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星巴克、肯德基开卖人造肉食品,你会为人造肉买单吗?

星巴克、肯德基开卖人造肉食品,你会为人造肉买单吗?

陈怡轩 2020-04-24
未来十年“人造肉”行业可能达到约1400亿美元,占全球肉类行业的10%左右。

2020年4月22日,上海,星巴克人造肉餐食正式上架。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月21日,星巴克宣布将在第二天,也就是世界地球日,推出一份全新的“星膳食主义”午餐菜单,其中包括别样经典千层面、别样牛肉青酱意面、新善肉越式风味沙拉三件主打新品,定价区间在59元到69元内。值得注意的是,“星膳食主义”套餐中的“肉粒”都是人造肉。

无独有偶,4月20日,肯德基官方公布了自己的人造肉新品“植培黄金鸡块”,并以1.99元/5块的超低优惠价在北上广的三家指定餐厅预售。

风口来临

事实上,星巴克与肯德基本次人造肉新品的原料提供商都是去年就大热的美国肉类替代品制造商Beyond Meat。2019年5月3日,该公司在美国上市第一日,其股价就暴涨了163%,创造了21世纪以来美国公司IPO首日最佳表现,并被《华尔街日报》形容为“食品行业新风口”。投资这家公司的知名人物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尔·盖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杰西卡·查斯坦、凯里·欧文等。

去年一整年,美国超市的人造肉销量增长了20%。不少餐饮店在注意到这一点后开始与Beyond Meat合作,人造肉菜肴开始出现在TGI Fridays、Del Taco和White Castle等饭店的菜单上。Beyond Meat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看到了消费者对植物性肉类替代品的增长需求。据《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目前美国植物性食品的零售市场为50亿美元。2019年,植物肉市值9.39亿美元,相比2017年增长了38%。

在看到美国市场的积极反馈之后,Beyond Meat的首席执行官伊桑·布朗试图在亚洲进行进一步的市场拓宽。在近期的财报会议中,布朗表示:“我们将继续把重点放在亚洲市场,目标是于2020年年底前在该地区开始生产,并期待疫情能得到进一步解决。我们相信,亚洲市场能为引入肉类生产新模式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中国,截至目前,除Beyond Meat这家外企,国内并未出现领军巨头,仅有几家小企业如深圳齐善食品、江苏鸿昶食品和宁波素莲食品等有涉及相关产品,因而这一块未被开垦的土地一下子就吸引了不少“有心人”的侧目。

据《广州日报》报道,最近国外的人造肉公司加紧布局国内市场的动作明显。去年11月,天猫货架上出现了加拿大人造肉品牌Omni Pork销售的人造猪肉、人造鸡肉。与此同时,国内植物基人造肉公司星期零(STARFIELD)一边与奶茶品牌奈雪联合推出一系列人造肉汉堡,一边又与连锁西餐“棒!约翰”联名推出“未来肉比萨”。上个月,星期零宣布完成数千万元融资。

不过,人造肉要想真正渗透进日常菜单,首先还是要过消费者这一关。华商网发布的投票统计结果显示,46%的网友愿意尝试新品人造肉,28%的网友怕其没有肉味拒绝购买,剩下26%的网友处于观望状态选择保持中立。

人造肉等于“素鸡”?

人造肉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

优点方面,首先,相对于普通肉类,人造肉在理论上往往更健康、安全性更高。其主要成分是由大豆蛋白构成的植物蛋白,很能迎合追求低脂的健身群体、爱美的女性群体,以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现代人营养过剩的饮食结构。

在安全角度上,人造肉能隔绝寄生虫和微生物的威胁,降低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疫病的传播。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广州日报》的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引发人们对动物作为病毒寄生宿主进而传染人类的担忧,人造肉作为肉类替代品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

然而,刚刚起步的人造肉在口味、价格及食品标准上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尽管所有的人造肉公司都会对外宣称它们的产品在口味、肉汁和外观形态与真实的肉没有任何差别,但美国餐馆Wursthall的主厨凯特·马修斯还是向媒体承认:“人造肉的口感取决于它的烹饪方法。因为植物脂肪和动物脂肪的不同,有的时候并没有肉汁可言。”同样,国内民众对人造肉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豆制品“素鸡”层面。

为了提高人造肉的口感,企业有时在加工过程中会添加众多调味料和添加剂,从而丢失了安全健康的初衷。越来越追求成分天然的消费者们在过了尝鲜的好奇感后就不再会为它买单。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多少的独立数据能够支撑企业“健康营养”的宣传口号。

在价格方面,就以本次星巴克牛肉面的定价而言,最低也要59元,性价比实在不高。消费者们吃的更多的还是那份新鲜感和小资感,有不少网友说:“同样的价格我为什么不去吃真肉?”可见这份“别样牛肉面”的受众群体还是有限。相反,肯德基“植培黄金鸡块”的价格则要亲民很多。

另外,在对人造肉的食品规范上,仍有大量的监管工作需要付诸实行。目前人造肉这样的生产植物性食品依然不在美国农业部或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框架里,中国在这一方面的规范也同样刚刚起步。

其实,除了“植物肉”,人造肉其实还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分支——培养肉。

培养肉是科学家们采集活体家禽的干细胞后,在实验室经过数周培育形成的肉。这就意味着如果能找到一种可持续、又相对便宜的细胞营养来源,细胞就可以经过培养变成真肉。这样的肉即优质又价格低廉,最重要的是对环境消耗低,具有很强的环保作用。

由此可见,“培养肉”与“植物肉”未来很可能带动肉类市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并以两者并行的模式对普通肉类市场进行补充。有机构预测,未来十年“人造肉”行业可能达到约1400亿美元,占全球肉类行业的10%左右。(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