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招行、工行等多家银行暂停智能投顾买入

招行、工行等多家银行暂停智能投顾买入

2021-12-13 16:10
因《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的下发,多家银行智能投顾服务业务受到影响。据了解,至少包括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广发银行、江苏银行的智能投顾服务因上述《通知》而暂停申购功能,但存量客户服务不受影响。 | 相关阅读(21世纪经济报道)
42
王衍行

王衍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智能投顾产品的本质是荒唐的。其荒唐在于,高估了智能,否认了人的作为、担当、智慧,掩盖了个别人自私自利交易的线索,混淆了投资的风险管控边界。总之,智能投顾产品肯定不是德才俱佳的人士推崇的。

所谓智能投顾的原理是:运用大数 据、算法、机器学习等工具,在客户画像、资产配置、投资组合选择、交易执行、投资组合再平衡等业务环节,向投资者提供的自动化投资服务。智能投顾(又称机器人投顾)的定义是,投资人可以直接把钱交给专业机器人来打理, 机器人结合投资者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理财目标等,通过已搭建的数据模型和后台算法为投资者提供相关理财建议。

银行的智能投顾,是近年来银行兴起的一项面向个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建议服务,即银行先通过客户风险测评与问卷回答,了解他们的投资理财诉求与风险承受能力,再通过智能大数据算法模型,向他们推介相应的投资组合,供个人投资者作为资产配置的参考。

银行的智能投顾先天不足:一是边界模糊。当前,很多银行客户根本分不清基金投顾试点与智能投顾的差别;二是观望与等待。银行需要等待银保监等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厘清智能投顾与基金投顾的业务边界。

50
陈燕

陈燕

与财富管理时代共同进化的研究员

这一波暂停智能投顾产品的购买,看银行们的意思主要是业务开展有擦边风险,等待监管进一步指示,带头大哥招行工行暂停了,于是很多股份制/城商行小弟也停了。起源应该是11月初,几地证监局发布了《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在通知中提了6条底线要求机构在今年年底前整改到位。按理说,这是证监局的通知,管辖范围也是证监体系下的金融机构,即便聚焦到基金投顾业务,已被列入试点的银行也只不过招行工行平安三家。其他银行这次对待相关业务的谨慎也可见一斑。正如业内人士透露的那样,有银行正与银保监会反映上述顾虑,希望监管部门之间协商制定相应的操作指引,以便划清银行智能投顾与基金投顾试点的业务边界,保证两者业务拓展过程不会出现“政策冲突”。

其实,基金投顾业务不等于基金组合销售,更不等于计算机智能组合推荐。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抛出几个黑盒白盒组合,写上预期收益率或者简单与存款/单基对比收益,仍然用短期收益变化的数字来吸引客户,把原本通过理财顾问线下盲推基金组合,变成APP一键推荐购买,冠以智能化的帽子,这种形而上的做法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早前已经在这块形式上探索的银行券商,即便没有这次监管的要求,也在一波业务扩张之后规模难以维继的问题显露时放缓了脚步,思考新的突破点。本质上,基金投顾业务想改变的是财富管理领域各方参与者的利益捆绑机制,是一种升维革新,如果还停留在基金销售层面想问题,势必陷入更大的窘境。(这一波宣布暂停的银行,原有客户的赎回均不受影响,也就是业务只做维系和缩减,不做扩张。不论出于主观还是客观,都走到了同一处)

真正致力于客户资产长期增值的财富管理机构,需要在无序内卷的商业环境中,时不时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监管部门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给予着一次次的监督式提醒和纠偏指引。培育客户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帮助客户养成科学理性的理财习惯,将公募基金这样的标准化产品作为财富管理最有效和规范的工具,实现从客户利益出发的买方基金投顾业务的大发展,乃至于推动投融资市场的有序良性循环,这盘大棋还需要很多筹谋。

无论身处证监还是银保监体系,资本市场和财富管理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是大家共同期待和为之努力的目标。如果把客户资产看做一个蛋糕,这块蛋糕在金融机构间如何切割划分并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如何共同做大蛋糕。买方基金投顾、陪伴式顾问服务,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真切地需要机构们自身在业务边界、产品设计、团队成长上付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改革,培育更多更高忠诚度的客户,积蓄时间的力量,相信,有时慢即是快。

幸而,总有机构走在前方不断开路,招行摩羯智投团队的告投资者信让我看到了行业探路者的光芒,“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投资同样如此。如果这一路,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路人,不必急于当下,不必急于一时,一同欣赏沿路的风景,该是多么美好......期待可以成为您一直信赖的朋友,成为您的投资同路人”。希望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基金投顾业务上走心,走出自己的路。

53
付伟

付伟

资深财富管理从业者

多家银行智能投顾暂停,甚至是之前已经拿到基金投顾试点资格的工行招行平安都主动暂停了类似业务,引发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甚至有人把这样的变化引申为两个监管体系之下的博弈,大有阴谋论的意味。

事实上,如果把金融行业的变化视野拉的更长一些,我们就不会对发生在当下的一切显得过分焦虑了,从2018年资管新规开始后,金融行业的“分业”特征就更为明显,举个例子,有人精辟地概括保险行业的变化为“保险姓保”,言外之意就是短期储蓄型保险背后过强的投资属性本就不是保险公司该着力发展的。同样的,对于银行的变化和调整,难道不也是沿着这样的路线在发展么?破除银行理财资金池,是不是和银保监会对于短期储蓄险调整的背后诉求非常类似呢?

站在银行的角度看,为储蓄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理财服务,从效率上看是应有之义,但站在监管的角度看,银行在金融体系立足的根本却并不在此,而由于潜在的不专业带来的投诉问题,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资管新规,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打破刚兑”、“破除套利”,但如果我们再一次认真回看的话,会发现资管新规也是中国金融历史上分业经营的开始,“大而不倒”是不对的,同样的“大而全能”也是我们需要回避的,而“大而掩盖风险”更是不能容忍的。

站在大金融的历史上看,到底是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并没有定论,即便美国也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路线摇摆。我以为任何调整都是基于金融根植的经济背景,中国本身也没必要跟随美国的步伐,亦步亦趋。自己在经济的变化中,找到最需要的金融路线,找到自己独立的方法论,才是最重要的。

47
苏小曼

苏小曼

人生不易莫捅刀

国内首家推出智能投顾系统的商业银行就是招商银行,2016年之后,商业银行的智能投顾业务蓬勃发展。在上市之初,就有业内人士质疑其规范程度的问题,譬如智能投股采取的智能投顾“黑盒策略”——进行资产组合推荐及调仓时,并不说明具体逻辑,但这可能并不符合信息披露的要求。

另外一个问题是底层算法的透明度和利益冲突的问题。有投资者质疑一些智能投资的算法模型中并非完全智能,而是掺杂了很多人工因素。有的银行智能投顾产品的资产池中纳入了本银行理财产品,将自身发行的产品纳入智能投顾资产池,这究竟是人工干预还是机器的自我选择,这就面临更加突出的利益冲突问题。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提高,智能投顾产品未来将有着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在问题产生的初始阶段对其进行规范,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此外,法律法规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也是投资市场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这需要政策执行者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及时调整相关政策。

撰写或查看更多观点,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最新: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