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管理 - 管理答疑

市值可以被管理吗?

刘持金 2014年03月13日

对于国内外的优秀上市企业来说,市值管理不仅在于保持企业自身的基本面过硬,还在于与市场上的长期价值投资者建立畅通、信任的渠道和关系。 

    缘起:请问,目前国内很热的“市值管理”服务,是否就是帮助上市企业把市值做大?这听起来有点人为操纵股市的感觉。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见解:你的理解基本正确,但太狭隘,甚至含有严重的误解。说你基本正确,是因为对某一上市企业而言,“市值管理”的确是围绕着如何把公司的市场价值(market capitalization)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长线看能不断提升这个市值。但这不是简单的主观愿望或人为操纵就可以实现的。如果股市可以被人为操纵或影响,那么股市本身就失去了它应该具有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说明这个资本市场的相应监管政策和治理环境是不合格的。从另一方面看,人为操纵股市是犯罪行为,可以被绳之以法,我相信绝大多数人或服务机构不会这样去做事情。

    在国内,市值管理开始真正引起关注,应当追溯到2005年4月。这是国内启动股权分制改革的时间点,使得资本市场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从此之后的流通股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不断攀升,到2009年年底这个比重就已经达到74%。因此无论是机构还是上市企业都越来越重视市值的概念和市值的管理。

    市值管理从广义上讲,可以是国家行政部门对股市宏观的调控和管理,比如通过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来实现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对于上市公司或提供“市值管理”服务的咨询公司和证券公司来说,市值管理是一个狭义的定义——即针对某一家具体上市公司,如何维护和提升公司市值。进一步讲,即使在这个狭义层面上的“市值管理”也有至少两类不同的见解:一类是把上市公司的“投资人关系管理”、“危机公关”、“年度、季度业务信息披露、路演”等归纳为市值管理;另一类则是把可能影响公司市值的所有重大活动、举措、项目都划入到市值管理范畴,比如上下游企业的兼并收购、多元化业务投资、创新技术孵化项目、退市(私有化)和二次上市、股票回购、套期保值、股权激励设计等。如果把“市值管理”定义在后者的范畴,那么要实现对市值的人为操纵几乎不可能,因为这里的“市值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长、中、短期的工作都有,很难只依靠一项或几项短期工作就能影响市值。

    理论上,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由其增长性、经营性现金流、净资产回报等因素决定。但从市值管理的角度来看,你还需要搞清楚的是投资人如何评价你这类的公司。比如,对你的公司来说,“应收帐款天数”和“毛利”可能是两项硬条件,必须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相反,对另一家公司来说,“单位时间服务客户数量”、“每平米销售额”、“每平米利润”是基本要求。上市企业的高管和投资人关系管理部门(Investor Relations)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公司的关键评估指标都有哪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和重要的投资者进行沟通来验证这些指标。纵观国内外优秀的上市企业,他们都不会等到公司的市值出现大幅下滑时才开始去“管理市值”。除去市场大势、行业环境变迁、政府相关政策等宏观因素外,公司市值基本上由企业自身的财务表现、业务竞争力、未来成长性等因素所决定。因此,那些能保持相对高位市值的企业,在这些基本面上都是过硬的。当然那些处于未来成长性极为不确定但前景光明的企业,比如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市值可能会被高估或无法准确估值,阶段性的市值波动就变得很正常。

    多数上市公司犯的错误是对所有的投资者都重视,都视为其“金融客户”或“上帝”。其实,一家市值在10亿元上下的公司、一家市值在100亿元的公司、一家市值在1,000亿元左右的公司,所面对的投资者结构会很不一样。每家上市公司的投资者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需要细分这些投资者才能做到有效沟通。比如,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力(或杀伤力)最大的投资者占比可能很小,但他们是投资于你的公司和你的行业的“意见领袖”。他们拥有深刻的行业知识和对你的公司的相对深入的理解,如果他们的投资策略是长线持有,那么他们就是“长期价值投资者”。其它投资者基本上是短线交易或“跟投”,虽然投资量值较大但对你的股价没有决定性影响力。因此,发现你公司的“长期价值投资者”是极其重要的!遗憾的是,多数上市公司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从与资本市场的沟通来看,和该类投资者建立畅通、信任的渠道和关系,可能是董事长、CEO、CFO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当然,从部门职责来看,上市公司的投资人关系管理必须承担起开发“长期价值投资者”的责任。这是一项短时间内看不到成绩的工作,不像“危机公关”那样容易看到你救火的场面,因此许多IR经理不愿在这方面下功夫。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开发“长期价值投资者”呢?泛太平洋管理咨询团队的多年实践总结了UBIC四个原则。

    U是指你的企业持续发展战略的独特性,即Uniqueness。作为上市公司的IR部门,必须尽全力和投资者沟通清楚企业的发展战略的特色。长期价值投资者和短线股票交易套利者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会研究、理解你公司的发展战略。比如,对一个整体上市的大型集团企业来说,集团个子单元的经营战略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协同效应,以及在各自业务市场上的盈利模式和手段与同行竞争对手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绝招”?如果这些投资者找不到一个清晰而且强有力的答案,你公司的战略会很容易被标签为“无特色”、“无核心竞争力”,当然也就“不值得持有或投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行业排名第二第三的企业与第一名的市值差距大得不成比例,因为长期价值投资者不会认可“跟随者”或“模仿者”。

    B是指你的独特战略有多大的可信度(Believability)。通常,长期价值投资者会花时间研究你的战略和业务竞争模式,他们不光听你怎么说,还要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这里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你的独特战略可执行吗?为什么你可以做出来,而且做得好呢?他们就会去看你的人才团队、你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等等。当IBM从“硬件+软件”转型到“软件+咨询+解决方案”的模式时,长期价值投资者非常认可IBM花巨资收购当时的安达信管理咨询业务,因为这项收购迅速弥补了投资者对IBM新盈利模式的信任和信心。

    有人开玩笑说,资本市场就是一个巨型的“人类情绪篝火”,言外之意就是市场的非理性成份很多。比如,我们常常需要归属感,喜欢扎堆、喜欢跟上形势。UBIC模型中的“I”是说你的企业未来持续增长有无足够大的想象空间(Imaginative Space)。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人们却喜欢寻找想象中的确定目标,在投资界也不例外。比如,许多投资者把雷军想象成未来中国的乔布斯,把京东视作未来可能的淘宝和天猫。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率先提出了无人飞行器做物流配送的概念,谷歌提出了未来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的远景。这些在三大财务报表里根本体现不出价值的东西,却给许多投资者,尤其是长期投资者,带来了足够的想象空间。眼下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市盈率普遍低下,并不一定是房企的业绩差,更多的是政策性的限制,销售的上限封顶后导致投资者对未来想象的空间大大缩水。

    最后,上市公司的历史表现也是吸引“长期价值投资者”的重要一环。这就是UIBC里面的C,即兑现(Consistency)——你的企业在过去三年或更长的时间里兑现了多少管理层对投资人的承诺。上市公司高管在路演和年报披露会上,对投资者需要做一些公司未来发展的解释和未来业绩的承诺,这是不可或缺的沟通过程。但你要小心,只有长期价值投资者会认真记下你的承诺,带回去分析。我认识的不少该类投资者对公司过往三年的承诺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们当然喜欢长期持有那些说到做到的公司的股票。同时,他们可以容忍中间有些承诺不兑现,但很少容忍公司高管轻易放弃或变化太频繁的行为。在这个方面,有的投资人会关注公司文化和企业关键领导人的人品和做事风格。这些因为“兑现差”的公司,市值管理一直无法有起色,我把它归类为“声誉性搁浅”;对这类企业的市值改善唯有通过组织的、领导力的和文化的改变来逐步实现,当然并购重组也是一个出路。(财富中文网)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