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世界读书日:疫情期间图书行业的困境和破局

世界读书日:疫情期间图书行业的困境和破局

陈怡轩 2020-04-23
自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以来,它已经迈入了第25个年头。

自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以来,它已经迈入了第25个年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这一天各国都会举办各种图书宣传活动,以鼓励国民多阅读、多写作。

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爆发,让更多人捧起了书。经数据调查发现,疫情期间居民人均阅读时长得到了显著提升,居家期间,我们有机会重新捧读起那些被遗落手边的好故事。北京市西城区统计局队发布的疫情期间家庭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近三个月,北京居民家庭阅读量超过2017年全年的阅读水平,超过四成的家庭阅读量达到2至4本,超出2017年10%;近两成家庭达到6本以上,是2017年的两倍。

在书目选择上,文学、保健、科普、教育及历史类书籍最受推崇。同时,加缪的《鼠疫》、纪实文学《血疫:埃博拉的故事》和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三本书阅读量攀升进入了亚马逊榜单的前十名。

疫情重塑居民阅读习惯

这场疫情迅速重塑着居民的阅读习惯,线上阅读因其价格优惠、阅读方便、资源庞大的特色备受欢迎,甚至渗透到了原本对其接受程度不大的老年人群体中。据新华社数据统计,超八成的老年人在疫情期间进行了线上阅读,较2017年和2018年分别提升35%和27.7%。根据亚马逊的数据,在每天阅读时长超过一小时的人群中,电子书阅读者和听书者分别达到了35.4%和32.2%,纸质书阅读时长超过一小时的人只占受调查者的22.4%。

事实上,数字阅读在近年来已成大势。从2012年开始,传统PC电脑的销售量突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出现井喷式增长,从录像光盘到报纸期刊再到杂志图书,众多传统信息传播媒介一一衰败,线上阅读迅速普及。

疫情中,实体书店市场加速萎缩

与数字阅读市场的欣欣向荣相反,疫情对于原本就已经处于萎缩当中的实体图书业可谓雪上加霜。居民提升的阅读时长与实体图书关联甚小,2020年成了实体书业难以跨越的隆冬。中国实体书店联盟对全国1021家独立书店的调查显示,截至2月5日,有926家书店停止营业,87%零收入,42%撑不过三个月。

北京一家独立艺术书店的创始人李苏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书店面临的最大压力自然是维持运营的固定消耗:房租、人工、社保、贷款等。独立书店一般现金流都很紧张,原有的主体业务停摆,没有现金流,书店马上就面临难以为继的险境。”言几又连锁书店的负责人也表示:“疫情期间全国的62家门店的销售额比去年春节同期下降了95%。”

由于租约到期,敦南诚品书店决定在今年关店。这家书店在1999年第一次以24小时不打烊的创新模式经营,2004年被《时代》周刊亚洲版评为“亚洲最佳书店”,2015年被CNN评为“全球最酷书店”之一。这家从1999年开始就始终灯火通明的书店缓缓落下了帷幕。

破局自救:探索线上线下新经营模式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图书行业不得不破局自救。图书外卖成为了它们谋求新变的首次尝试。

今年3月初,北京实体书业和美团签署了“实体书店+美团平台计划”产业协同框架协议,包括北京图书大厦、新华书店、三联韬奋书店等大型书城和钟书阁、言几又、码字人等特色书店纷纷入驻。随后,上海、成都、广州、深圳等多地区也相继同步推出“外卖”服务,上海人民出版社成为沪上第一家引进这种新形式营销的出版社。图书外卖也成了一份知识“加餐”,只要一杯下午茶的时间就经由外卖小哥送到了消费者手上。

与此同时,线上直播、图书会、沙龙、讲座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2月4日,钟书阁在淘宝开启首场直播,吸引了8769人次观看;3月9日,若干图书店店长现身网络红人薇娅的直播间,借助名人效应为图书销量新增了50万。

上海人民出版社将原本两周一次的线下学习读书会迁移至线上,邀请不同的嘉宾分享阅读感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自2月20日起就启动了“书店燃灯计划”线上活动,利用微信平台,为读者与作者提供亲密交流的机会,如今已成功举办了五期,线上参与人数高达5至6万。

这种线上与线下的同步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帮助实体图书业挺过了稳定现金流的关键期。

绝处逢生:未来的路怎么走?

如今,实体书业已经走出绝境下的第一步,但未来的路并不平坦。对于“外卖送书”长期可行性与可盈利性的疑虑和担忧就不占少数。小众书坊店主彭明榜担心目前的外卖订单可能都是基于顾客的新鲜感,“阅读不是刚需,尤其是对于某一本之前没有读过的书的阅读更不是刚需,没有必须下单通过外卖急送的理由。”码子人书店创始人李苏皖也承认目前的“外卖图书”服务更多是“救急”,以及对线下平台的引流作用。

钟书阁融科店负责人对外卖图书的定价问题也表示了担忧,“图书作为商品和饭店食品不一样,书的标价是明确标出的。我们只有低于书价买,不可能高于书价买,所以在价格上会是一个困扰。”

可以发现,对于众多“图书人”来说,破解书店困境是一件需要长期建设的事,并不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同样,书店的线上营销手段还相对单一,文化生态还不够丰富,直播体系也不够完善,顾客们很可能在听了介绍后,转而去寻找免费的电子书,或者转向价格更低的电商平台。

大隐书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直言:“网络书店的品类、价格、快捷性等优势是实体书店无法撼动的,只有聚焦读者阅读体验感、构建文化情怀才是实体书店的出路。”

实体书店的特色在于独特的文化氛围、场景感与仪式感,不少书店在近年来也正朝着“复合社区空间”这个方向努力。西西弗书店就组建了“西西弗书店”、“矢量咖啡”、“不二生活”为一体的商业矩阵,码字人书店在2019年5月将沉浸式话剧《请和我跳最后一支虚舞》搬进了自己的店铺。如此一来,这些新型书店便不再以传统的图书差价进行微薄的盈利。

总之,只要有主体性和个人性体验的需求存在,图书业就还会拥有市场。但是,如何把握住市场,如何吸引市场,如何利用好线下线上两个平台,如何掌握自己的用力轻重,这个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们的破局行动才刚刚开始。(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