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香港:全球商业教育的新星

香港:全球商业教育的新星

高德思 2011年08月12日
——访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戴启思教授

    今年是成立于1991年的香港科技大学(HKUST,以下简称港科大)20周年校庆。与全球各地的知名大学相比,20年的历史非常短暂。因此,港科大的成功令世人瞩目,在包括全球排名在内的各种衡量成功的指标上,其排名不断令人刮目相看。最近,我们访问了港科大,并就培养全球商业领袖、港科大的快速成长等问题与港科大商学院高级副院长、硕士课程主管戴启思(Steve Dekrey)教授进行了交流。

戴启思教授
(摄影:GRAHAM UDEN)

    戴启思15年前来到香港,创办凯洛格⌒港科大EMBA(经理人工商管理硕士)课程。《金融时报》在过去四年中有三年将该课程评为世界第一。港科大的MBA课程在《金融时报》2010年排行榜上排名世界第六。相比之下,五年前,在该榜的前20名中没有一家亚洲商学院。

    尽管我们谈论的重点是商业教育,但戴启思很快提醒我,港科大在各项科目上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最新的成绩是在QS亚洲大学排行榜(QS为英国的大学排名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的简称)上超越香港大学(Hong Kong University),名列亚洲大学排行榜第一名。

    当被问及成功有何秘诀时,戴启思谈起了商业课程的历史,以及如何在开创之初就确立一条不同于亚洲其他商学院的差异化道路。 “港科大从一开始就搞创新。在1991年我校创立之前,大多数亚洲大学,包括商学院,主要面向本国或本地区,而我们决定面向全球。许多本地特别优秀的学生如具备能力将得到资助或奖学金,常常到海外深造。我们知道,想在全球基础上获得成功,必须将一流师资和前沿研究紧密结合,让彼此相辅相成。”

    “尽管香港从未被人看作是研发中心,但我们的目标却是在港科大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文化。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招募顶级的研究力量,包括海归和海外华人。我们能够招到全球顶级的研究人员,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范式转换。” 戴启思补充说。

    在创立头5年,港科大的优先任务是围绕着专注于研究的文化,打造科学和工程实力。随后便是商业。戴启思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的凯洛格商学院(Kellogg),后来在该校当了6年的招生部主任,1996年受聘创建凯洛格⌒港科大联合EMBA课程。正如人们所说的,其他同类课程从此黯然失色。

    凯洛格⌒港科大的商业学位是亚洲第一个联合办学的商业学位。戴启思回忆,联合办学是个新理念,还有待检验和证明,一开始最大的挑战,就是克服人们对“联合办学质量打折扣”的偏见。

    在谈论成功的关键因素时,戴启思强调了拥有一支强大研究队伍的重要性,但也特别指出了港科大独一无二的招生政策,称这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在他到岗时,港科大商学院90%的学生来自香港本地,今天情况正好相反,90%的学生来自香港以外。港科大刻意避免任何国家及地区的族群在商学院学生中占据强势地位,因为学生构成的多元化为商业教育课程增加了极大的价值。 “我们的MBA课程目前有120名全职学生,来自26个国家。申请入学者中有相当比例来自中国或印度,但我们每年都努力避免让某一个族群占据主导地位。” 戴启思解释说。

    在被问及学校排名方法时,戴启思指出,在决定EMBA和 MBA课程排名的数据中,有将近50%是基于该课程毕业生的收入数据做出的,因此,排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市场驱动的机制。

    戴启思在港科大还采取了另一种开创性的招生程序——面试。在他当凯洛格商学院院长时,他就率先采用了这一方式。其出发点是,仅凭分数和考试预测申请者成为成功商业领袖的可能性,还不足以成为判断申请者是否合格的标准。为了获得一种更加均衡的评估,港科大除了根据分数,还根据每位候选者的面试结果。“我有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在教育考试或招生过程中,采用过很多教育心理学的方法。例如,我们知道,智商和情商并不相关。在港科大的招生流程中,我们两者兼顾。我们甚至不以GMAT成绩为EMBA招生标准。我在招MBA学生时用它,但我们不是特别看重这个。”他还补充说,“我们认为,EMBA课程的招生方式对我们的成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同学们彼此学习各自多种多样的经历和视角,我们避免了某种地方文化占据课堂可能带来的缺陷。”

    他特别指出了港科大的经历与香港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之间的关联:“我们的成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香港作为与中国大陆的重要沟通桥梁所取得的成功。与香港在这一时期取得的增长和发展一样,我们学校也是依靠创新和灵活性。大学是稳定的堡垒,通常展现出稳定而非急剧的变化。我们将对核心产品不断精益求精,同时向新领域拓展,推出更加针对中国大陆的课程。”

    作为大学为期一年的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港科大商学院在3月份组织了中国经济发展论坛,邀请了一些杰出人士做主题演讲,其中包括世界银行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两人均曾在港科大商学院担任教授;还包括中国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他目前正在商学院担任副教授。在论坛上发言的还有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港科大商学院前任院长陈家强教授(K.C. Chan)和现任商学院院长崔兆鸣(Leonard K. Cheng)。

    当我请求预测一下港科大和亚洲整体的商业教育在近期内会发生什么变化时,戴启思不假思索地说:“亚洲急需全球化思维。每个人都在问:如何能做到这一点?拥有全球化思维的人需要高级的智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让你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建立信任关系的能力。”

    在谈话结束前,戴启思和我分享了他不久前出版的新著的一个章节:“中国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hina),我在此页看到的副标题是“通过创新实现繁荣”(Prospering Through Innovation),这个副标题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是对戴启思教授及港科大成就的一种概括。

    译者:古正

  • 热读文章
  • 热门视频
活动
扫码打开财富Plu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