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收藏的艺术

艺术创业感悟:学会“接受”之道

李宓 2016年02月16日

李宓,财富中文网特约作者,现为职业艺术品经纪人,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苏富比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商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该专栏关注艺术、收藏投资界的趋势与热点话题,通过专业人士的眼光来解读各种艺术投资现象背后的本质。
学会“接受”是一门艺术。它看似是个被动的词,但并不代表顺从,其实它意味着——去明白凡事自有其特质和价值,并且一定有途径到达那个闪光点。

2015对非常多人来说想必都是新陈代谢加速的一年,充满弃舍、冒险,伴随着希望和“生长痛”,努力与旧我说再见。很多人觉得,找到独一无二的点子、完美主义、严格的自我完善,是做到更好,实现最佳价值的最大动力和方式。

但是,看着各种各样夹在创新和创业浪潮里的创业人,再创业人,寻找创业者的人,或者放大到生活,所有仅仅是努力在生活中为自己开辟一块新领域,或寻求某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人……我似乎发现,关于“创”和“新”这件事,能够成功和获得满足快乐的人,绝大多数都不是最强势、最具爆发力的,反而是最稳健、最善于看与听,心最开放最轻松的。

这些人最懂得接受、集合任何事物的优点,并在其中不断寻找证明,印证和调整自己的想法。很多人有绝佳的点子,但耳朵其实是个装饰,“创”而不能“立”,亦无用。

然而,学会“接受”是一门艺术。它看似是个被动的词,但并不代表顺从,其实它意味着——去明白凡事自有其特质和价值,并且一定有途径到达那个闪光点。接受是一种开放,它会带你到新的世界,卸下你苦苦无法解决的重担。你会意识到太多事,体验到太多情绪,你从前从未意识到,多到超出你想象。

于是,当你的心真正懂得接受,真正地开放了,你就可以开始真正进入创造的世界。在这里,创业、创作、创新……都是艺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独一无二,不断打磨的生活经验以及在其之上形成的自我,使我们都成为一个个丰富有趣,吸引人的个体。难道我们的时代不正是在拥抱这些美妙的个性与个体吗?

今天的世界,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包罗万有的社交网络。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开一个账号就能与大家连结,吸引所有人,享受来自世界无限大的资源。如果你想做一个“艺术家”,或许你能创作、创新、创业等等,但我说的是——能够驾驭“接受”之道,心灵开放,开辟生活中任何新可能的这种“艺术家”,你最好从挖掘最深的自我开始,并停下来看看你正在做的事是不是“你自己”。

如果你回头听听自己的讲话,看看自己的工作,发现它们足够真实,足够诚实,而且它们确实是由那些“你之所以是你”的因素组成的——你从哪里来?你认识谁?——那么,或许你与所有人,与更广大的世界就有了连结的机会。找到你自己,你的基因,这是种策略,也是种艺术,通向一切的艺术。

又一年,我们会比现在更好吗?(财富中文网)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