的金钱投入,使自己的藏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大幅度增值;三是高水平市场经纪人,依靠炒作市场主题,“忽悠”缺乏判断力的投资者而挣钱;四是高水平作假和贩假者,靠着自己“灵活”的头脑和双手争取低投入、高回报。

    但在长江商学院教授梅建平看来,目前国内的金融格局存在通胀的隐忧,有些地方通胀已经成为现实,投资者迫切希望找到能有效抵抗通胀风险的资产。他认为,艺术品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长期投资平台。根据梅建平的观察研究,过去50年里,艺术品投资的回报率远远高于通货膨胀率,是黄金投资收益的两倍。而黄金是世界公认的抗通胀比较好的理财产品。

    对于企业家要不要投资艺术品收藏,梅建平最喜欢讲一个故事:1890年,当时世界上最有钱的人范德比尔特个人财富是9,000万美元,他花27,000美元买了英国画家特纳的一幅油画,用了1/3000的财产。而2010年毕加索的一幅作品拍出了1亿多美元的天价,创造了艺术品拍卖历史上的最高价格纪录,如果按照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约400亿美元的身家,得出的结论是:要买当前最名贵的画,差不多要花掉世界上最有钱人1/400的财产。

    梅建平认为,从1/3000到1/400,说明艺术品的相对价值在100年内有了很大提高。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整体对艺术品的需求在增长,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到达一定程度后,精神文化需求就成了必需品。

    一个不建议艺术品投资,另一个则建议要收藏保值,这看似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实,王亦躺和梅建平的一致之处在于,不要指着艺术品收藏赚大钱。

    对于初入门者,两人的观点更是相当一致。梅建平建议要“由简入难”,比如先投资当代艺术,“尤其是当代油画,因为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都还健在,买家在画廊或用其他方式与艺术家进行沟通的机会比较多,真假鉴别相对容易。”

    而王亦躺则建议初入书画收藏领域的人要有游戏的心态。“对于古今中外的富人而言,这项活动都是最昂贵的一种游戏。既然是一种游戏,它就有自身的游戏规则和参与者必须掌握的游戏技巧,而技巧水平高的人则不仅可以在这项游戏中玩得长久,而且还能从中获得可观的回报,成为真正的赢家。”对于无法成为他前述四类人中的一员而又希望在书画市场中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人,王亦躺的建议很简单:可以先做一名书画艺术品的爱好者、研究者,选择真正有收藏价值同时自己喜欢的书画作品,以文化消遣的心态进行适度消费。

  • 热读文章
  • 热门视频
活动
扫码打开财富Plu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