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管理 - 管理答疑

远程信息服务与中国电影产业

刘持金 2011年05月31日

“远程信息服务”(telematics)或“车联网”会给商家带来什么机遇;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

    问:这一年移动互联网、LBS、物联网等词汇被炒得火热,很多新词汇不断出现。最近又听说了“远程信息服务”(telematics)或“车联网”这样的概念,请问这是什么样的服务,又会给商家带来什么机遇?

    答:“远程信息服务”(Telematics,一译“远程信息处理业务”)是“通信”(Telecommunication)和“信息科学”(Informatics)的合成词。所谓“远程信息处理业务”,是指通过内置在汽车上的计算机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卫星导航装置、互联网技术等提供文字、语音、图像等信息传送的服务系统。

    早在1997年,通用汽车公司就在凯迪拉克汽车上安装了“OnStar” 远程信息服务系统,并很快在别克、雪佛兰等品牌上纳入这项服务。与此同时,OnStar成功地通过授权的方式将服务提供给本田、福特、奥迪和斯巴鲁等多家厂商。

    日本的G-book是由丰田和日本电讯(KDDI)合资成立的公司。G-book脱离了OnStar等传统的TSP(远程汽车服务提供商)服务模型,向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发展,服务跨越了安全、保安、导航、信息、娱乐、通讯及电子商务。目前,G-book发展态势强劲,不但占领了日本市场,在国际上更是成了老大OnStar的强劲对手。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升温,汽车相关服务也随之迅猛发展。同时,中国汽车消费者的关注点也逐渐从单纯购买、使用汽车转移到对汽车消费后续服务及配套服务上,汽车驾驶的安全性、舒适度和娱乐性逐渐成为最大的购车吸引力。但是,2009年之前远程信息服务概念在中国还是个空白,市场上始终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远程信息服务系统及服务,有的只是各类单项远程信息服务,如车载导航、失窃车辆追踪、路边救援等。

    直到2009年3月25日,装备了G-Book系统的雷克萨斯第三代RX350正式登陆中国市场,标志着由汽车厂商主导的远程信息服务在中国正式商用。

    2009年,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Telematics@China高峰论坛(上海)”拉开帷幕,吸引了世界各地200个汽车厂商和中国主流汽车电子制造商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近千名行业精英会聚一堂。20多位业界专家做了深度报告,共同探讨行业的发展。论坛的召开,使远程信息服务的理念在中国深入人心,因此业界也将2009年定为“远程信息服务中国元年”。

    目前,远程信息服务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下8方面的内容:驾乘人员安全服务,车辆安全监控服务,车辆故障救援服务,行车定位导航服务,实时路况数据服务,远程故障诊断服务,目的地代设定服务和信息传递服务。

    如今,远程信息服务在中国市场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必然,OnStar、G-book等远程信息服务设备提供商的市场前景显而易见。从服务的提供角度来看,电信运营商、车厂维修、广告媒体等各方在远程信息服务的快速发展下都面对着这个新的机遇。

    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看,首先要面向大量的呼叫业务。未来,不一定要转换新的技术平台,但在现有平台上,运营商要不断挖掘呼叫中心的服务价值,构架全新位置资讯传播,为用户提供更精准、更有价值的服务。例如,热线服务中心为用户进行周边兴趣点查询时,可以提供名称、地址、电话、设置为目的地等信息,同时还可以提供该服务地点的近期用户评价、消费水平、服务指引,甚至提供预订服务。其次,3G网络的全面覆盖和网络承载力的优化,也是远程信息服务全面普及的一个根本条件。

    从车厂维修角度看,当用户形成对远程信息服务的远程诊断及车辆维修服务的依赖后,车厂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维修网络,成为其维修服务质量的一个瓶颈。那么,未来至少有两种模式诞生。第一种由汽车厂发动的维修网络整合;第二种便是由维修点自发形成的网络整合,服务于多家远程信息服务运营商。

    由于远程信息服务更加精准的位置服务,也为广告媒体的精准营销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基于用户的位置和兴趣点的查询,将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广告和促销活动。例如,当用户的油箱指标低于某个标准后,其远程信息服务系统将提供周边1公里内的加油站信息,同时告知用户哪家加油站有折价券。

    随着技术平台的成熟,开放也将成为未来远程信息服务的一个主旋律。到时候,会有更多应用用于远程信息服务的开放平台。那么,类似苹果和安卓(Android)的平台盈利模式也将给中小企业带来商机。

    问:2009年一部外国片《阿凡达》在中国内地创造了14亿人民币的票房收入,而2010年岁末国产《让子弹飞》也创造了超过6亿的票房收入。火爆的电影市场在掀起大众到影院观影热潮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VC(风投机构)的关注,认为大有“钱途”。作为一家准备涉足中国电影产业的VC,我们想了解一下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

    答:中国电影产业在过去10年文化产业市场化的过程中发展尤为迅速。然而,相比欧美等其他发达国家,中国的电影产业只是刚刚起步。因此,在涉足中国电影产业的时候,必须了解当前中国内地电影产业的现状,以控制风险。

    现状一,电影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链雏形形成。首先,从产量来看,2010年中国电影产量超过500部,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印度的1,400部和美国的600部,预计2012年将超越美国。而从市场规模来看,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2010年整个产业规模接近115亿元,并以30%的速度增长,预计2015年将超过400亿元,而相比3亿人口的美国1,000亿美元的电影产业还相距甚远。再如,美国有4万多块银幕,平均8,000人拥有1块;而中国2010年的银幕数不足5,500块,平均20多万人才能共享1块银幕。

    同时,中国电影近五年才形成包括上游电影制作(负责完成电影投资、拍摄和后期制作,拥有电影版权并将其出售给发行公司)、中游电影发行(购买电影版权,以票房分账方式与下游院线公司合作,并负责电影的营销)、下游渠道(院线及下属影院负责电影放映)及衍生品产业(出版、游戏、图书、音乐等)在内的产业链雏形(如图所示)。

    现状二,目前中国电影产业链整体收入结构单一,各环节盈利水平偏低,仍有“钱途”。从市场规模来看,若仅考虑票房收入,过去三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0%,远远超过全球7%的水平。2010年,更是历史性地突破了100亿元,位居世界第九,但这也仅为美国的1/20,且票房收入占整个中国电影产业收入的90%,而这一比例在美国不到25%。同时,在500部影片中,每年仅有100多部能够在影院放映,且票房盈利的不过10%(通常,一部影片票房起码要等于投资成本的2.5倍才可以盈利)。表面看来,票房收入的50%由院线及影院获得,8%~10%由发行商获得,30%由电影制作公司获取。《让子弹飞》这样的影片一张80元的电影票,影院基本可以拿到40元,然后是院线,大约可以拿到6~7元,发行商拿到10元,而制片方可以拿到24元。此外,若考虑各环节的成本投入,一部票房不错的电影,院线和影院的利润率不足8%,而发行商利润率可达到20%甚至更高,电影制作公司仅有10%左右,各个环节的盈利水平较欧美盈利水平都不足其一半,因而中国电影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仍有较多“钱途”。

    现状三,为求“钱途”,全产业链经营模式趋势凸显。从整个产业链来看,上游电影制作向来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一些人把制片比喻为“石油勘探”,要不断有巨大的现金流予以支撑,可能会发现大油田,也可能血本无归。中游的发行商投入不多,也有较高的风险,而下游院线和影院解决的是销售渠道问题,但由于商业租金的上涨,其产出更是微利。故此,各环节的佼佼者纷纷开始向“全产业链”的战略思路转型,并通过整体上市打通“资本”之路。例如,近年来星美国际通过一系列的上下游并购,大规模建立自己的影院,正朝着自己“全产业链”的战略目标迈进。再如,已在美国上市的以发行为主的民营电影公司保利博纳也将着力点放在向上游制片拓展,参与到电影的投资制作中去,一是可以为公司发行影片提供强大、稳定的制片资源,二是争取到更多的合作者。

    现状四,下游衍生品产业“钱途”未卜。根据好莱坞著名的“火车头理论”,即电影作为火车头,本身可能不赚钱,但它可以带动电影业的发展。在投资一部片子前,广告、音像、软件、旅游、玩具、服装等行业的经营者会与制片人共同探讨相关产品的开发问题,甚至还会对戏中的人物造型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单纯的票房收入则只占全部利润的小头。在好莱坞等成熟的电影产业链条上,衍生品是带来巨大利润的一个环节,约占整个产业收入的40%。而这也正是中国电影产业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在中国,衍生品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状态,“钱途”未卜。

 

    编者按﹕ 针对读者提出的涉及管理方面的问题,本刊编辑部邀请专家予以解答。读者也可以在本刊网站(www.fortunechina.com)上获取本栏目内容。如有建议或有意参与,请通过liquanwei@cci.com.hk与本栏目编辑联系。本期回答问题的专家是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www.ppmi.com.cn)的刘持金。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企业管理咨询和定制化管理培训设计工作,刘持金现任该中心总裁、中国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具有多年的跨国公司高层管理实践经历和丰富的中外企业管理咨询经验。

我来点评

相关稿件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