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与中国接轨

反倾销应对战略:三十六计走为上

甘思德 2011年06月09日

甘思德(Scott Kennedy),美国印第安那大学中国政治与商务研究中心主任 http://www.indiana.edu/~rccpb/
为避开美国的惩罚性关税,中国家具制造商将生产地点从大陆转移到了越南。

    5月23日,《华盛顿邮报》( Washington Post )的安德鲁•希金斯(Andrew Higgins)就中美两国家具制造商之间的斗争发表了一篇精彩的文章。中国进口家具“海啸”当前,美国家具制造商团结一致,发起了一场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最终,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家具制造商征收7%的惩罚性关税。虽然这个关税比例其实低得不能再低,但是仍能对中国人施加足够的压力,因为他们眼下也面临着两大难题:劳动力成本增加,人民币不断升值。针对这一结果,中国人采取的对策是,将大部分家具生产从中国东南沿海的东莞(位于香港以北),转移到了越南。这样,不仅降低了工人工资,而且也避开了美国政府专门针对中国家具制造商制定的惩罚性关税。

    这种做法也许听起来不太光彩,但是,从惩罚性关税的计算方式(仲裁的技术性乏善可陈),到裁决过程(陪审团成员来自原告所在国政府,并接受当地立法委员的游说),与反倾销有关的每个环节均毫无清廉可言。尽管《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中并未提及,但是,中国人转移生产地点以避开惩罚性关税的做法实属稀松平常。世界最大的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BASF)在全球各地设有多家工厂。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而且还易于避开反倾销性惩罚措施。当某个工厂的产量达到最大限度时,他们就转移到另一家工厂生产。而中国家具制造商的做法则是另起炉灶,异地建厂。

    这整件事中最耐人寻味的一点是,这些家具厂的主要投资者其实并非来自大陆,而是台湾。因此,将生产转移到越南的,是台湾人而非大陆人。鉴于这些投资者既没有与大陆政府建立密切的联系,又不打算长期雇佣大陆人,因此,将生产转至越南并不涉及什么困难的决定。事实上,我倒认为,无论在家具制造领域还是其他行业,转移生产地点这一战略对中国大陆投资者而言也未尝不不可取。当然,美国政府不会介意他们将家具生产转移到美国;这种情况更有可能发生在运输成本高昂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我个人认为,中美家具生产商的纷争不会出现这种结果。

我来点评

相关稿件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