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艺术品投资之道
 作者: 左右    时间: 2004年09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六十九期>>封面专题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将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与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者: 左右

    自 2003 年起,拍卖市场进入十年一个周期的急剧升温。在刚刚结束的春拍中,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圣佳三家拍卖公司半年的成交额在 10 亿元以上,超过了三家公司去年全年的成交额。同时,艺术品的市场价格也有了大幅的提升。比如,今年春拍中三家拍卖公司成交额超百万元的文物高达 107 件,而去年全国总数才达到 101 件。其中,中国嘉德拍出的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以 3,575 万元成交,创下中国缂丝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同时也刷新了《石渠宝笈》(清宫珍品著录书目)中著录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吴昌硕的《花卉十二屏》以 1,650 万元成交,也创下吴昌硕本人书画作品的纪录。

    与此同时,海外回流艺术品也出现了不断递增的态势。几年前,在拍卖市场上回流的拍品很少,主要是海外卖家对国内市场的感觉还不明晰,对于国内拍卖市场的运作体系缺乏信心。但近七、八年以来,中国嘉德来自海外的拍品一直保持在 30%-40% 的比例,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国力上升、国内拍卖市场价格逐渐与国际接轨的结果。如前面提到的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和吴昌硕的《花卉十二屏》就是从海外征集到的。

    如果说 2003 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超速发展还被人说成雾里看花的话,那么,今年以来市场的持续增长则彻底证明了它迎来了新的黄金时代。大多数专家都同意,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未来的五至十年将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与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艺术品投资风险小、回报大、保值坚挺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持续景气的经济发展必然导致旺盛的投资欲望。在中国,个人投资的形式主要分为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不动产和以股票、期货为代表的动产。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内大量的闲置资金就转向了艺术品、邮票以及影视、演出、办学等文化教育产品,在 1994 至 1996 年间形成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实际上,艺术品投资在国际上百年以来一直经久不衰,虽然也经历了诸多曲折,但发展趋势良好。

    与其它投资相比,艺术品投资尽管同样存在风险,但保险系数远远高于其他投资。首先,艺术品投资是一种精神产品,它是无价的,升值空间是由市场的发展状况、投资者手持资金的大小决定的。即使在经济衰退或不太景气的时候,艺术品市场也只会出现暂时的平淡,随著国家经济的兴旺,艺术品将会很快重新回归其应有的价值。除非艺术品遭到损害,否则,它必然在时间的经历中不断沉淀其固有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市场价值。

    然而,任何一种投资都会存在风险,那么艺术品投资的风险又在哪里呢?第一,大量假画充斥艺术品市场。如果买家为了图一时之快,在没有鉴定专家介入的前提下盲目买进,就会大大增加成本。第二,一些不反映艺术家真实水平的应景之作、没有强烈艺术风格或个性化特点的作品,往往会干扰人们的判断力,使收藏品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市场相对较小,升值空间相对扩大

    从以往的艺术品市场人员的构成来看,主要包括艺术品经纪人或经纪公司、文物商店、企业家、普通藏家等。2003 年以后,人们明显感觉到艺术品市场的买方群体急剧扩大,几乎是十年前的三倍。然而,艺 术品的总量并没有太大变化。因此,在物少人多的情况下,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必然持续走高。以中国书画为例,在当代画家中,齐白石一生创作了大概三万件作品,张大千大约有两万件作品,傅抱石只有三千件作品。中国书画市场的总量太少,持币待购的人数迅速增长,不可能成正比发展。专家分析,这个市场的升值空间之大难以估量。

    近两年,中国经济更加呈飞速发展的趋势,投资人的投资取向产生了重大调整,他们明显感觉到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的巨大投资潜力。以往,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最有实力的收藏家和投资家主要集中在海外和港台地区,现 在,大陆的收藏家和投资家的阵营正在逐步扩大。比如,去年在苏富比和佳士得秋拍的中国瓷器和书画专场,购买超过千万元的近 10 件拍品中,大陆买家就占了七成。这就说明,中国收藏家的一举一动在国际市场上产生了很大反响,他们的实力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另外,据某专业杂志报道,近 20 年以来,全世界艺术品市场每年的投资增长率超过 30%,而中国的市场行情如何呢?以齐白石的虾和螃蟹题材画作为例,10 年前,这部分作品的价格是每平尺 1 万 5 千,而现在每平尺增长了近 10 倍。10 年前,陆俨少的作品每平尺不足 5 千,去年这个价格则升至 27 万 5 千;另外,10 年前,黄宾虹的作品每平尺不足 1 万,去年的价格几乎达到了 10 万左右。

    为什么名家的高价作品会如此集中地出现呢?其实,艺术家的一生可能会创作出许多作品,这其中难免会有一些应酬之作。真正被公认为是力作、成为传世精品的,可能只有几件。于是,藏家们的目光自然会比较集中地关注这部分作品。因此,所谓天价,往往就是收藏家对这些名家名作集中而激烈的竞价的产物。

    去年,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三位当代中国书画大师的作品相继以 1,980 万、1,661 万、627 万的成绩大幅刷新了个人作品的最高成交价格。在今年的春拍场上,北京翰海推出的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以 6,930 万元成交、元鲜于枢的《草书石鼓歌帖》以 4,620 万元成交;中贸圣佳拍卖的陈洪寿《花鸟册》以 2,860 万元成交,朱耷的《山水书法合壁卷》以 1,100 万元成交;中国嘉德拍出的 1,650 万元的吴昌硕《花卉十二屏》、550 万元成交的黄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等拍品,分别创造了书画家个人的最高价格。所有这些最高价的出现,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文物艺术品的价值认知度及其国际地位。

    另外,名家的收藏、流传有序的作品也非常值得藏家关注。因为,名家的社会地位、人文价值赋予了拍品巨大的附加值。比如,在去年中国嘉德秋拍的《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中,143 件拍品,总计成交 6,300 余万元,成交比率 100%,诞生了若干世界记录。这一方面反映出了王世襄夫妇倾毕生心血收藏的艺术珍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与收藏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从中体会出新一代收藏家对具有高深学术造诣、高尚人格修养的老一辈收藏家的崇敬之情。

    除了名家、名作、名藏,真正的藏家要买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并不应该只把目光集中在大名头的画家的作品上。既可以购买市场价位比较明确的画家的作品,也可以购买暂时还不是很出名,但就其艺术水平而言还会有很大升值空间的画家的作品。

    获得艺术品的途径: 画廊、拍卖会、古玩市场

    获得艺术品的途径有很多。常见的有画廊、拍卖会、古玩市场或者通过经纪人从画家那里购买等若干形式。但是,艺术市场上经常出现因假货、价格欺骗需要退换等纠纷而引起的官司。所以,艺术市场可以给我们提供投资的渠道就必然集中在画廊和拍卖行上。

    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除了为人们提供市场价位比较稳定的艺术品,还更多的提供了市场价位比较模糊、具有较大价格不确定性的艺术品。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行,其拍卖的作品基本上都具有比较成熟的市场价位。至于投资者应该在画廊还是在拍卖行投资,这是因人而异的。

    有一点是应该明确的。投资较少和初入市的投资人,可以把目光主要集中在画廊上,同时关心拍卖市场的发展。如果要想获取在艺术市场上占有一定位置的优秀作品,同时又想使投资达到相当规模,那么近年来的拍卖业无疑给投资人提供了最佳的投资方向。运作规范的拍卖行,将在作品的真伪、价值及其资讯上提供可靠的帮助和指导,投资人所需关心的只是自己投资的艺术品是否是最好的、最喜欢的。即使偶尔出现了问题,也可以依照有关的拍卖法规得以解决。

    多渠道、多方面获得市场信息

    现在,中国艺术品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重视,有些学校还专门开设了拍卖专业,有的学校则设置了艺术品管理等相关专业。作为一个艺术品投资者,如果你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那么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鉴定技巧是相当有益处的。

    首先,收集相关的数据。通过具体的数据,就可以大概分析出市场的一个基本走势,还可以比较出画家的价位的波动、变化情况。例如,许多媒体或网站会提供同一画家五年、十年内的成交价列表或柱状图分析。类似这 样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参考作用。

    另外,如果能具备一些基本的鉴定知识,对于投资者来说将会非常有帮助。其中,包括对某件作品的作者的简历、背景等材料的掌握。因为,每一件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现象、时代特色、历史背景下创作完成的,这些条件通常会成为一件作品真假、好坏的有力判断依据。

    最后,通过文物艺术品市场、图书、网站等渠道,都能获得大量艺术品方面的信息。从大量的信息中,一定要筛选出有用的知识作为积累。总之,谁掌握的市场动态、信息多,谁掌握的市场动态、信息真实,谁就更能获得艺术市场的先机,并能以相对更低的投入获得更多的回报。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