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生活廖理

人如其食

廖敏 2015年12月08日

廖敏,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曾任时尚传媒集团全媒体总编辑、《时尚旅游》主编。长期关注生活时尚、商业潮流、健康养生及休闲旅游文化,是国内时尚领域的领军媒体人之一。
可惜众多忙碌的现代人早已习惯于平日的漫不经心、不以为意,但尝试更健康的饮食,身体会诚实地告诉你是否喜欢。

“You Are What You Eat, Drink and Breathe”。这是一家有机餐厅里的标语。

对于在霾都顽强生活的我们来说,看到“Breathe”(呼吸)这词难免心惊肉跳。这不前两天,刚有行为艺术家用北京100天的雾霾灰尘做成了一块板砖吗?脑补一下板砖搁肺里的画面也是太美,不忍卒睹。可即便是空气净化器都发展到了挂脖随身便携款,要自强不“吸”还是不可能的。

但说回食品安全,虽然这个问题同样令人堪忧,但个体在饮食方面多少还能做点选择、也必须有所选择。对于奔波打拼经常外食的上班族来说,更是如此。

说实话,国内打健康牌的餐厅要想让人青睐还真不容易。要么是形式大于内容事儿事儿的,要么跟庙里一样人间烟火十足,要么是真心实意却真不好吃。有个大厨曾经对我说过,健康的菜没法好吃,好吃的菜没法健康。可不是吗,我们的舌头早已被各种重油香口、肥甘厚味搞得欲罢不能,突然要洗尽铅华也是够难为它的。

北京一家餐馆Tribe倒是有些地方给人惊喜。均衡混搭的菜品并没有在口感上做太多妥协,颇费巧思的色彩造型在颜值上也不输阵,简洁小巧的内装不显局促反增亲密,就连外带的包装也能看出店主的环保用心。聊起来才知道店主过去一直在品牌设计领域工作,恰恰是因为过往的生活方式很不健康,才让她有动力来做这家有机餐厅。当问及面临的挑战时,她直言食材选择有限且成本高企,很多精力要花在寻找有机认证的供应商或是采用有机方式生产的食材。

在传统印象中,有机食物往往等同于价格不菲。事实也的确如此。北上广深港的有机餐厅消费水准现在基本拉平,一份午餐动辄人均过百,不便宜,份量也不会大。从上游来看,在欧美等有机农业开展得比较早的市场,大部分有机食品价格高出同类普通食品50%左右。而在中国,有机农业才刚刚起步,有机产品的售价一般都比普通产品价高出1到5倍,个别“高概念”的超出数十倍也屡见不鲜。食材贵且少,自然也制约了健康餐厅的发展。

好在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身体力行的尝试改变。我的一个朋友,和餐厅店主姑娘的经历相似,也是从不健康走向健康以后痛定思痛,回乡下种大米去了。抱着无知者无畏的心态,她偏要试试不打药会有什么下场。不能施用化学肥料与农药,就必须忍受病虫害的困扰、花高价请人工除草和收成的减少。有机农业不能速成,必须熬好几年,等土地的有机质恢复到一定的水准,才算真正有机。正是她让我知道,精白米只保留了稻米5%的营养,另外95%的营养都随着米糠和胚芽被打掉了。普通市场上只有精白米,是因为白米比较易储存,完全是规模化、商业化使然。

或许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行列,坊间终于可以看到一些单纯就是为了把健康料理做得更好的努力。香港台湾自不待言,上海的选择也比北京要多,比如,老法租界复兴西路上的Organic Kitchen & Wine闹中取静,敞开式的门厅在霾都人眼里太奢侈了。泰生厨房别名农场生活馆,食材来自崇明岛自家农场,逛完旁边的民生美术馆,来份小火锅,完了还能买点新鲜食材,这还不是冬天里的小确幸吗?

所以说,病从口入指的绝不仅仅只是病菌,不吃什么和吃什么一样重要。可惜众多忙碌的现代人早已习惯于平日的漫不经心、不以为意,到了需要花大钱治大病的时候,才知道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

对于选择有机餐厅的常客来说,健康概念所带来的满足感和安全感是物有所值的原因。有机会,建议你多尝试更健康的饮食,身体会诚实地告诉你是否喜欢。(财富中文网)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