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中泰证券前首席被抓,还牵涉原公募量化总监?相关方的回应来了

2022-01-18 09: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1月17日市场有传闻称,原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陈龙、原某公募基金量化总监金昉毅双双被抓,或因涉嫌操纵证券及内幕交易。对此,金昉毅回应券商中国称:“本人工作生活一切正常,谢谢各位关心。”中泰证券方面则回应称:陈龙已于去年11月12日从公司离职,公司对网传涉陈龙相关信息不知情。中证协网站显示,中泰证券研究所原首席策略分析师陈龙已于2021年11月15日从中泰证券离职注销,此后没有在任何证券公司任职。不过,据接近中泰证券研究所人士称,陈龙去年底曾失联,或在离职前已案发。 | 相关阅读(券商中国)
51
谭浩俊

谭浩俊

财经评论员

对于前首席分析师被抓,中泰证券的回应太旗帜鲜明了。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如何回应舆论对问题的质疑和追问,如何比较完美地回答公众提出的问题,是一门技术活。做好了,可以加分。做不好,也会失分,甚至会引发更多猜疑。

对于陈龙被抓的传闻,中泰证券回应称:陈龙已于去年11月12日从公司离职,公司对网传陈龙相关信息不知情。

中泰证券是否应当如此“爱憎分明”地与陈龙划清界限?从而以“划清界限’的方式,公开回应陈龙被抓的事件。特别是对“相关信息不知情”的回应,到底会给中泰证券加分,还是会让中泰证券失分呢?

如果调查结果显示,陈龙所做的一切,都是发生在中泰证券时期,到时候,中泰证券又将如何回应呢?是不是还想说,陈龙的一切情况,公司皆不知情。陈龙作为中泰证券的首席策略分析师,说与中泰证券没有任何关系,恐怕说不过去。此时此刻,总得有点态度和说法吧。

此次中泰证券的回应,完全可以更加“完美”一些,或者更加直接明了一些。特别是针对陈龙被带走调查的时间节点,以及与公司的关系问题,其行为是职务行为还是个人行为等,可以非常简单明了地告诉公众。

如果这样回应,可能效果更好,会让公众觉得中泰敢于面对问题不回避、不推脱、不掩盖,而是正视和应对。

现在的回应,不仅有用“划清界限”来推卸责任的嫌疑,也有在陈龙身上再踩一脚的感觉。特别是在员工发生问题后,不是配合有关方面认真调查,不是最大限度地在法律框架内保护员工,不是利用已经查明的情况更好地教育其他员工,而是首先“划清界限”,这样的做法,不仅外界对其难以信任,而且员工对企业的行为也会产生不信任感,觉得公司不会在员工需要时提供帮助。

联想到在小红书上晒高薪的分析师陆韵婷也是中泰证券的,看来这家公司确实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同学。所以要把与陈龙的关系撇得干干净净,可能就与故事太多有关,害怕这些故事会伤着公司。只是,故事太多,总会被拿出来讲的。讲多了,对公司是相当不利的。

公司要善于应对,善于回应外界的各种质疑与追问,而不是遮遮掩掩,想用掩盖或推脱的方式回应外界的质疑与追问。如此,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复杂,矛盾越来越尖锐。

毕竟,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希望企业是一个有肩膀、有担当的企业,而不是一个只会推卸责任的“胆小鬼”。

44
薄荷酱

薄荷酱

职场老鸟,吹水达人

根据现有的信息,陈龙在去年11月已经辞职,辞职前曾有警方到其办公室,这是其出事的征兆之一。就媒体的梳理,其擅长大势研判、行业景气比较和权益投资等领域,似乎并没有对个股走势做过更多的研判,如今其涉嫌操纵证券和内幕交易,不禁引起猜测纷纷,到底是因为涉及哪家或者哪个板块的证券内幕交易,虽然有很多人猜测跟华为造车有一定关系,不过,在警方调查出来之前,一切都具有不确定性。

61
longstory

longstory

没有很深感触的,绝对不说。

资金与监管之间的微妙平衡

陈龙这个事儿看来是板上钉钉了,后续随着案情明朗,相关人员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类似这种联合坐庄的事儿,A股历史上太多太多了,可以说陈龙不会是最后一个。

很多人心里肯定都会有个疑问:监管就不能实现即时发现,即时处理吗?

答案是:即时发现有可能,但即时处理很难。

除去必要的立案流程,证据收集,人手协调,等等环节都需要时间不说,我今天说一个方面:A股二级市场的定价权所引发的监管和资金之间的微妙平衡。

这个方面的起因之一,是我们缺少成熟的做市商制度。

因为散户资金体量小而分散,并且沟通效率差以及取得信任的成本高,只能对股价的拉升起到辅助的,火上浇油的效果;因此,一只股票的股价拉升,只能靠手握重金的机构和游资--无论是白马股,还是庄股,都是如此。这就决定了A股的二级市场定权不在散户手里,而是在拥有资金体量的机构和游资手里。

实际上这个操作必须要有一个完整链条:资金收集筹码--》评级上调或者利好的多渠道新闻发布+传播--》大资金初步拉升,散户初步跟风--》利好新闻持续的输出--》持续拉升,散户大量持续跟风--》筹码高位派发,完成出货。

无论是白马股还是庄股,基本都是遵循这一链条。因为这整个链条存在的目的,就是引导市场预期,毕竟资本市场是预期之地。所不同的是,白马股有未来业绩面的支撑,而庄股很多属于瞎炒--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在很多庄股拉升也都是要配合基本面的改善了,这是跟监管力度越来越大有关。

证监会能不知道这个链条吗?肯定知道!但同时证监会更清楚A股二级市场定价机制是怎么回事!

现在我们回到监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第一点。监管的首要目标是维持市场的“稳”定运行,尤其是在15年股灾之后,这一点更为重要。

也就说即便早期就发现某些股票的拉升存在嫌疑,监管也多数是以问询函或者暂时停牌自查的形式来“软监管”,这样可以让前期参与的散户有机会脱身:我证监会都发问询函了,你们散户就都该注意风险,不要盲目参与啦--并且,类似这种针对某些股票的风险提示,在各个券商的交易软件上都会及时出现。

如果上来一发现就强监管,一棒子搞死,一是不符合监管流程,二是会让参与到里面的散户利益受到或有损失。尽管因为人性贪婪,很多散户最终还是很难逃掉。

第二点。监管的一个重要责任是搞活市场,而不是把市场管死。

A股说白了,始终是需要人气哒!只有保持交易热度和人气,才会保持市场不会逐渐下降,尤其是现在。如果一个市场整天死气沉沉,大小资金都处于半睡眠状态,股市重心必然会逐渐下移,股指必然是不断走低。

而只要每天市场都有人气板块或者人气股在,就会对A股整体产生一种向上的“牵引作用”!

牵引!牵引!牵引!重要的词汇说三遍。

也正是因为这点,资金,尤其是游资与监管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

以2021年4季度开启的游资行情为例,如果当时总是及时出现并且一步到位的强监管,必然不会有游资行情,而在很多大白马基本面并没有持续改善,并且市场资金面也不够的前提下,这种强监管很可能会导致市场重心大幅下移。

而游资也恰好就是号准了证监会的这个脉,在市场缺乏主线,白马难作为的时候,他们就会出来兴风作浪。这句话,是我本文的重点,大家要牢记啊。

第三点。监管不会缺席。

一边要维稳,一边要保持市场人气。证监会的监管整体就是根据市场的适时情况,不断得权衡不断得调整这二者的份量。绳子松的要紧一下,绳子紧的要松一下,这不就是管理的艺术所在嘛。

但,从去年开始的0容忍的处理态度,该管得该查得,监管是不会缺席的,无非是时机问题。

还是多注意风险吧。

20
兰香

兰香

长期跟踪研究金融和新产业

刚刚,小康股份发布澄清公告:有网络传言原某证券研究所人士及某公募基金量化人士或涉嫌操纵证券及内幕交易华为合作企业,公司对上述事项不知情也未参与相关违法违规事宜。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