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搜索结果
 
  • 新冠后遗症“脑雾”到底怎么治?

    Kristine Gill 2023-01-23 03:23 发现相似文章

    图片来源:NICK DOLDING—GETTY IMAGES科比特·奥康纳已经感染了三次新冠病毒。第一次感染是在2020年4月,第二次感染是在一年之后,第三次感染是在2022年秋天。但直到现在,这位土生土长的纽约人才感觉好些了。持续时间最长的症状——脑雾——终于消失了,他在建筑管理行业的新远程岗位上...

  • 是什么导致了脑雾?如何治疗?

    Sonya Collins 2022-05-06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在首批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病例被报道近一年后,《精神病学研究杂志》(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感染了该病毒的人可能在思维和记忆方面存在持续问题。将他们与相同年龄和健康状况但从未感染过该病毒的人进行比较的测试表明,新...

  • 哈佛教授建言:中国的雾霾到底应该怎么治

    Chris Nielsen 2017-01-16 05:30 发现相似文章

    2015年11月15日,两名中国女孩戴着口罩在雾霾中眺望故宫。由于工业排放、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原因,北京以及多座中国大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经常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标准许多倍。最近,中国空气严重污染的消息又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上周,中国的雾霾水平再创历史新高,全国有32座城市发布了最高污染警戒...

  • “阳康”后出现“脑雾”?医生解答

    精选 2023-01-03 10:00 发现相似文章

    近日,有患者表示“阳康”后,感到疲倦、注意力下降,甚至“感觉自己变傻了”。1月2日,“脑雾”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第一,引发网友讨论。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共强表示,“脑雾”并不是一个医学术语或科学术语,而是对一类谈不上症状的感觉的描述。新冠康复后,大部分的“脑雾”症状都会...

  • 这些新冠痊愈者,深受后遗症长期折磨

    MEGAN LEONHARDT 2021-08-10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俄克拉•荷马州摩尔市小学教师斯考特•艾伦(Scott Allen)在2020年8月底,也就是在开学两天前开始感到不适。诊断结果:新冠肺炎。斯考特对《财富》说:“这是我得过的最严重的流感。我基本上都躺在床上。”尽管艾伦在与新冠抗争的过程中并未住院,但在联邦救援条例所规定的两周带薪休假结束之后,这些症状...

  • 饱受“长期新冠”后遗症困扰,算工伤吗?

    Megan Leonhardt 2021-08-18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距离凯丽•马丁从一名假阴性患者那里感染新冠病毒,已经过去了大约10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她一直没有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马丁主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担任呼吸治疗师。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涌入她工作的萨克拉门托医院,对她的技能的需求越来越高,马丁在重症监护室和退伍军人新冠病毒病房服务,使...

  • 轻症的感染者,更要当心“长期新冠”

    Sarah Wulf Hanson, The Conversation 2023-01-10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你得了新冠后遗症吗?图片来源:GETTY IMAGES本文简要介绍了一项关于新冠后遗症的学术研究。重要发现:新冠后遗症患者近9成最初为轻症最近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上的一项跨国研究显示,即便是轻症的新冠病毒感...

  • “女性新冠患者比男性更可能出现长期后遗症”

    精选 2021-06-16 02:30 发现相似文章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5日网报道,世界多国的医生和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的女性病患比男性病患,更可能在痊愈后出现长期后遗症。...

  • 专家: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

    精选 2022-11-25 02:00 发现相似文章

    截至11月22日,广州已启用19个方舱医院,累计出舱1.1万余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教授、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总领队崇雨田表示,一些传染病的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才会被认为是后遗症。当前,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康复者的观察时间还不够长。因此,新冠肺炎...

  • 口述:我们感染新冠已转阴:没后遗症,渴望被接纳

    精选 2022-12-04 10:00 发现相似文章

    界面新闻寻找了多位在2022年内感染过奥密克戎毒株并康复的人员,请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他们中有不到20岁的年轻人,也有60岁以上的老人。意味深长的是,年轻人更乐意分享自己的经历,认为“未知是最大的恐惧”,希望自己的讲述能有助于公众更新认知;而年老的人则担心被身边的人歧视,不愿意谈及太多。但几乎所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