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独家:抗“疫”三问

独家:抗“疫”三问

余晓宇 2020-02-11
财富中文网就大众对新冠肺炎疫情关心的三个问题采访了国内著名呼吸内科专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死亡令人悲恸。未知使人惶惑。

疫情的阴云笼罩了整个新年。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不仅卷走了许多鲜活的生命,也在人们心中投掷下一枚又一枚不安的炸弹。出尔反尔的检测结果,仍未找到的特效药,和攀升的确诊数字等都使得大众的焦虑感逐渐增加。

财富中文网就大众对新冠肺炎疫情较关心的三个问题采访了国内著名呼吸内科专家(应采访对象要求进行匿名),希望能解答读者的部分困惑。

本文重点

·CT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

·出院患者仍携带病毒和造成传染的可能性低,二次感染可能性低

·对于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不能寄予过高期望

·正常治疗下的致死率不高,治愈效果也日益增加

·激素用量相对低,后遗症会大大减少

检测结果算数吗?

“假阴性”病例的出现让核酸检测的准确性一时引起大众关注。

发热咳嗽等临床诊断、肺部CT呈阳性及典型流行病学接触史,这些可以作为判断新冠肺炎的部分依据。但是否能够确诊,还要看之后的核酸检测结果。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病原学依据,或者说,是确诊的最后一封判决书。

但随着病例的增多,病毒似乎也变得越来越“狡猾”,不少确诊病例出现了核酸检测结果呈“假阴性”的状况。据公开信息,大连病例刘某在1月30日和2月1日连续两次进行核酸检测的结果均为阴性,而2月4日第3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有媒体报道称,中日友好医院出现一名三次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患者,通过肺泡灌洗液样本确诊了新冠肺炎。

对于出现“假阴性”的原因,华大基因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可能存在采样误差,二是市场上的产品标准不一。上海三优生物医药研发副总监闫闰认为,病人样本采取过少,或样本内病毒拷贝数太少都会使结果存在假阴性的概率,但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和材料性能来减小假阴性的几率。”

在《南方周末》报道中,国家传染病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蒋荣猛提出了假阴性的另一种可能——和病人发病的时间有关。通常而言,发病早期一两天的阳性程度没有五六天那么高。“就是试剂没毛病、采样没毛病的情况下,发病时间也有影响,早期病毒量低,阳性就可能偏低。”

不过,尽管存在假阴性的可能性,不能以CT检测加典型流行病学接触史代替核酸检测来作为确诊的把关门槛仍是共识。

2月7日的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北大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称早期发现病人、隔离病人,都有赖于核酸检测。受访专家认为,除新冠病毒外,还有许多原因能造成肺部炎症,尤其是腺病毒和支原体肺炎等在CT上的表现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很相似;此外,据钟南山团队2月9日发表的论文,对样本病例进行CT检测时,只有76.4%的患者表现出了异常,所以CT检测的误诊和漏诊可能性更大,无法取代核酸检测。

同时专家也强调,据他了解,患者出院的标准是连续两次间隔48小时核酸检测呈阴性,并且临床症状皆好转,并且出院后仍要进行居家隔离,极大排除了出院患者仍携带病毒和造成传染的可能性。

特效药在哪里?

专家表示,目前的治疗方案仍然以对症治疗为主,通过输氧、呼吸机和ECOM等不同级别的方式来改善重症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并且颇有成效。但确诊病例不断增加,而设备是有限的,因此寻找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此次疫情中涌现出了一批“潜在特效药”——抗艾滋病药物克力芝、抗流感药物阿比多尔和奥司他韦、针对埃博拉病毒研发的瑞德西韦,以及基于SARS疫情研制的透解清瘟颗粒(即“肺炎1号方”)等。

在一些分析中,它们的药效被归因于这些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存在相似性。闫闰解释,这是因为病毒在自我复制时需要用到特定的酶蛋白,这些药物对于病毒的抑制作用在于通过抑制酶蛋白的活性来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对于类似的酶蛋白,不同的药物可能存在通用的抑制效果。

专家强调:“体外能抑制病毒生长和临床能治病相差甚远。”在目前,大多数宣称“可能有效”的药物可供参考的病例不多,且它们对病毒的抑制效果多是通过体外试验来证明的,是否存在药效还要进一步进行试验。此外,冠状病毒对酸碱度环境要求严格,体外试验受到渗透压、pH等多种因素影响,也可能存在培养环境抑制病毒而非药物抑制病毒的情况。

在众多“潜在特效药”中,承载了最多希望的是瑞德西韦。这款由吉利德公司研发,还未正式上市的药物于2月5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正式开启临床试验项目。

对于瑞德西韦的临床试验,专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认为不能寄予过高期望:“新药的临床验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必须经过三期临床试验,其中一期临床试验以健康人为试验对象,考察药物安全性。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已上市药物通常可以省略一期试验,节省时间,这也是首先在已知药物中寻找特效药的原因之一。

而据媒体报道,瑞德西韦此次是在国内经由国家药监局批准直接进入三期临床试验,也就是说可能没有针对国人进行考察其毒副作用的一期健康人安全试验,因而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它的使用。

病毒有多致命?

新冠肺炎疫情毫无疑问是严重的,但从数据来看,病毒本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极端可怕。

截至2月10日18时,全国新冠肺炎确诊40261例,疑似23589例,死亡909例,治愈3470例,全国除湖北以外的其他地区死亡率为0.36%,远低于湖北省的2.94%和武汉市的4.03%。

新冠肺炎疫情统计(数据来自丁香园,截至2020年2月10日18时6分)

数据证明,正常情况下,新冠肺炎在湖北以外地区的死亡率并不高。专家解释,湖北地区和武汉的死亡率高可能是因为第一、二代病人病情偏重,但更可能是因为超大量重症病人集中爆发,超出医护人员和资源负荷导致。这并不意味着湖北之外没有重症患者,据受访专家了解,大部分定点医院的ICU都有使用过有创机械通气,甚至再加上ECMO的新冠肺炎患者,并且多数得到了救治。

全国新冠肺炎单日治愈/确诊患者比例(数据来自卫健委)

不仅正常治疗下的致死率不高,现有医疗条件对新冠肺炎的治愈效果也日益增加。从卫健委公开数据统计,自2月以来,单日治愈人数不断增加,单日治愈患者与确诊患者的比例在稳定扩大,湖北以外的地区该比例自8日起达到了一半以上,值得注意的前提是,目前还没有经过验证的特效药投入临床治疗。

经历SARS后,新冠肺炎是否有后遗症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受访专家解释,SARS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是由于在治疗过程中对重症病人使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现在技术更新,对适用病人和剂量都有更清晰的认知,医源性后遗症会大大减少,而从现有的出院患者情况看,新冠肺炎本身至今还未出现较明显的后遗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接受央视采访时印证了其说法,他称新冠肺炎的激素使用剂量为SARS时期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且疗程一般短至3-4天,在这个剂量下不太会有后遗症,此外,一些轻症患者只需口服药品,不需要用激素治疗。

此外,SARS期间和新冠肺炎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发现二次感染者的存在。受访专家判断,由于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具有80%的相似性,而SARS患者的免疫能力可持续时间相当长,新冠病毒的二次感染可能性较低,但“毕竟有20%的差异在,不能完全肯定”。(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