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张奥平 专栏
外需回暖带动出口改善,令2024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但仍处于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量强价弱”的现实环境中,“量强价弱”不利于市场微观主体体感与预期修复。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尤其是其中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是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3%2024-04-16 13:33
政府工作报告十大重点:1、增速目标5.0%左右体现以进促稳之势,通胀目标3%左右,预计全年温和上涨;2、财政强调适度加力提效,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及地方杠杆稳中有升;货币强调灵活精准,重点流向“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五大篇章;3、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需实现传统产业数智化、低碳化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三线并进”;4、培育新质生产力需“新质型城市、新质型基建、新质型产业、新质型企业、新质型人才与新质型资本”六大方面的共同推动;
5、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2024年为蓬勃式发展元年,上下游存万亿市场机遇;
6、扩大内需:文娱旅游、国货“潮品”为新重点;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为扩内需工作重心;7、对内改革:关注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关键的经济体制机制新一轮深化改革(三中全会);8、对外开放: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9、防风险:稳地产方向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资金来源5000亿PSL将续增;化债方面,特殊再融资债券工具使用规模或将再超万亿;10、绿色发展: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024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2024-03-05 17:17
十大重点:1、2023年经济增长实现较高读数的一大原因,是前年低基数的影响。全年经济恢复处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中;2、从价格指标来看,经济处于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态势中;3、中国经济并非三驾马车,而是“一驾马车与两个轮子”。一驾马车是出口,两个轮子则是民企投资和居民消费,这代表着市场活性;4、出口回升是“出口—民企投资—城镇就业(民企贡献80%城镇就业)—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民企投资”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5、随着海外去库存周期步入尾声,2024年出口将好于2023年;6、现代化基础设施投资及地产“三大工程”将发力稳内需;7、美国重启宽松周期是出口回升,基建及地产投资发力的关键“破局点”;8、2024年消费新亮点: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9、2024年供给侧创新驱动的关键:培育新质生产力;10、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新质型城市、新质型产业、新质型企业、新质型人才与新质型资本”五大方面的共同推动。
中国2023年GDP同比增长5.2%2024-01-17 10:51
最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以上“四大关系”是当前各部门各地方在具体执行经济工作时容易出现矛盾的地方,需重点注意,不可顾此失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哪些信号?2023-12-13 11:57
前三季度GDP增速揭晓的八大重点:1、2023年前三各季度经济同比读数波动较大,其主因是受去年同期基数影响;2、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分别为:4.5%、6.3%、4.9%(2022年前三季度分别为:4.8%、0.4%、3.9%);3、从经济先行指标PMI来看,一季度处于扩张区间,二季度则进入收缩区间,三季度7-8月仍处于收缩区间,至9月再次回升至扩张区间(7月49.3%、8月49.7%、9月50.2%);4、三季度代表外需的出口有所修复,但仍处于负值区间,修复动能较弱,四季度外需回升幅度或将有限,扩内需仍是关键;5、从价格指标来看,同样显示外需有所修复,但内需仍然较弱;6、映射外需的上游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月至9月同比分别为:-4.4%、-3.0%、-2.5%;映射内需的下游消费者价格指数CPI,7月至9月同比分别为:-0.3%、0.1%、0.0%;7、扩内需仍是当前经济实现恢复的关键,这也将决定下阶段经济复苏期的向上幅度与时间长度;8、内需中私人部门民企投资是重中之重。
三季度GDP增速揭晓,专家解读来了2023-10-18 15:09
本次政治局会议十大重点:1、下阶段经济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扩内需、提振信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2、延续一季度政治局会议的六大主要经济工作重点内容,但排序有所调整;3、高质量发展: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汇率稳定;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4、“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表示宏观财政货币政策在扩大有效需求上将更加积极作为;5、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扩基建);制定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促民企);6、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安全发展仍是重点;7、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积极创造市场;8、防范化解三大重点风险: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金融;9、删除“房住不炒”的表述,“供求失衡”已成为管理层对房地产市场最关心的问题;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不应过分解读为新一轮“棚改货币化”;10、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释放了哪些信号?2023-07-26 10:13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2023年二季度,经济整体同比高读数一大原因是去年同期低基数(2022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去除基数影响后,上半年经济呈现“先上后下”的走势。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2023-07-17 16:43
PMI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6月录得数据为49.0%,虽较上月环比回升,但仍低于临界点,且连续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2023年4月49.2%、5月48.8%、6月49.0%),体现出经济复苏动能不足,稳经济政策措施需加速落地。
五个“20%”,中国经济复苏的痛点2023-06-30 12:56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虽回升向好,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内部恢复基础尚不稳固,宏观货币政策在扩大需求上应积极发力。此次LPR降息,仅是稳经济政策的开始,后续“一批政策措施”正在路上。应给予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在法律制度层面更大力度的支持,从而持续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
“降息”!中国6月LPR利率下调10BP2023-06-20 14:00
当前中国经济虽已实现复苏,但与其他走出疫情后的经济体相同,短期仍存在结构性问题,具体来看有以下三大重点:1.居民消费复苏难言乐观;2.民企挑战大,就业承压;3.出口长期趋势或将下滑。笔者建议,各部门各地方应以扩大内需为关键,私人部门民企投资与居民消费为着力点,推动经济持续内生性复苏。
2023-04-18 12:46
从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释放的信号来看,202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稳中求进之势。产业等政策发力点将围绕“供给侧创新驱动+需求侧内需拉动”展开,这也是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扩大内需战略下,消费将成为经济复苏的基础拉力,投资将成为经济复苏的关键推力(推基建、稳地产、拉制造);创新驱动战略下,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加快升级,同时注重绿色低碳发展,防范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经济金融风险。
政府工作报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2023-03-06 10:51
此次注册制改革重点为存量市场沪深主板,将进一步完善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安排;同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方向,信息披露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灵魂,将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是注册制改革的本质。在全市场实现注册制改革下,将有以下三大趋势:IPO常态化,创新型企业IPO资本化“大门”将彻底打开;退市常态化,市场将“有进有出、良性循环”;破发常态化与资本价值“一九分化”,长期价值投资为王。
证监会: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2023-02-02 10:44
PMI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2023年1月录得数据较去年12月大幅回升,并重回扩张区间,体现出我国经济在疫情达峰后正走出谷底,整体呈回升态势。往未来看,经济已站在内生性复苏的起点上,而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应加大宏观财政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并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明确的产业、科技、社会三大政策部署协调配合,形成推动经济实现强有力内生性复苏的合力。
中国1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1,重回扩张区间2023-01-31 11:04
核心观点:1、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3.9%增速,在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之下,实现了环比修复;2、从全球来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美经济周期将再次反转,东升西落;3、短期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的“痛点”:企业生产经营预期不稳、信心不足;4、四季度经济在全年份量最重,稳经济政策落实需抓住时间窗口和时间节点,绝不可掉以轻心;5、经济从环比修复到实现真正的复苏需要私人部门接力政府部门开始发力,即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发力;6、私人部门发力的大前提是企业具备发展的信心,信心越大,发力则越大,反之亦然;7、笔者建议各部门、各地方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为市场主体提振信心,尽快打响中小企业“信心恢复战”;8、市场主体、投资者也需理解,经济复苏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路上行,而是逐步的波动回升,过程往往会一波三折;9、科技创新是2020年疫情以来经济发展中持续性的“亮点”;10、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专精特新”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指路明灯”。
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同比增长3.0%2022-10-24 12:13
9月20日发布的1年期与5年期LPR均维持前值不变。在私人部门预期不稳、信心不足,经济难以实现内生性复苏的情况下,宏观政策仍需加大实施力度,主动作为。货币政策在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前提下,应“以我为主”保持战略定力,抓住关键时间窗口,加大对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将政策再细化再落实,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从而稳私人部门预期、提振私人部门信心,避免市场主体信心不足这疫情“后遗症”成为“永久性创伤”。
发改委:正加快研究推动出台政策举措,促进消费加快复苏2022-09-20 11:59
近期,笔者在与一些中小企业家交流时常常听到一句话,“心气大不如前”。企业虽伴随着经济从“谷底”修复,逐步开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心气,也就是信心并没有完全恢复,这也是近两年多疫情多轮冲击所造成的“后遗症”。笔者建议各部门、各地方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为市场主体提振信心,尽快打响中小企业“信心恢复战”。避免疫后中小企业长期信心较弱的“后遗症”成为“永久性创伤”,这也是日本“失去十年”惨痛教训的根本。
国常会重磅发声:核准两大核电项目,扩大制造业需求2022-09-15 17:48
8月PMI继续处于收缩区间,后续宏观财政货币政策在扩大有效需求上也将更加积极作为。货币政策在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前提下,将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以我为主,助力私人部门“宽信心”,避免中小企业发展信心不足这疫情“后遗症”成为“永久性创伤”。而倘若,后续市场主体,中小企业发展的预期与信心依旧较弱,经济难以实现内生性复苏,或经济发展中出现超预期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使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货币政策仍有空间,总量工具依旧在政策工具箱之中,结构性政策也将持续发力。
中国8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42022-08-31 10:42
时隔3个月后,LPR再次启动降息,且5年期LPR再次大幅调降15个基点。其主要原因是,当前经济虽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私人部门难以接力政府部门实现发力,经济难以实现内生性复苏(即企业贷款投资与居民贷款消费)。倘若,后续经济发展中出现超预期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使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或市场主体,中小企业发展的预期与信心依旧较弱,经济内生性复苏动能不足,货币政策仍有空间,总量工具依旧在政策工具箱之中,结构性政策也将持续发力。
一年期、五年期LPR双双下调2022-08-22 10:46
8月15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8月16日MLF到期的续做)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由于LPR是在MLF操作基础上形成,由于政策利率降息,接下来8月20日的新一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也料将下调。专家认为,8月20日的5年期以上LPR下调概率或大于1年期LPR,房贷利率也因此存在进一步调整空间。
刚刚,央行“强力降息”,两大利率双双下调2022-08-15 13:56
1、后续经济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稳就业和稳物价则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2、关于疫情防控: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动态清零。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是二选一的问题,要保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功能有序运转;3、关于宏观政策: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后续政策操作的着力点应从宽货币(增加基础货币)向宽信用(实体使用货币)转变,即民企融资发展、居民借款消费;4、关于稳物价: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粮食和能源安全既是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稳物价的重心;5、关于房地产:稳定房地产市场,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当前房地产不仅是单个行业问题,更是经济发展安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6、关于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后续的工作重点将是在实施常态化监管的同时,更大力度的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7、关于市场主体: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8、关于稳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相比于全年其他经济目标,最需要保住的目标是失业率在5.5%以内。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2022-07-29 11:31
当前,中国“宽货币周期”与美国“紧货币周期”,将使得我国资本面临较大的流出压力,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造成一定影响。但往前看,更大的潜在风险是全球经济的加速下行,总需求大幅下降,以及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在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暴力”加息,使下半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当下,中国宏观政策更需抢抓时间窗口,“以我为主”主动应对,在不超发货币的前提下,继续实施扩张性的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大刺激有效需求力度,加速需求曲线右移,使经济环比修复的动能转化为更加强大的复苏势能。
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鲍威尔“放鸽”2022-07-28 14:03

[1] [2] 下一页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