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最后一次巴菲特午餐开拍,曾有四位中国中标者

2022-06-13 12: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2022年的巴菲特午餐于当地时间6月12日19时30分在eBay开拍,持续到6月17日结束,起拍价为2.5万美元。该午餐所得善款将全部捐给美国非营利组织格莱德基金会。在巴菲特午餐的竞拍史上,出现过四位中国中标者:段永平、赵丹阳、朱晔、孙宇晨。段永平是巴菲特的中国信徒,也是在中国宣扬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如今已经身家上千亿元。 | 相关阅读(国际金融报社)
48
引領Manuel

引領Manuel

Ark Hills

我在想:巴爷爷午需要门槛,难道金融业家办和对冲基金也需要门槛啊!那么家办和冲基金对人才的评估,并不像你们平时看到的投行的笔试试卷和传统的面试,而且即便是专业问题,往往考察的并不是专业能力本身,因为那些专业问题解决能力是可以习得的,能通过公开途径习得的能力其实并不值钱,即便可以用于“暂时性的短期套利”。这其中对于金钱驾驭能力和欲望是重要的考察,注意是驾驭金钱,而不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被金钱驾驭所奴役所驱使,因为无论是做什么事,都需要有原动力,对于家办和对冲基金这样的盈利为单位,这一特质就非常重要。很多人会认为庸俗,包括东方和西方学界,但是市场里所有参与者都是这一目的,在合法合规的市场里持续获得盈利,我觉得并不可耻反而会更加坦荡。但是这里也是有问题的,是的只追求金钱的欲望,所以很多对冲基金都加入了对如何获得金钱方式的测量,属于行为学,只是表象,家办和对冲基金的人才的真正考察内容,是一个人真正的理想,以及是否能坦诚的客观面对这一理想,而对金钱的热望,则是对个人理想在金钱价值上的映射。对冲基金这个行当是一将成功万骨枯,不是内地大量机构靠融资规模赚取管理费的模式,也并不是那些在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不得志的海归用花哨的投资理念忽悠投资者,更不是那些三五年换一茬的冠军基金管理人,真正的对冲基金核心团队其实是一群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的一群人在一起做事,也有很多朋友咨询我设立家族办公室,我的建议是无论是联合家办还是单一家办,家族中必须至少有一人,在董事会担任董事或监事。也必须聘用一位外部专业人士为董事会成员且该人士多年前早已财务自由。这是一个最低最低的门槛,一是基于你都没财务自由有什么资格管我的资产,另一个因素是,专业人士财务自由的,才能真正做到独立性、客观性,不是哪家私行银行家代表产品給你的回扣和佣金高就给客户配置那种结构性金融鸦片,另一个原因是多元化的和有前瞻性的专业经验和体系。反而靠挣工资和奖金的私人银行和投资银行跳来跳去的一般性的管理人物 是不应也不太可能进入董事会的。这几年家办能摘取金融业隐性皇冠,但真正从事这个行当的核心人才屈指可数👑 ,面对人才断层很多人其实不敢讲实话,所以大家要保持开放心态,增加多样性,在世界各地寻找优秀的人,加油少年和家长朋友们…

45
苦逼的核弹

苦逼的核弹

分析情报信息

过去巴菲特午餐最重要的中国人就是段永平,后来段永平曾公开表示,自己做投资能这么成功还是得益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他说:“我的投资理念最早来自巴菲特,如果不是看了巴菲特的书籍,我大概不一定敢去美国做股票投资”,难怪他是巴菲特午餐出现的第一个中国面孔。

51
温和的强硬派

温和的强硬派

资深财富管理从业者

历经二十载,巴菲特的午餐,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午餐”了,这里面既有同业后辈对于巴菲特的虚心请教,也不乏投机者处于营销的角度去“沽名钓誉”,已经不纯粹了。

如果我们拆解这二十多年参与对象的变化,至少可以看到几个非常明显的趋势:
1,中国参与者不断增加,从早期的段永平、赵丹阳到后来的朱晔和孙宇晨,标价也在不断上升,这是中国国力提升、资本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另一种表现;
2,参与对象也从段永平赵丹阳的价值投资,开始向新经济甚至是以加密货币为代表的的投资客转型,这是全球范围投资投资趋势变化的一种投影,值得我们关注;
3,中标价格在2008年后大幅度跳升,这里面既有中国资本介入的影响,也是全球范围各国央行大放水的直接反应,市场的钱多了,巴菲特的午餐作为一种商品,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事实上,巴菲特的午餐没有任何内幕消息,巴老也从来没有什么“秘籍”,每一个与会者的反馈都是类似的。这也非常容易理解,价值投资本身就是一项知易行难的活动,选择优质企业在股价低的时候介入,长期持有待基本面变化后再行卖出。这是我奶奶都能懂的真理,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能够在市场震荡的过程中保持初心呢?

最有效的投资方法往往以最朴素的形式出现,但我们却经常忽视的是,在投资中决定成败的关键,不是方法的优劣、也非理念的先进落后,而是投资背后的掌舵人。投资没有必胜的方法,投资同样也没有成功的标准路径,按照自己的投资理念长期坚持,把小的事情做到极致,成功将不期而至。这同样也是巴菲特里面演绎出来的副产品。

没有最好的投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投资。巴菲特的理念虽然简单有效,但却未必适合每个人,如果把巴菲特的午餐当做是“炒作的手段”倒也罢了。如果真的要“削足适履”,那不免失去了巴菲特以投资会友、重视慈善的本意了。

巴老的理念固然成功,他影响了后一代投资者也激励着他们,巴菲特午餐价格水涨船高是最好的明证,但对于我们这些后来者,如果不能在巴老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还是简单停留在巴老几十年前的思维体系中,我想,这绝对不是巴菲特希望看到的。一个好的理念或学说,只有在碰撞中发展延伸才能长盛不衰,这在过去人类世界的千年历史中已经被无数次验证;同样的,对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也到了需要补充新内涵的时刻了,他等着我们去丰富、去壮大。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