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搜索结果
 
  • 中国发现新人畜共患病毒琅琊,已知35例感染

    精选 2022-08-09 06:30 发现相似文章

    近日,全球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NEJM)发表了一项中国和新加坡科学家合作的通讯文章,该文章称在中国山东和河南两地发现了一种可感染人类的新的动物源性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作者将其命名为琅琊病毒(Langya henipavirus,LayV)。这项研究中指出,感染者症状包括发...

  • 最新研究发现,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易患重病

    ERIN PRATER 2022-08-17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纽约市,一名女子为一名女童戴上口罩。摄影:JOHN SMITH—VIEWPRESS/盖蒂图片社美国卫生官员上周四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称,曾感染新冠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血栓、心脏疾病、肾衰竭和1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 这种病毒可能导致下一次全球大流行

    ERIN PRATER 2023-06-28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新冠疫情的威胁似乎已经成为历史,而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哪些病原体可能成为对人类的下一次大规模威胁。《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本月发表的一篇最新论文称,下一次大流行的罪魁祸首或许并不是新冠或禽流感卷土重来,而是一种不为人所知的强大病毒“琅琊”。这种病毒与新冠病毒存在许多...

  • 意大利男子感染猴痘+新冠+艾滋病病毒,为全球已知首例

    精选 2022-08-25 04:30 发现相似文章

    据荷兰BNO新闻网23日报道,意大利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该国一名男子同时检出感染了猴痘病毒、新冠病毒和艾滋病病毒,这是全球首例已知病例。这名36岁的意大利男子曾前往西班牙旅行5天,他在回国约9天后出现了发烧、喉咙痛、疲劳、头痛和腹股沟发炎等症状。根据发表在一本传染病医学杂志上的病例报告,这名男子在出现症...

  • 人类是否会将新冠病毒传染给动物?

    Carolyn Barbe 2020-09-12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当今年年初中国武汉的一家活体农贸市场中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人们就曾推断,病毒极有可能是从蝙蝠传播给人类。从那之后,我们关注的焦点一直是这种可怕疾病的全球人类感染者数量,这是可以理解的。目前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已经超过2,800万人。但新冠病毒除了在人类之间继续传播以外,有没有可能让动物界面临风险?这...

  • 新抗体可中和新冠病毒目前已知所有变种

    精选 2022-08-15 07:00 发现相似文章

    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广泛中和抗体,临床前测试结果表明,它能中和新冠病毒目前所有已知变异毒株,包括所有奥密克戎变种,有可能提高人们抵御新冠病毒未来变种的能力,并催生新型新冠疫苗。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科学·免疫学》杂志。...

  • 中疾控重大发现:这里有新冠活病毒,可导致感染!

    精选 2020-10-18 05:18 发现相似文章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10月17日消息称,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调查过程中,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 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 国内多地监测发现猴痘病毒感染病例

    精选 2023-07-09 06:30 发现相似文章

    近日,国内多地监测发现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天津、湖南长沙、辽宁沈阳、北京、广东广州已发现猴痘病例。世界卫生组织研判后于2023年5月11日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别怪活禽市场和蝙蝠,人类才是引发新冠疫情的罪魁祸首

    Ian Mount, Katherine Dunn, Bernhard Warner 2020-04-25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有说法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初爆发点,是武汉的一处活禽海鲜市场。因此在很多人看来,活禽市场显然是一个应该被永久关闭的地方。不过,据多年来一直研究各型冠状病毒的专家称,很多人之所以对活禽市场的问题大惊小怪,是因为他们夸大了活禽市场在疫情爆发中扮演的角色,而没有意识到当今时代的传染病是如何真正传播的。专...

  • 印度发现240种变异新冠病毒,接种疫苗的人也可能再感染

    精选 2021-02-22 05:17 发现相似文章

    印度卫生官员表示,在印度各地发现了多达240种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需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其中一些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可能具有很高的传染性,甚至更具危险性,某些毒株具有免疫“逃避机制”,一些已经具备抗体或已接种疫苗的人有可能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