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央行公布重磅数据!5年期以上LPR存在调整可能?

2022-08-13 10:3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8月12日,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不过,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再创今年以来同比增速新高,也意味着M2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考虑到当下多地房贷利率已经调至理论最低值,因此5年期以上LPR仍有调整可能。 | 相关阅读(券商中国)
50
张奥平

张奥平

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

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8月15日人民银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8月16日MLF到期的续做)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

在本次MLF利率调降后,笔者预计8月20日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大概率也将随之调降,2022年将迎来第三次LPR降息(第一次:2022年1月20日调降1Y、5Y期LPR各10bp,第二次:2022年5月20日调降5YLPR15bp)。

自今年1月17日以来,时隔7个月后央行再次下调两大政策利率,其主要原因是当前私人部门难以接力政府部门实现发力,经济难以实现内生性的稳增长(即企业贷款投资与居民贷款消费)。从具体数据来看,7月新增社融7561亿元,创2017年以来同期新低,其中代表市场自主融资意愿的相关科目,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额扩大至2488亿元,企业中长贷由同比多增转为少增1478亿元,呈现出总量与结构双弱态势。

其次,从经济先行指标PMI数据来看,7月PMI录得49.0%,再次降至收缩区间(3月49.5%、4月47.4%、5月49.6%、6月50.2%、7月49.0%),体现出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恢复基础仍需稳固。

从大、中、小型企业PMI来看,其中大、中型企业再次降至收缩区间,而小型企业长期处于收缩区间。大型企业PMI为49.8%,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8.5%,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7.9%,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持续处于收缩区间。中,小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更大,发展预期持续较弱,这是近两年多疫情多轮冲击所造成的“后遗症”,经济实现内生性稳增长的关键“痛点”问题。

此外,从当前的通胀水平来看,7月CPI虽同比上涨达2.7%,创近两年新高,但相比2%—5%的温和通胀区间上限还有较大空间。更能真实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7月仅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并长期处于低位,这反应出内需中有效需求不足,私人部门难以支撑经济实现内生性稳增长(企业贷款投资与居民贷款消费)。

笔者认为,经济实现内生性增长的“钥匙”是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私人部门中居民消费是随着收入预期改变的,只有居民收入预期向好,居民才会增加消费。收入预期向好则需要企业实现投资发展,尤其是贡献80%以上城镇就业的中小企业实现投资发展,而企业实现投资发展的前提是具备发展的信心。所以,私人部门发力的大前提是企业具备发展的信心,信心越大,发力则越大,反之则反。

2022年7月29日,政治局会议在宏观政策部分明确要求,“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财政方面要求,“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货币方面要求,“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

此次两大政策利率齐降10bp,以及后续大概率将实现的LPR降息,体现出宏观政策在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前提下,坚定“以我为主”积极作为,助力私人部门有效需求恢复。

当前,宏观政策已持续发力提振中小企业信心。笔者建议各部门、各地方尽快打响中小企业“信心恢复战”。首先,要坚决防止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根据各地方实际情况建立疫情防控长效机制,更加科学精准化;其次,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最后,要站在微观市场主体需求的角度,落实好已出台的助企纾困存量政策,同时,以企业信心为政策着力点,研究出台超常规的增量政策,给予企业多方位的政策扶持,助力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恢复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只要打赢中小企业“信心恢复战”这最关键的一战,中小企业信心实现“V型”反弹,中国经济当前环比修复的动能就会转化为更为强大复苏势能。

56
钟正生

钟正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事项:2022年7月新增社融7561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M2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2%。

7月社融弱于预期,存量增速回落。新增社融的核心拖累因素在于表内宽信用再度受阻,加之企业债融资偏弱、表外票据“缩量”。不过,直接融资中政府债发行和企业股票融资较强,表外项目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压降规模放缓,对社融构成一定支撑。

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仅为去年同期的63%,票据融资“冲量”独木难支。1)居民“加杠杆”意愿偏弱。一方面,就业偏弱、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悲观,以“加杠杆”方式增加消费的意愿不足;另一方面,房地产交付风险抬头,叠加房企半年度时点促销冲量活动告一段落、疫情期间积压购房需求释放殆尽,居民购房意愿不足。2)企业贷款需求疲弱问题仍存,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同比缩量,仅票据“冲量”多增。尽管二季度金融机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下行至4.14%的历史低位,但企业经营恢复缓慢、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偏弱,5、6月份释放积压信贷需求后,企业有效贷款需求不足的问题再次显现。

“M2 - 社融”差值走阔。7月 M1、M2增速双双回升,基本面延续修复态势、财政资金持续投放,使得企业部门现金流改善。不过,“M2 - 社融”同比增速的差值进一步扩大0.7个百分点。一方面,与M2关系密切的人民币存款增速提升了0.6个百分点,尤其是居民存款同比少减规模超万亿。另一方面,与社融关系密切的表内信贷走弱,人民币贷款增速下滑了0.2个百分点,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显现。二者的增速差扩大,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边际变化明显慢于货币供应的速度。正因此,7月短端流动性宽松态势延续,金融市场资金空转现象较为严重。

7月社融增速超预期回落,反映出居民和企业信贷“加杠杆”意愿偏弱、贷款有效需求不足,深层次的原因或在于信心改善有限。随着经济复苏推进,实体经济的现金流状况逐步改善,信贷投放具有适度放缓的基础;且6月信贷社融猛增也对7月形成了一定透支。基于此,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信贷增长总量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弱化,从“稳定增长”转为“平稳适度增长”。展望下半年,央行积极推进“稳信用”的诉求仍在,但或更加关注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长动能。在满足基建贷款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发挥结构性工具的撬动作用,并加大对房地产领域的“托底”力度。

47
奥黛丽静

奥黛丽静

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

在众多经济数据中,社会贷款和融资的相关数据,最能体现一个社会经济潜力的基本面。这是因为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投资者,大家加杠杆增加贷款或者投资,都是从当下的情况判断未来走势,从而决定要不要追加投资。“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这两个惨淡的数据深刻反映了大家对未来经济并不乐观,以至于不愿意追加投资,之前可以买房的普通人甚至不愿意增加房贷,这一对未来的悲观情绪,可能并不是调整一下LPR就可以解决的。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