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历史在HealthSouth公司再现
 作者: Geoffrey Colvin    时间: 2003年07月0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五十五期>>专栏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HealthSouth 有一个巨型公司的躯体,里面却是一种婴孩般的企业文化

    作者:Geoffrey Colvin

    HealthSouth 早就在公司丑闻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是,随著关于该公司绘声绘色的报道接踵而来,我们又一次焦急而绝望地面对美国企业界不断扩大的危机。不过,该公司垮台事件中最引人瞩目的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而是大家已经熟悉的东西,与早已为安然、世通、Adelphia 和泰科等丑闻所确立的非常特别的模式如出一辙。尽管这些丑闻对美国企业界来说肯定已经构成一场危机──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如今认为,公司首席执行官们都是些骗子,除非能证明自己无罪──但是,这场危机似乎还只是引人瞩目的冰山一角。

    “美国企业界”(corporate America)这一词汇囊括了在这片土地上所有出色的、业绩辉煌的公司。这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盘踞著商业圆桌会议(Business Roundtable)和纽约股票交易所董事会,并且向诸位的祖辈们付过股息。但是,那些丑闻缠身的公司则不属此列。它们没有一家的经营历史超过一个人的管理时限。实际上,在这些不法行为公诸于众之时,所有这些公司的经营者仍然是其创始人,即那些奋力搏斗的创业者。

    在所有这些案例中──HealthSouth 公司的所作所为显然与这一模式丝毫不差──灾难产生于三个因素特有的共同作用,并且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产生作用:每个因素都需要另外两个因素来共同引起灾难的大爆发。其中的一、两个因素可能在很多公司里都存在──它们太常见了──而三个因素并存的情况却十分罕见。正是这三个因素的共存使得这些丑闻缠身的公司如此相像。

    第一个因素是,公司躯体虽然庞大,但里面却有著一种婴孩般的企业文化。在每一家公司的历史中,最为艰难的阶段之一是从模仿别人到自成体系的成长阶段。这些公司从来就没有做到这一点。它们尽管雇用了成千上万的员工,向数以百万的股东负责,但内部却仍然如同大亨开的糖果店一样,他想怎样就得怎样。他想把钱从这里转到哪里,就能转到哪里。他想让财务数字以哪种方式公布,就能以那种方式公布。企业文化是由一整套价值观构成的,而在这些公司里,没有一种价值观高于事事服从创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种体制没有一个能长存于世的。

    第二个因素是个人的贪婪,但它却被冠以享有这一权利的名目。那些公司的创始人和许多其他人都深信,自己拿什么都是应得的,不管怎么拿都行,因为他们取得了成功。老牌公司是由职能人员、办事员和官僚管理的,而这伙人都是些发起人和创始人,他们完全是另一种类型的人。我们知道,至少在某些案例里,这些人公开宣称自己比普通的经商者高明。他们虽然都拥有大量的创办人股份,可是,即便从公司借走几百万然后又给自己免除这些债务(如泰科那样),或者让公司去他们自家开的企业采购物资(如 Adelphia、HealthSouth 那样),或者直接付给他们不计其数的钱财,这些都有什么大不了的?这种问题只有头脑狭隘的人才会去考虑。

    第三个因素是沦为华尔街预期机器的奴隶。在泡1沫经济期间,所有这些公司的估价都达到了天文数字,交易额往往成倍地增长。在这类案例中,只要基本收益有一点点下降就会导致股价暴跌不止。所以,这些公司经营者的规定任务就是不惜代价地制造数字来达到华尔街的预期水平,尤其是对于那些创办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来说,他们拥有巨额股份,而且往往同时还拥有庞大的股票期权,一旦公司股价下跌,他们就会损失大量的个人钱财──而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将这些财富据为己有!其结果是无奇不有,如安然公司复杂得令人无法理解的专用实体和世通公司简单地把支出计入资本投资,HealthSouth 公司受到指控的骗术则介乎这两者之间。

    公众关注著这一连串的丑闻,看到一批大公司卷入其中,便误认为所有的大企业都是邪恶的企业。不过,这决不是随机选取的公司案例。它们的情况出奇地相似,而非仅仅是各种不幸造成的结果。

    若是说我们早该看到这个结果,那有点过分。可是,学习就是弄清楚规律的过程;如果我们发现下一个出现丑闻的公司不合乎上述规律,那才叫怪呢!

    译者:王恩冕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