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纽约来信

在美国“山寨”中国创造

荣筱箐 2014年10月30日

荣筱箐,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旅居纽约,曾为《纽约时报》、《南华早报》、《南方周末》等中外媒体撰稿。这个专栏来自作者在美的所思所感,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希望从思维方式上带你了解美国。
带上一两个中国新概念,在美国“山寨”一下,说不定就有机会重复当年在大洋另一边靠“山寨”迅速发家的神话。

    前不久回中国度假,跟一个做生化农药出口生意的朋友聊天,他说这个行业市场很大,因为美国花几年十几年研制出的产品,中国人只要拿到一个样品,就可以在两个月内投入生产,不仅价格低廉,产品纯度比美国本地产品还要高得多。这大致总结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时间里经济发展的潜规则:研发成本太高,单靠“山寨”就足够了。

    “山寨”当然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它既有悖于知识产权法,也伤中国人的脸面,事实上,自从前几年“中国创造”成了中国对外形象宣传的新标语,“山寨”这条路差不多就能一眼望到头了。但很多人或许没意识到,中国人的“山寨”精神里却藏着一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通关的金钥匙。这种拿了别人的东西,加入自己的智慧,让它最大限度发展完善的创业者天性,如果用在具体的产品上少不了惹上官司,但如果用在理念或思想上,就可能催生下一个阿里巴巴。

    其实商业这个概念本身在中国的发展和衍生已经产生了足够多的新鲜主意,让像我这样生活在号称“世界商业中心”纽约的人在回国时开始有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比如北京地铁里,自动报站录音都被作为声音广告冠名出售,让整日喊缺钱却最多只能想到靠车厢内外的平面空间创收的纽约大都会捷运局汗颜;比如在美国闻所未闻却在中国风行大江南北的餐馆计时沙漏,让食客心急火燎的等餐环节变得充满趣味和期待——毕竟沙子漏完了还不上菜就可以吃免费的诱惑跟饭菜一样让人流口水;比如在发票上印上抽奖号码,避免商家因为客人不索发票而偷税漏税;比如在火车上靠无线路由器搭建临时的wifi共享点,向邻座出售无线网络连接。连见多识广的美国人看到这些恐怕也会拍案叫绝。如果有美国人以寻找新点子而非游山玩水为目的,到中国来个认真的“发现之旅”,准能带回不少妙计,即使不能点石成金,也定能广开财源。

    说这些不是意在挤兑美国,扬我中华之威。除去民族自豪感这个抽象层面,这些还有着更为实际的意义:大部分中国人仍然太过习惯照搬美国概念的单向思维,而大部分美国人又尚未意识到中国已经不乏可以借鉴的妙计,在这种情况下,来到美国的中国移民,即使钱袋不满,也大可不必再赤手空拳打天下,带上一两个中国新概念,在美国“山寨”一下,说不定就有机会重复当年在大洋另一边靠“山寨”迅速发家的神话。

    对于不差钱的中国投资者,这些小聪明或许意义不大,但适合他们来美国“山寨”的项目也多的是,比如如今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必备的古文化街。古文化街的“古”和“文化”都不必认真考究,但作为商业街它们绝对是成功的,那些化妆成手工艺品的流水线产品,化妆成特色小店的连锁店和化妆成地方小吃却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古文化街上的路边摊,再有化妆成古建筑的新建筑,或许令很多古文化专家不屑,但这些街上永远熙熙攘攘兴致高昂的人群却是大小商家梦寐以求的。要是能搬一条这样的“古文化街”来纽约,放在如今已经因人口萎缩、游客流失而日渐衰落的百年唐人街,准能立马让老树发新芽;放在长岛的地方政府正在致力筹建的新唐人街,也包它可以后来居上抢尽风光。虽说要冲破美国法规的层层限制才能实现,对于中国地产开发商来说,也值得一试吧?(财富中文网)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