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5月PMI回升现复苏曙光,但政策仍需加大实施力度

5月PMI回升现复苏曙光,但政策仍需加大实施力度

张奥平 2022-05-31
PMI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反映出近期疫情形势和国际局势变化等因素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经济新的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虽然,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5月经济景气水平较4月份有所改善,但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复苏动能依旧不足,关键“痛点”问题仍未缓解。我们认为,政策仍需加大实施力度,不可掉以轻心。

5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综合PMI产出指数。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继续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7.8%,比上月上升5.9个百分点,继续低于临界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8.4%,比上月上升5.7个百分点,继续低于临界点。整体来看,5月制造业、非制造业,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均有所改善。

PMI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反映出近期疫情形势和国际局势变化等因素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经济新的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虽然,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5月经济景气水平较4月份有所改善,但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复苏动能依旧不足,关键“痛点”问题仍未缓解。我们认为,政策仍需加大实施力度,不可掉以轻心。

首先,从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来看,虽全面回升,但仍均低于临界点。具体来看,生产指数为49.7%,比上月上升5.3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48.2%,比上月上升5.6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9%,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7.6%,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4.1%,比上月上升6.9个百分点。

表明整体制造业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复工复产逐步推进下,生产端、市场需求端、用工等方面的景气度均有所回升。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比上月大幅上升6.9个百分点,表明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打通物流和产业上下游衔接堵点政策成效有所显现。但因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仍大幅低于临界点,后续仍需继续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其次,从价格指数来看,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5.8%和49.5%,虽低于上月8.4和4.9个百分点,但依旧维持在高水平。从具体行业来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继续位于60.0%以上高位,表明中下游中小企业依然受到较大的上游原材料采购成本压力。

最后,从大、中、小型企业PMI来看,大型企业重回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均处于收缩区间。大型企业PMI为51.0%,高于上月2.9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4%和46.7%,高于上月1.9和1.1个百分点,景气水平虽有所改善,但仍低于临界点。其中,中小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更大,发展预期在持续走弱,这也是当前经济实现稳增长的关键“痛点”问题。

因市场主体中,中小企业占较大比例,且贡献了近80%的就业,中小企业发展好,就业才能好,居民收入水平才能有所提升,内需中消费才能实现复苏。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十分困难。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会议决定,实施6方面33项措施,其中很多是围绕市场主体开展。如“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增加退税1400多亿元,全年退减税总量2.64万亿元”““将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货车车贷、暂时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支持银行年内延期还本付息”等。所以,保中小企业,就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

从另一项经济先行指标社融数据来看,4月新增社融9102亿元,同比大幅少增9468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616亿元,同比少增9224亿元,为近十年单月新低。另外,在存量社融同比增速下降0.4个点至10.2%的同时,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上升0.8个点至10.5%,社融-M2的剪刀差为-0.3%,近五年首次转负,这代表了宽货币(增加基础货币)到宽信用(实体使用货币)的严重不畅。本质原因是,宽货币到宽信用中间隔着一层关键的“宽信心”。

此外,社融数据中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已存在较长时间。即政策驱动相关科目强于市场自主融资意愿相关科目(代表市场主体没有融资发展信心);短期贷款强于长期贷款(代表企业更需要短期生存经营资金,没有长期项目可投资)的特征。总体而言,当前因信心不足,实体经济实现宽信用依旧存在着较大障碍。

在5月25日召开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上提出,“为加大实施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这些年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宏观政策仍有空间,要继续做好政策储备”。

一方面,明确了要继续加大宏观政策的调节力度,通过逆周期调节,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因疫情以来,我国的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并没有搞大水漫灌,对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宏观政策相对审慎克制,2020年疫情后率先实现了“政策正常化”。也正因此,我国的宏观政策仍有发力空间,为可能出现的更困难时刻继续做好政策储备。

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5月PMI虽实现回升,但复苏动能仍显不足,中小企业发展信心较为疲弱。我们认为,当前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立场明确,将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助力市场主体实现“宽信心”。此外,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在持续加大实施力度,发行特别国债的预期增强。后续更多增量政策工具也正在路上。

可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宏观、微观、产业等政策将会密集落地与发力,中国经济也有望在二季度末进入新一轮复苏期,市场主体、企业家及投资者应重拾信心,走在经济周期曲线之前,抓住行业结构性调整后的确定性机遇,为长期发展注入新动能。(财富中文网)

作者张奥平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经济学家,增量研究院院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