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视频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财政部: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203亿元,同比增长13.3%

2023-07-19 14: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据财联社,财政部7月19日上午召开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薛虓乾会上介绍,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203亿元,同比增长13.3%。 | 相关阅读(财联社)
44
谭浩俊

谭浩俊

财经评论员

财政收入增幅比较高,除经济恢复性增长带动外,主要受去年4月份开始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集中退税较多,拉低了基数。受此影响,国内增值税大幅增长,相应拉高了财政收入的增幅。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6.5%,其中国内增值税增长96%。

客观上讲,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确实是拉高财政收入增幅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税源增加、税基扩大,有效带动了财政收入、尤其是税收增长。如果没有较为充足的税源做保证,就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也不可能出现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现象,而只会是低基数基础上的低增长。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也是经济有序恢复的表现之一,而且是有效率、有质量、有渗透力的恢复。如果经济恢复的效果不好、质量不高,就算经济增速较高,财政收入增速也不会高。只有在经济恢复质量高、效益好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增长才会有效率、有质量,才能有较快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税收,必须依赖经济增长、依赖于经济的运行质量提高、质态改善、效益提升,依赖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

需要有关方面重视和关注的是,对上半年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现象,也要做深入全面的分析。一方面,要分析一下,去年基数低对今年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有多大,带动了多少个百分点,以便于决策层能够更好地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经济恢复情况、经济增长趋势等做出科学判断、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如果去年的低基数对今年财政收入增幅的影响幅度不是很大,就要深入分析一下收入增长的原因,要充分了解一下地方有没有出现收过头税、寅吃卯粮等方面的问题,避免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带来伤害。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的任何伤害,都是不该发生的,也是后果严重的,更是完全不应该的。

如果一切正常,财政收入增长没有任何非正常因素,那么,上半年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将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能给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提供更多“积极”因素,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积极,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事实也是,眼下的中国经济,虽然保持了良好的恢复态势,财政收入也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幅度。但是,基础并不牢固,后劲还需增强,特别是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困扰着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而小微企业不能尽快走出困境,对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的影响是很大的,而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不能全面恢复,对市场需求的全面启动也会形成很大的压力。因此,小微企业与市场需求又是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

中国财政学会会长、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近日在接受《中国日报》独家专访时指出,建议及时调整财政预算,增加1.5万亿元到2万亿元赤字,主要是增加中央财政赤字,大部分用于对中小企业房租、水电、利息等进行阶段性补贴。应当说,刘会长的建议是非常契合当前中小微企业的实情的,也是符合稳增长目标的。帮助小微企业,应当成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共识,也应当成为财政政策作用的落脚点。只要小微企业恢复了,就业就有保证,居民收入增长也有保证,消费就能启动了。而上半年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无疑给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大空间和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推出较为激进的财政政策,包括楼会长提出的赤字赋能政策,对小微企业全面走出困境、步入恢复通道是非常有利的。而今天注入的新能量,也必然会在未来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中给予充分回报。

从经济增长数据较高质量的恢复到财政收入较高幅度的增长,都充分证明中国经济是具有很强韧性的,那些认为中国经济半年报不及预期的想法,是片面的、机械的、教条的。中国经济增长数据,不能只看数据本身,还要看数据背后的质态变化、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看中国经济向着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态势。而财政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幅,就是经济运行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

49
钟正生

钟正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023年1-6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9%。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支出分别同比下降16%、21.2%。 

剔除留抵退税影响后,6月公共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均下行至负值区间,显示财政收入增长受限于经济复苏放缓。非税收入增速亦持续下滑,一方面源于去年地方政府以盘活存量资产等手段腾挪增收,而今年腾挪空间收窄;另一方面也体现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持续减少。 

分税种来看: 1)企业利润增长低迷使得企业所得税降幅扩大,是拖累税收的主要因素;2)地产行业相关税种全面下行,是拖累税收的第二大因素;3)扣除留抵退税因素的增值税收入同比小幅下降,与经济复苏放缓相印证;4)居民收入和消费改善幅度有限,个人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均降幅收窄,但仍同比负增;5)出口环节的税收同比增速有所提高,或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有关,进口环节的税收同比降幅仅略有收窄;6)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助力车辆购置税保持较快恢复态势。

公共财政支出节奏放缓。6月公共财政支出累计同比低于5.6%的全年预算支出增速。在投向上仍更加偏重于包括就业、健康、教育在内的民生领域,对于传统基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减弱。特别是:1)投向科学技术领域支出增速降幅较大,今年前5个月其增长势头较猛,或为集中支出发力。2)与传统基建相关分项合计的累计同比进一步降至-1.5%,比较其在去年1-6月的7.4%,可以看出一般公共财政对于传统基建的支持力度颇显不足,且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退坡最为明显。

上半年公共财政收、支进度相比疫情之前仍然偏慢,可见财政收支压力依然较大。不过,从赤字使用率来看,后续财政支出有加速释放的空间。1-6月公共财政收、支进度差为6.2%,高于疫情之前4%以下的水平,反映公共财政收入对公共财政支出的支持还是比较充分的;以使用赤字/(预算赤字+调入资金)衡量的赤字使用率,今年1-6月为25.4%,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41.5%,也意味着6月公共财政支出放缓幅度相对较大,后续有加快支出的空间。

土地市场仍然低迷,6月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再度扩大,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亦加速下滑。下半年增量财政政策可期。1-6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进度明显慢于支出进度,中间的缺口需依靠地方专项债来补足。上半年地方专项债发行已完成全年进度的57.2%,而地方专项债额度是按照政府性基金收入能够与去年基本持平来设定的,如果下半年土地出让收入降幅不能明显收敛,则政府性基金支出将缺乏支撑,对广义财政支出发力形成约束。因此,下半年财政政策加码的必要性增强,7月政治局会议推出新一轮政策性金融工具可期。

53
厦大冲啊

厦大冲啊

税收是一般公共财政收入的大头,而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同比增长16.5%,其中增值税增长高达96%,因此直接拉高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要解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数据较高的问题,用去年4月实施的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导致的同比基数较低是比较有力的。理论上来说,这样的同比增长是财政常态化的回归,而不应该简单地带有情绪地将之理解为政府方面面对今年不太好的经济,还加大了赋税力度。

另外,因为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没有达到市场预期并且CPI数据也不理想,但叠加上财政收入修复显著,个人觉得反而是一个利好的信号:下半年政府有机会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推动国内经济增长。至于这样判断的逻辑,主要还是因为中国要保证下半年经济活力,三架马车中的消费和投资正变得至关重要,而财政收支在这两方面的调控是很直接的。

19
张学峰

张学峰

一位不断探索的经济人

财政政策存在债务链扩张的可控问题,政府部门资债表的资产端如何与扩张后的负债端匹配?政府的资产负债表是否也存在结构性“缩表”需求?政府控制管理的资产量是越多越好,此时如何控制和协调债务链的扩张呢?我们暂时不存在资债表衰退问题,但是增长缓慢等同于衰退,要在发展中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问题。

21
蛮小满

蛮小满

经济下行,企业盈利难,上半年预算收入同比两位数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去年同期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延期缴纳政策措施。去年我们部分客户描述,去年同期有相关部门要求其延期缴纳,即使他们不愿意延期。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