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造车,造梦

造车,造梦

史颖波 2012年06月04日
小学的时候,李书福一口气骑上十几公里,用自行车把客人送到目的地,挣上一块钱。今天,他驾驶着1,400亿营业额的吉利控股,带着他的梦想,在全世界的公路上奔跑。
    
李书福认为,在汽车节能和安全技术的研究等方面都要做大量的投入。

    “人怎么会活在这样的世界里?”李书福转过身,望着落地玻璃窗外灰蒙蒙的世界,说:“上帝很有意见。”

    这是4月下旬的一天,北京车展前夕。阴沉的天空低垂到摩天大楼的楼顶,泛着一种不太健康的黄色。作为吉利控股的董事长,李书福即将前往瑞典,出席沃尔沃(Volvo)的一个官方活动。随后,中国总理温家宝也将前往哥德堡参观沃尔沃总部。

    “我现在嗓子里面就很难受。”李书福说。“我要是坐在沃尔沃车里面就没事。PM2.5,我车子里面是没有的。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按照李书福的说法,在北京,沃尔沃车里面的空气质量要比外面好20~100倍,因为“沃尔沃车里的循环和过滤系统是世界上最好的”。他甚至考虑把沃尔沃的空气循环和过滤系统装到自己的家里。

    两年前,李书福用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将沃尔沃从福特麾下纳入浙江吉利控股的囊中。一家总部位于中国杭州的民营企业成功收购一个瑞典的百年老店,李书福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成功代表。但是,在他看来,吉利的全球化步伐早就开始了。

    在成功收购沃尔沃的三年前,李书福就已经开始尝试海外收购。2006年,吉利收购了英国出租车公司锰铜20%的股份。2009年,又以5,800万澳元闪电收购了正打算清盘的全世界第二大独立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的DSI公司。李书福把这一系列收购称为“世界向东的必然”。

    “每一个汽车公司,都必须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如果不全球化,它根本无法生存。”李书福相信,全世界没有哪个行业的竞争像汽车业那样激烈,全球化是“这个行业的特点,我们必须遵守”。

    收购之后的两年当中,沃尔沃连续盈利,“去年全球市场增长20%”。现在看来,“没有太多的意外,”李书福说。“过程当中,肯定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有顺心的,也有不顺心的,”但是,整体的运营“非常平稳”。

    一年多以前,李书福在上海接受一家中文媒体采访时,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在瑞典引起轩然大波。现在,他深刻理解沃尔沃是一家“私人汽车公司”的涵义。一听到“分歧”两个字,他就脸色一沉,说:“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最后还是要尊重商业规律、商业法则,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比如,为了让沃尔沃的高层理解中国人对大尺寸的偏好,说服他们接受自己造“大车”的想法,每到一处宾馆,李书福都要让他们留意大堂的气派。

    “谁也不知道整个全球化过程当中将会发生什么,所以大家都非常小心谨慎。”李书福对有可能继续蔓延的欧债危机感到担忧,他相信今年沃尔沃的增长“没有去年那么快了”。沃尔沃的主要市场份额来自欧洲,还有一部分来自美国。欧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让李书福感到凉意。幸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他打算让中国成为沃尔沃的第二个本土市场,“我们在加大投资力度”。

    “汽车行业研发投入太大,每研发一个车型,都必须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而不是局部市场的竞争。”去年,吉利汽车的销售量已经超过40万辆。从造车之初,吉利就在车型设计、汽车模具、制造装备、零配件供应等领域开始与海外厂商合作。全球前20名汽车零部件公司中,有16家跟吉利有合作。刚刚上市不久的帝豪,月销售量一度超过8,000台,在8~12万元这个长期由合资品牌把持的轿车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

    “沃尔沃是第二次创业,是重生,吉利现在是少年阶段。”李书福想了想,说:“吉利有吉利的管理层,沃尔沃有沃尔沃的管理层,我鼓励他们合作起来,能够共同开发一些新的产品。”

    这两年里,李书福对是否有可能构建超越国籍和种族的企业文化“思考比较多”。几个月之前,他在海南三亚宣布成立“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在他看来,今天的世界上,全球型的企业文化“基本上没有”。他也承认自己的设想“可能是一种痴心妄想”,但他“总觉得人类的今天存在很多肮脏的东西,存在着许多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东西,人应该在追求事业和个人理想过程当中分享到人生的快乐。我就想干这么一个事情。”

    “天天吵呀闹呀,吵个不停。我觉得有一点点无聊。”李书福望着办公桌后面架子上的红色车模说。他愿意把自己的精力放在造车上,零伤亡、零排放,这些字眼在他看来是“伟大的目标”。他相信,未来的汽车应该成为空气净化器。“我的梦想,”李书福说:“每一辆车都像一棵移动的树一样。”

  • 热读文章
  • 热门视频
活动
扫码打开财富Plu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