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李德紘:新加坡面对的挑战是不同于大湾区

新浪财经 2019年11月07日


《财富》全球科技论坛于11月7日至8日在广州举办。佳都科技副总裁、佳都科技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及交通大脑研究院院长李德紘院士出席并发表演讲。

李德紘在演讲中表示,新加坡面对的挑战是不同于大湾区的挑战和机会。但这些挑战是一种营养、养分,用这些成分来继续在我们的大湾区繁荣、可持续,成为一个真正国际的地方,对于全球不同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地方。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德紘:新加坡是一个小岛,当然也是一个国家,但是新加坡的地理条件比较独特、是比较统一的,但是大湾区,显而易见广东是一个省,还有澳门、香港,你刚才提到了不同的体系、不同的管辖区、不同的做法。

刚才李董事长讲得很好,他指出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是宜居的城市。二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我们不光在这儿是干活的、工作的,我们在这儿是度过你的生活,不光是短期的,不光是为你自己,是为你家庭的生活。所以我们如何界定新加坡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考虑这一点。

如何把新加坡和大湾区比较,总的城市方面的比较。新加坡面对的挑战是不同于大湾区的挑战和机会。是的,我们有不同的挑战,但是我个人恐怕更加喜欢把这些挑战看作是一种营养、养分,看作一些成分,用这些成分来继续在我们的大湾区繁荣、可持续,成为一个真正国际的地方,对于全球不同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地方。

刚才我提到了可宜居、可持续发展。现在在中国人们并不怀疑如何使它成为经济可行的地方。但是我们谈到了宜居城市,甚至可持续发展,人们就开始有各种问号了。我们看看我们目前现在的城市,广州这个城市,在过去的20年,我花了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在新加坡,在这之前,我在芝加哥、洛杉矶、台北工作过,如果你想让我比较一下广州作为主要的全球领域的主要城市,和其它国际城市相比的话,我个人来说,没有看到有很多不同,在很大程度来说,我们应该把它归因于很开放的经济,是由于它和它的政策使然、激励因素造成的。在广州我们的确有着很好的基础,来把传统的老的城市、悠久的城市变成一个未来的城市。

李德紘:大湾区在基础设施来说,基础设施要做更多的工作,我们都希望大湾区成为更加首尾一致的,使它变成同质化,而不是异质化、异构化,我们要回到基本的方面,这就是基础设施。很多人并没有很好地把基础设施和技术联系起来,但是有了技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基础设施。在大湾区是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呢?我们仍然要扩展从广州到香港很麻烦,到澳门也挺麻烦的,我们到了火车站,我们必须要面对另外一个挑战,要找出租或者公交、地铁,不那么方便,要换来换去,还有其它的交通工具,整个目的就实现布勒。问题在哪儿?如何把它在大湾区通过基础设施首尾一致起来。

答案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每天使用的交通,香港用MT2,广州、深圳用地铁MRT和快速公交,但是很多人感觉,我们要从广州到香港、澳门直接坐地铁,目前不行,但是恐怕未来可以做到。什么意思呢?在大湾区我们想促成完整的通道,在大湾区会迅速(通行),不一定用高铁,当然高铁我们知道不错,我们可以享受,有一些好处,速度快。但是火车站不可能到处都有,必须广州南站才能坐高铁,但是街角可能就有一个地铁站,怎么做呢?速度不同。我们在广州要做什么呢?要把普通速度的和高速的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服务,在同一个铁轨上。一方面我们可以把它扩展到MRT,布满各个城市,包括大湾区,大家可以很快地走来走去。未来大家可以从广州到珠海坐地铁,进一步坐地铁到澳门,未来肯定这个地铁要扩展到香港。

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来点评

相关稿件

最新文章: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