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翔说财富

和尚的反向指标

王翔 2014年09月26日

王翔,上海基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上投摩根基金市场总监等职。英国伯明翰大学国际银行与金融专业MBA,著有《百万理财计划》一书。基玉投资为国内领先的金融机构中介业务平台。
在大家对股市避之不及时买入,收益大多不错;而在大家对股市趋之若鹜时买入,短期套牢的概率更大

《财富》(中文版)--曾经听过一个笑话,2007年这轮牛市时有位和尚赚得盆满钵满,还成功逃顶。他是2005年左右买基金的,原因是当时根本没有人愿意买,推销基金的人实在没办法完成销售任务,去求菩萨保佑,后来就坐在寺庙的山门口叹气,一位和尚问完原委,觉得既然是个大家都不要的东西,那就做个善事买下了一些基金。等到2007年,基金销售出现火暴行情,还进行了限量销售和比率配售,很多基民为了买到基金,不惜到银行拥挤排队,甚至出现为此打架的场面。那位和尚听后说,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我就再做一次善事,把基金赎回,给需要的人吧。

    和尚的行为和巴菲特的名言不谋而合:当别人贪婪的时候你谨慎一点,当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贪婪一点。据我的记忆,大凡是在大家对股市避之不及时买入的人,收益大多不错;而在大家对股市趋之若鹜时买入的,短期套牢的概率会更大。

    自从加入基金行业后,自己的社会地位一直随着指数的波动而上下波动,几起几落。2003年股市走出“五朵金花”行情,很多股票出现了40%~50%的上涨,此时我坐出租车,有司机听说我单身并在基金公司工作时,开玩笑说想把女儿都嫁给我。而在2005熊市时,有一位老太太听说我是基金公司的就说:骗子。问:为什么?答:大家都这么说!又问:谁说的?答:和我一起买菜的都这么说!等熬到2007年,发现十多年不联系的远邻都开始找到我的电话,在晚上打电话问我对股市的看法。最近两年,我的地位自然又不用说了。

    其实赚钱有时并不难,当身边的人极度亢奋或悲观时,往往是市场的转折点。

    中国股市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2007年中国A股泡沫破灭前出现过如下情况:

    ·报纸常把与股市相关的趣事搬上头版,如:某大学已消灭无股班(每个班都有学生炒股了);某公司雇主与雇员达成协议,上班时间可以看股市行情,但是每天不得超过1小时……

    ·当年6月我带太太去青海,在西宁某集贸市场喝羊肉汤时发现,买菜的大伯见到认识的客人,问候的话是:今天涨了吗?

    ·基金发行有一百亿限额,一天卖完,过了买不到。有位银行员工告诉我,限额发基金前先分配一些给老客户,手续办完后需要安排他们从后门出去,怕其他没买到的客户看到不高兴。

    而在市场熊市时也经历过这些情况:

    ·1994年上证指数跌倒历史最低的300多点,很多股票跌破净资产,证券营业部门可罗雀。

    ·2005年8月我在发行基金时,刚好是熊市最悲观的时候。我们对主要银行网点逐个扣门拜访培训,仅上海就做了40多场讲座,还是很难卖。当时很多行长很支持我,但也让我理解苦衷,因为实在请不到客户来听讲座。几个月后中国股市迎来史上最波澜壮阔的牛市。

    ·2008年11月,我给某商会做了一场讲座,当时上证指数1,800点。听众大约100人,我问现在有谁愿买股票的,不到10个人举手;我又问现在如有款年收益超过8%的理财产品,谁愿意买,几乎所有人举手;我再问相信上证指数3年内能看见2,500点的请举手,2/3的人举手。我对那2/3的人说,如果按你们的信念从1,800点到2,500点,股市平均年收益会超过11%,那你们为什么刚才都选择不参与股市?之后几个月内股市上涨超过80%。

    从过往经历可以得到一些判断股市的反向指标:

    市场接近顶部时:

    ·作为业内人士,名片被一抢而空;

    ·朋友打电话给我要求开后门预留某款基金或理财产品;

    ·参加休闲聚会时有70%以上的第一话题和股市有关;

    ·人人(尤其是非专业人士)都开始推荐股票;

    ·大学纷纷增开证券类专业,并且报考分数线急剧提高。

    市场接近底部时:

    ·投资讲座没人听;

    ·身边80%的人告诉你—远离毒品,远离股市,此生永不买股票;

    ·身边人不想听到任何关于股市的信息,对短期上涨也无动于衷;

    ·需要和银行员工关系好才能买到不错的保本理财产品或债券产品;

    ·有证券业同行开始跳槽离开这个行业。

    以自己的体会,参照这些身边的指标,判断股市转折的准确率还不低。关键注意两点:一是此时你还有冷静的头脑进行思考;二是你此时还有弹药可以抄底。(财富中文网)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