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美联储“拆弹”硅谷银行,为何市场不买账?

美联储“拆弹”硅谷银行,为何市场不买账?

刘兰香 2023-03-13
拥有40年历史的硅谷银行在短短40多个小时内就走完了爆雷到倒闭的历程

“这不是救助。”在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终于就为硅谷银行(SVB)储户存款托底一事达成一致后,3月13日,美国知名对冲基金经理阿克曼(Bill Ackman)发表评论称。

从上周三(3月8日)开始,拥有40年历史的硅谷银行在短短40多个小时内就走完了爆雷到倒闭的历程,并成为2008年以来美国最大的一宗银行倒闭案。美东时间3月12日下午,美联储、财政部及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了联合声明,宣布对硅谷银行倒闭事件采取行动:从3月13日周一开始,储户可支取他们所有的资金,与硅谷银行破产有关的任何损失不会由纳税人承担。

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12日晚则转发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并发推称,“在我的指示下,耶伦部长和我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与银行监管机构进行合作,以解决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问题。我很高兴他们达成了保护工人、小企业、纳税人和我们金融体系的解决方案。美国人民和美国企业可以放心,他们的银行存款会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现。我坚定承诺,要让那些应该对这场混乱负责的人承担全部责任,并继续努力加强对大型银行的监督和监管,这样我们就不会再次陷入这种境地。”

但拜登话音刚落,13日美国又有三家小银行股价暴跌。接下来,美联储还会继续“拆弹”吗?

“政府为国家做了正确的事情”

力赞美联储出手相救的阿克曼在推特上发文称,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政府以优先股的形式将纳税人的钱注入银行,由此债券持有人受到保护,股东的权益只是在不同程度上被稀释,也就是说纳税人的钱被置于极大的风险之中,而许多搞砸了的人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后果。那些是救助,而现在股东和债券持有人都被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由银行支付的保险费组成的联邦存款保险基金将承担任何损失,该基金将通过对银行评估更高的保费来弥补任何损失。

“如果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今天没有采取联合行动,我们周一发生的第一件事就会是1930年代的银行挤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数百万人的困难。尽管政府干预之下,可能还是会有更多的银行倒闭,但我们现在有了一个明确的路线图来说明政府将如何管理它们。”阿克曼还强调,银行界的董事会和管理层受到了警告,因为在一家倒闭的银行担任董事或首席执行官可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多年的诉讼、监管调查、个人责任、潜在的民事和刑事指控,以及巨大的声誉损失。

“我们的政府做了正确的事情。这不是任何形式的救助。搞砸的人将承担后果。没有充分监督其银行的投资者将被归零,债券持有人也将遭受类似的命运。重要的是,我们的政府已经发出了存款人可以信任银行系统的信息。如果没有这种信心,我们就只剩下三家或可能四家‘大到不能倒’的银行,纳税人显然要承担责任,我们的社区和地区银行体系也会崩溃。我们的政府为国家做了正确的事情。我们很幸运它这样做了。”他最后说。

与此同时,汇丰也做了一件可能是他们眼中正确的事情。3月13日,汇丰表示其以1英镑的价格收购了硅谷银行英国子公司,交易立即完成;硅谷银行英国子公司的有形资产预计约为14亿英镑;收购交易将以现有资源提供资金;该收购事宜不涉及纳税人资金。截至3月10日,硅谷银行英国的贷款约为55亿英镑,存款约为67亿英镑。英国央行则在另一份声明中表示,它促进了交易,客户存款将受到保护,交易中不涉及纳税人资金。

不过,也是在13日,德国银行监管机构表示,下令关停硅谷银行德国分行,并称硅谷银行德国分行的困境不会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

不是雷曼模式,但危机一触即发

越来越多迹象表明,硅谷银行事件不会重蹈2008年雷曼事件的覆辙。

实际上,硅谷银行的业务模式和风险与雷曼兄弟差异巨大。首先,不同于雷曼兄弟,硅谷银行没有利用任何衍生品去做高风险的投机性行为,而一直是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包括债券投资)为主;其次,不同于雷曼兄弟在破产前资产负债表上充斥着高风险资产,硅谷银行的资产端绝大部分是传统意义上的优质资产。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硅谷银行接近2200亿美元的总资产中,投资的证券占比接近60%,远超商业贷款和按揭贷款,而投资的证券包括260亿美元的按公允价值(AFS)计价的可供出售资产和913亿美元的以摊余成本计价的持有到期类资产(HTM),这些资产主要是美国国债、外国政府债券和机构住房抵押贷款(Agency MBS)、机构集合按揭证券(CMO)、机构商业按揭贷款(CMBS)等高质量资产。

同时,与美国其他银行不同,硅谷银行是专注服务创投圈的特色银行。它的存款来源主要是PE/VC、高科技企业,以及这些企业的员工等;硬币的另一面是,这些存款又被转换成贷款,投放给其他 PE/VC、高科技企业和这些企业的员工等。客户高度集中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2020年和2021年,随着美联储持续“放水”,PE/VC、高科技企业都获得了海量融资,这些资金很多都被存入硅谷银行,令后者资产负债表从2019年的710亿美元急速扩大到2022年底的2118亿美元。为了获取更多收益,硅谷银行最终选择将较大比例的资金配置到美国国债、外国政府债券及Agency MBS/CMO/CMBS等高评级、长久期资产当中。

客观来说,硅谷银行所投资的这些证券几乎不可能发生违约风险,只要到期都可以完全偿付,但现实世界的运作远非如此线性。

2022年美联储持续“暴力”加息,PE/VC、高科技企业等各方的融资压力都急剧攀升,无论是日常运营还是应付裁员等所需,这些企业都只能将存款从硅谷银行持续抽离;与此同时,因美联储大幅收紧货币,美国国债收益率居高不下,导致硅谷银行持有的资产陷入亏损。负债端和资产端压力的螺旋累积下,硅谷银行的流动性越来越紧张,危机一触即发。

硅谷银行管理层错失自救机会

直到今年3月8日,硅谷银行首席执行官Greg Becker在发给股东的信中称,该行面对负债端萎缩压力,选择出售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但因为后者价格下跌(摊余成本计价方式)亏损18亿美元。此消息一出即引发硅谷银行客户的激烈反应,到3月9日,恐慌的储户和投资者已经向硅谷银行发起420亿美元的取款申请,直接导致硅谷银行无法按期完成支付义务。3月10日,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局下令关闭硅谷银行,委任FDIC为接管人。

兴业证券权益研究部副总经理徐骥3月13日撰文指出,与雷曼兄弟无法“自救”相比,硅谷银行在破产前有很多次自救的机会,比如面对负债端压力时更早地出售长久期的优质资产,面对巨变的流动性环境时更早地调整资产结构,面对潜在亏损时更早地与市场沟通信息、而非遮掩,等等。可惜的是,时间已逝、无法倒流。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也撰文称,硅谷银行的管理层是有明显的判断失误的,这也与其商业模式有关系。“一群长期混迹于科网行业估值泡沫里的银行家,天生的逻辑就是资金的盛宴会继续下去,利率永远会在低位,长短的利差不会深度倒挂,不会长期的倒挂,借短买长加杠杆的游戏可以永远持续下去。在美联储的整个加息过程中,债券收益率扁平倒挂,其他的银行其实都积极的在管理,采用利率互换对冲倒挂压力,调整资产比重,保留现金等等,但SVB并没有这样做。”

尽管硅谷银行的危机暂告缓解,但徐骥认为,对于美国市场而言,硅谷银行破产带来的冲击,可能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美国有部分中小银行也存在资金期限错配的问题,硅谷银行破产后,它们可能经历一段艰难、充满被怀疑的日子。

3月13日下午,第一共和银行美股盘前跌超60%,阿莱恩斯西部银行跌近20%,西太平洋合众银行跌超21%。此前,第一共和银行上周后半段亦曾遭到挤兑。周日(3月12日),该银行称,目前所有可用未使用的流动性资金超过700亿美元,且可以通过美联储宣布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获得更多流动性。

对新兴市场可能不完全是坏事

对于美国银行业面临的困境,国元证券总量团队负责人、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为敩认为,真正的问题可能还是高利率环境,这和2008年如出一辙。

首先,在当前环境下,如果美国利率水平进一步上升,且导致美债进一步亏损,会有第二批银行重蹈SVB的覆辙,因此SVB事件相当于在这个利率对银行的压力测试中,已经逐步进入了深水区;其次,即使在此事件之中,FDIC宣布接管了SVB,SVB的风险也就此隔离在襁褓之中,但未来若成片的银行发生风险,这种接管的救助策略就显得效率低下,并且在资金紧张的环境之下,接管会越来越困难;甚至,事态可以是非线性的,如果民众普遍对银行机构丧失信心,则存款本身就成为了有毒资产,这是一个极端但不可不考虑的情境。“因此,在理性状态下,当风险初见端倪之后,摆脱高利率环境应该是解决问题最为根源的办法,至少现在来看,美国未来的加息阻力会越来越大。” 杨为敩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金融监管机构放出大招后,美联储加息预期已经迅速降温。高盛甚至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硅谷银行风波让鲍威尔意识到了加息对美国银行系统的压力,因此预计美联储不会3月22日的FOMC会议上加息,但考虑到3月后美国经济前景依然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维持美联储将在5月、6月和7月加息25个基点的预期不变,预计终端利率较此前下降25个基点至5.25-5.5%。

同时,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最新显示,市场认为美联储3月加息50基点的概率已经从上周四的70%降至0,加息25基点的概率升至95%,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则升至5%。

而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而言,无论如何都很难不受到美国市场的扰动。但徐骥认为,总体来看,新兴市场并不存在巨大的风险,因为美国的大型银行没有硅谷银行存在的问题,而它们才是离岸美元市场最大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反过来说,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对新兴市场可能不完全是坏事,因为近两年新兴市场持续被压制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美联储大幅加息,而随着硅谷银行破产,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很可能和就业、通胀一样,被美联储认真看待。如果继续大幅加息导致美国金融市场风雨飘摇,这显然不是美联储想要的结果。

不过,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尽管美国监管机构出手救市,但很多东西其实是一个“前奏”,国内投资者还是保持谨慎为佳,“毕竟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我们不得不去思考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底线思维’。”(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