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搜索结果
 
  • 中国学历真相:非985、211真的没前途了吗?

    精选 2020-12-26 10:30 发现相似文章

    近些年来,就业市场上弥漫着“985、海归烂大街”的论调,进一步渲染学历焦虑。但如果说,高学历已经不值钱、白菜价、一抓一大把,那么你可能对中国人的普遍学历层次还没有正确的认知。如果你拿到过高中毕业证,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你的学历就超过了全国77.04%的人。 对于双非毕业生来说,有一...

  • 不愿举债读本科,Z一代还有什么学历选择?

    AARON RASMUSSEN 2022-11-06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与此前几代人相比,Z一代学生并不愿为了完成学业而大量举债。图片来源:GETTY IMAGES拜登政府取消高达2万美元学生债的计划受到了众多借贷者的欢迎。然而,此举并未解决最基本的问题——美国高等教育的成本。一些人预测,五年后,学生债规模将重回1.6万亿美元大关。大学教育的投资回报已经崩塌,美国民众对...

  • 反考试,美国人丢了什么?

    荣筱箐 2015-11-02 05:25 发现相似文章

    上周六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的的Facebook网页上给美国家长们出了选择道题: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还有点空余时间,你希望他们用这些时间A)学一样乐器 B)学一种新语言 C)学习编程 D)参加更多的标准化考试。正确答案显而易见,因为总统同时宣布了一套全新的“考试指导”,要求各地将学生用于考试的时间压缩到...

  • 拉姆•查兰的奇特生活

    David Whitford 2007-07-01 08:00 发现相似文章

    对于他的具体工作,我们很难描述清楚。然而,最大牌的首席执行官都对他青睐有加。为此,他不得不终日奔波,而这也使他成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企业顾问作者:David Whitford2007年1月的一天,我和拉姆•查兰(Ram Charan)到达迪拜的Al Manzil酒店的那个周六晚上,这家酒店刚开业整整1...

  • 个人如何制作、销售NFT?

    Felicia Hou 2021-12-27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一件艺术品标价6900万美元,一首用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创作的歌曲标价37.9万美元,它们都能够作为非同质化代币(NFT)进行售卖。现如今,NFT是互联网的新宠。而且它也有赚到实体货币的潜力——加密货币交易平台Coinbase的首席执行官在今年11月表示,公司的NFT业务份额可能很快就会超过加密货币交...

  • 想创造更好的工作岗位,拜登要让工人在董事会占有一席之地

    George Tyler 2020-12-31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图片来源:PHOTO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美国的大部分劳动力都是高中毕业,没有大学文凭。从财务上来讲,他们已经落后了超过一代人:其实际薪资中值自1979年以来下跌了12.3%,而持有大学文凭人士的薪资中值则增长了14.4%。总体来讲,如今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在没有大学...

  • 查兰法则

    Ram Charan 2008-04-14 08:00 发现相似文章

    作者:Ram Charan一位最受 500 强公司青睐的管理大师说,未来相当时期内将好景不再。但是,精明的高管可以利用经济低迷把自己的生意打理得更好、更强、更快。秘诀如下:有道是,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这句格言来形容经济光景,也是如此。三件史无前例的事情汇聚到一起,使得当...

  • 定制与众不同的夏季之旅

    刘勇 2012-07-13 08:00 发现相似文章

    有经验的旅行者知道,只有当脱离了常规旅游团以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旅行生活。跟团之外,你会发现,可供选择的旅行方式其实很多:可以很动感,上天入地、登山潜水;可以很文化,游历世界都市、探索文明遗产;也可以很休闲,找个小镇或无人小岛,做几天现代隐士。在其中,发现适合自己的,找到与自己兴趣类似的,然后设计个...

  • 《财富》调查:网购在美国崛起,商场衰落不可避免

    财富中文网 2020-02-06 05:00 发现相似文章

    图片来源:Peter Cade—The Image Bank/Getty Images Plus现在这样一幕越来越常见:一边是美国消费者在黑色星期五和网购星期一创下在线销售纪录,另一边则是黑五实体商店里熙熙攘攘的购物者人数下降。虽说购物者还在买买买,购物的地点和方式已迅速改变,不少实体零售商只能在寒...

  • 查诺斯的中国预言(上)

    Bill Powell 2010-11-24 01:30 发现相似文章

    数月前的一个夏夜,上海黄浦江畔的某幢高楼里召开了一场鸡尾酒会,酒会的主人是对冲基金界的一位大师,他不想在媒体里透露自己的名字,因此我们就叫他彼得好了。为了及时了解全世界最有活力的经济体的最新动态,彼得每年至少要来中国两次。他甚至曾经说过,如果他的孩子不是在美国念书的话,他甚至会考虑搬到中国来生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