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万亿“固收+”基金又迎来新监管

2022-09-01 12:3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备受市场关注的 “固收+”基金,又迎来新的监管要求。中国基金报记者独家获悉,近期基金业协会要求,所有混合类基金以及二级债基(除同业存单基金)的基金经理,原则上应具备1年以上的含权产品投资管理经验或权益资产的研究经验。而偏债混合基金、二级债基正是“固收+”基金的主力军。这一要求就意味着,只做过债券投资基金经理以后无法单独管理“固收+”类产品。 | 相关阅读(中国基金报)
48
万幸

万幸

财富管理转型专家,北大光华MBA

爆款时时有,月月固收+。2020年以来,很多基金公司开始和一些银行定制带有银行名称的爆款固收+产品。但固收+并不是一个新产物,在固收+的这一大的品类的背后可能是一只二级债基,可能是一只混合偏债基金,当然也可能是固收+打新,定增,量化等综合策略的产品等等,但是市场的主流可能依然还是以股债搭配的基金为主。这类产品在过往已经存在了十余年,为什么之前一直不温不火,最近这几年,突然变成了香饽饽,登上舞台竞相争艳呢?

这就是我要和大家聊的几个核心,就是持续卖爆的固收+,究竟是在卖什么?你真的想明白了吗?

答案可以先行给到大家。

固收+其实不是在卖存量,而是在卖增量。

固收+其实并不是在卖“固收+”(固收加),而是在卖“权益-”(权益减)。

固收+其实并不是在卖“进可攻,退可守”,而是“进可守,退可攻”。

何解?莫急,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固收+不是在卖存量,而是在卖增量

一切故事都要从2018年4月27号说起,那一天,咔嚓一个大雷,《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了,净值化产品转型不再只是趋势,而是事实。打破刚兑、“卖者有责,买者自负”也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渐行渐近的彻底执行。

行业在转型,理财产品要波动,可能浮亏,可能到期真亏,当然也可能到期收益会高过业绩比较基准,此时、未来客户会如何选择呢?小部分客户回流存款,大部分客户会开启真正的博弈。是继续买依然有风险的理财还是搏一搏追求一个性价比,买可能有风险,但收益更高的权益呢?

这个问题不是无解的,答案很肯定。绝大多数客户的选择会是后者!只是不要一步迈太大,搞太陡,这时,不妨固收+试一下。

来,说一下为什么绝大多数客户的选择会是后者呢。因为打破刚兑所带来的不是客户的风险偏好的降低,恰恰相反,它带来的是客户的风险偏好的抬升,这是一个很反人性的论断,但它符合规律。

不妨我们来做一个小互动,现在有一个机会,你可以稳赚1000块钱,但是给了你第二次选择,你有50%的概率赚到2000块,同时有50%的概率不赚不亏。你会如何选择呢?(你不用告诉我,偷偷地在自己的心里做下选择就可以了)

现在问题换了,你不是稳赚1000块钱了,而是很不幸一来就亏了1000块,这时我又给了你第二次选择,你有50%的概率不再亏钱了,但有50%的概率会亏成2000块钱。

此时你又会怎么选择呢?

好了,到了揭晓答案的时候了,第一次选择稳赚1000元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会在第二个问题中选择搏一搏。这道题的原型来自于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达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它讲的是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会大大超过对收益的敏感度,人们为了规避损失反而更愿意去选择冒险。

这其实和资管新规落地之后的财富管理环境如出一辙,有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时,人们不愿意去冒险,没有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之后,这些不愿意去冒险的人大部分会选择去冒险,去追求他们认为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所以,这是我们所说的第一点,“固收+”不是在给2018年之前的十几万亿的老基民们在卖存量,而是在向2018年之后的几十万亿规模的理财客户在卖增量。

第二,固收+不是在卖“固收+”,而是在卖“权益-”

固收+这一品类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它的核心价值和意义是“固收”还是“+”呢?我的理解,它是在后者的“+”的,这个“+”,就是权益资产。

如果现在往前回溯10年,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最好的资产选择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房产,并且最好是一线城市的学区房,如果我们能够带着现有的记忆,向夏洛一样回到过去,砸锅卖铁也要买房子,但是其实我们都知道,这都是电影里才有的情节,过去永远回不去了,但未来还没来。

如果从此刻,往后看10年,你觉得中国未来最好的资产会是什么呢?我的答案是权益资产,并且我要选择的投资方式是公募基金。

2020年的公募基金行业规模的不断增长,其实只是拉开了一个很小的序幕,一切才刚刚开始。在资管新规、房住不炒、个税递延和散户机构化的大背景下,属于公募基金和权益市场的春天刚刚到来。

如果真的是这样,是不是就一步到位,所有客户都一股脑的直接都把资金放到权益类基金里,是不是就好了呢?当然不行,理想和现实永远是有一道鸿沟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胖子也不是一天吃出来的,方向是确定的,路还是要走的。

每一个投资者在面临权益市场的惊涛骇浪之时,都需要有一个感受波动、适应波动、接受波动和“喜好”波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那一步是可以省下来的。

所以,与其说固收+是一个让理财产品客户过渡到基金客户的品类,不如说它是真正的靠产品本身在真实的在做这部分客户的投资者教育,还是我一贯说的那句话,“行动改变态度比态度改变行动要快的多的多”,买了固收+的客户所接受的投教效果比天天只是干投教,没有购买的客户的效果要好的多得多。

这是我和大家说的第二点,“固收+”卖的其实是“权益-”。你只有把这个逻辑想清楚了,那些所谓的对于固收部分信用违约的担忧才会变得不值一提,当然一方面是大的头牌公募基金公司的实力使然,另一方面则是它根本就不是主要矛盾。

第三,固收+并不是在卖“进可攻,退可守”,而是“进可守,退可攻”

固收+的主流产品,不管是二级债基还是股债搭配的混合偏债基金,这里面二级债基会直接在合同里约定,产品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不能超过20%,混合偏债基金一般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强调自己在股票投资时的比例不会超过30%(实际有些产品的定位可能就是10%左右)。

而,我们平时说的很多的“进可攻,退可守”是什么呢?是在市场上涨时进攻,下跌时防守,固收+在市场上涨时怎么进攻呢?它能抢得过没有股票仓位限制的股票型基金或灵活配置基金吗?比不了!在市场下跌时又怎么防守呢?它直接把仓位降为0吗?

如果过分的强调“进可攻,退可守”是在过分的强调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做大类资产配置的轮动能力,加入了太多的主观判断。市场的上涨和下跌往往都是后验性的指标,而不是提前预判出来的。

固收+其实往根本上说,它做的是战略资产配置。不管是股债10/90,还是20/80,抑或30/70,它更像是一个动态再平衡的产物。即股票市场上涨的再猛,比如我做为一个二级债基,能够投资股票的仓位就只是20%,因为市场上涨超过了这一合同规定的比例了,那该怎么办呢?在下一个阶段卖出股票买入债券,让其继续回到20/80的比例。如果股票市场下跌了,持有的股票的仓位远低于20%了又该怎么办呢?在下一阶段卖出债券买入股票,同样让其回到20/80。

所以,你看到了吗?固收+是在(股票)市场上涨时卖出,市场下跌时买入,这是什么?这是在市场进攻时,我反而在防守,在市场防守时,我反而在进攻。

Ok,这就是我要和大家分享的第三点。

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看似都在卖固收+,如果你没把一些问题看清楚,想明白,可能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做这件事的意义。

最后来谈谈真实的“固收+”是什么样的?可以从三方面来看:(1)“固收+”策略的核心就是以债券资产构建安全垫,靠权益资产等增厚收益,中长期来看,该类策略会显著优于单一债类资产的投资表现,但如遇短期权益市场表现不佳,则对产品短期净值会造成拖累;(2)“固收+”的股债1/9中枢策略,非常适合理财腾挪客户做为第一阶段适应市场波动持有;(3)评判一只“固收+”产品要不要继续持有,除了中间的净值表现外,还要看投资期间有没出现风格漂移,比如其股债中枢是否在较短时间中持续出现较大(20%及以上仓位)调整,抑或是基金经理是否更换抑或公司管理层、股东发生变更等情形的判断等。

因此,尽管前期销售的产品因为去年的股市分化、以及今年股市、债市的震荡,有很多表现不太尽如人意,但还是要结合客户所持有产品是否本身存在风格漂移,基金经理是否更换抑或公司管理层、股东发生变更等情形的判断,如均未有,则给出客户“继续持有”并结合现有仓位的匹配与否,再给出“继续购买”的建议。

46
静媛

静媛

固收+可以说是这两年市场上非常火热的一种投资产品,以获取固定收益为主,但辅以权益资产配置,既兼顾了稳健,又带来了高回报的可能性。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个人投资者户均持有金额超过15万元的基金共有46只,其中固收+产品数量达到了38只,占比82.6%。基金中报统计,天弘基金旗下固收+规模达788亿,持有人户数为425万户,持有人户数同比增长230%。

今年年初至今,上证综合指数下跌达11%,深成指下跌超过20%,这导致大量的“固收+”开始下跌,占比较高的固收收益根本无法对冲“+”里面股票类的下滑,因此导致很多基金的表现并不好,沦为了“固收-”,引发了投资者的质疑。中金公司的统计显示2022年一季度,仅7%的“固收+”产品取得了正收益。

所以,加强监管,对基金经理提出新的要求,可以说是正当其时,毕竟操盘固收和操盘股票的,在之前的基金公司里,基本是不同的业务部门,思路和逻辑完全不同;如今投资混合之风正盛,倒也是互相学习,不断融合的一个好机会。

22
高格析

高格析

经济学者

固收+是一个伪命题

在市场波动下,"固收+"基金几乎都变成了"固收-"。原因何在?固定收益基金配置了权益产品。权益产品的波动远大于固收产品,就算较低比例配置了权益产品,固收产品的+与-就成了必然。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