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年轻高管批量上位,难解大厂“中年危机”之困

2024-04-14 19: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近期,阿里巴巴、美团等互联网大厂均在组织架构调整中提拔多位年轻管理者,将其核心业务的管理权给到80后乃至85后、90后。互联网大厂步入“中年危机”,延续公司活力的压力越发强烈,但年轻高管们又真的能够救大厂吗? | 相关阅读(第一财经)
49
六和璧

六和璧

前段时间看过一组数据,互联网大厂的员工平均年龄,基本在27岁至33岁之间,这也表示了互联网大厂本就是崇尚年轻化。出现80,90后的高管也就顺理成章了。现实中35岁就是一道坎,因为一个人随着工作年限薪酬高起来了,身体机能却开始走下坡路,远不及20多岁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研究生便宜还好用,特别是在大厂的工作强度下。

所以互联网公司的高管年轻化本身就是一种“阳谋”,一种人为制造的市场氛围。试想如果你的部门领导都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而公司的副总和总经理也不过40左右,那些35甚至40的互联网大头兵们又该如何进退?眼见上面是更年轻的领导,背后每年还有如潮水般涌来的20几岁的有着用不完劲的应届生。自身的优势和职场发展可想而知。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升到领导岗位,有些人天生就是技术岗,钻研产品和技术,不断精深。40岁左右本是对行业和职位理解深刻的年龄,却因不断内卷和业绩压力,而被淘汰。真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而这些互联网大厂却在打着改革的旗号,让自己更加年轻。解决问题的从来不是年龄,而是一个公司的制度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然而,面对增量不再,竞争激烈,裹挟在时代洪流中的大厂们也有些身不由己。

27
识业

识业

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服务机构

知识是多看几本书就能掌握的,但是经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
一个内设组织的管理者,特别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是需要知识还是经验呢?其实,既需要企业或是内设组织所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经验。但是却有所侧重,专业知识只占少部分,还是要以经验为多。

二十五六岁硕士毕业进入大厂工作,十来年就能做到一个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内设组织的负责人。这样的话说出去,让所有同龄人都会羡慕。但是他真正能hold住这样一个内设组织的庞大队伍吗?一个组织的负责人除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外,更需要有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的能力。
这八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是背后需要至少一二十年的管理经验的积累,注意,我说的是管理经验,而不是工作经验。否则他对内难以驭下,对外难以hold住各类客户和供应商,更没办法带领组织在重要节点做出关键而有益的选择。

当然,如果这些内设组织的负责人更多是偏向公司领导层的旨意执行,不需要靠自身的能力经验去进行内设组织的规划、业务策略的选择,那当然对这个管理者的胜任要求就低很多。年纪轻一点更有向前冲,攻城掠地的冲劲嘛。

自古以来,更多的是年轻人作为冲锋的将军去驰骋沙场,坐镇中军帐的是经验丰富的白发元帅。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