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瑞银: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的“口味”变了

2021-07-05 17:3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胡一帆近日表示,中国的不少互联网龙头已经成为了全球资金的标配:一是中国的科技,二是中国的消费。这和十几年前有很大不同,当时全球投资者最为青睐的权益资产是金融股。 | 相关阅读(红周刊)
43
张国防

张国防

做些小投资的兼职研究员

放在500年的时间跨度中,这个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口味变化,相当有迹可循。

追溯到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如今这个世界上的好多事情都要从那个时候讲起。之后的全球发展主要脉络轨道,数据建模之后,会发现几乎是一个完美的“斐波那契数列螺旋”。螺旋线上每一个黄金分割点,铭刻着从葡萄牙西班牙到荷兰,从英国法国到美国,从日本香港到新加坡,如今到了中国大陆,后面跟着印度、东盟,在后面是中东伊斯兰以及广袤的非洲......

每一个政治经济体进入债务推动的科技创新和金融娴熟之前都在沉睡。中国大陆的这个时间分割点是1978。发展初期,金融类资产作为权益资产当仁不让;发展中期,科技类和消费类收益率可观,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统一大市场(2000多年来,中国统一大市场,其实直到2017年左右,得益于电子商务和在线支付,当然还有统一的政府,以及有赖于政府创建、治理的各社群相对动态稳定平衡,方才真正得以实现)
发展成熟期,则其二阶导数趋零甚至为负,正如今天的欧盟和日本。

有一个群体,嗅觉灵敏的关注着地球上的经济体演进,对应不同阶段,有不同角色的介入。
这个群体就是上面所述“全球投资者”,翻译一下就是“资本”;而在不同区域、民族、宗教、文化、发展阶段、世俗世相中最具穿透力的游刃有余的,也还就是资本。他们从威尼斯商人葛朗台走来,如今,比如这个阶段来到中国经济体的资管公司和投行,桥水、贝莱德们。

借题说这些个,为嘛呢?
一是不能像屈辱史观描述的那样,古老的中国老老实实的耕田织布,英国人来做生意不开门;维多利亚说不开门就打,炮舰轰......整个受欺负样......
要有起底的自信勇气,即便是前面黑洞洞,手心出汗双手颤抖,也要冲向前去......
二是也不能读了二十多年书振臂喊了二十多年奋斗振兴复兴什么的到头来就是个华尔街职业经理买办和代言人,始终还是被别人刮的飓风吹裹着晕头转向的仿佛在前行。

回到基本原理,以及一定能够回到基本原理。立在斐波那契数列螺旋线上的黄金分割点......

62
兰香

兰香

长期跟踪研究金融和新产业

瑞银胡总监对外资A股投向的判断,与近期高盛发布的一份研报结论不谋而合。该研报称,随着北向资金(即我们俗称的外资)流入规模稳步增长,截至今年6月底,外资在A股中的持股比例升至纪录新高4.5%,高于2019年底的3.6%,几乎是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时的3倍;从绝对金额来看,外资目前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沪港通持有大约5600亿美元A股,也远高于2014年底的820亿美元。同时,外资的偏好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主要青睐中盘股、成长型股、创业板股(科技股、工业科技股)和金融股,而部分蓝筹股流入资金则大幅放缓。
 
一直以来,市场对外资偏好投资蓝筹股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瑞银这位胡总监所提到的银行股就是蓝筹股的代表。我们可以将上证50作为蓝筹股的一个缩影,曾经上证50给了价值投资者极高的投资回报,但近两年以中国平安、保利等为首的一大批蓝筹股已经跌得惨不忍睹,拖累上证50深度回调。这背后是越来越多机构资金抛弃蓝筹,纷纷涌入科技、新能源、新消费等领域。
 
在此背景下来看外资“口味”变化,实际上是我们需要更新价值投资的理念。以前大家普遍认为蓝筹股就等于价值投资,但蓝筹股只是价值投资在某个阶段比较偏重的一个标的。时代在变化,价值投资偏好的标的不可能一直不变。无论是中盘股、成长型股还是蓝筹股,只要有内在价值,就都可以成为价值投资的标的。

43
东木

东木

执大象 天下往

海外资本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青睐体现了国内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实新经济带来的机会是全球性的。据说北京的科技初创企业数量领先于旧金山,成了全球科技初创企业之都。相对于其他新兴技术而言,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无疑是投资者最关注的投资类别。近年来,对于AI市场的投资正在逐步由硅谷地区的“一家独大”形势向更具全球化转变。其中,中国的“独角兽”公司更是在其行业领域中拔得头筹。

以对中国科技产业进行投资的美国投资者为例,通常都会从美国的养老金或捐赠基金中寻求支持。在这种投资关系模式下,一些较大的私人科技公司,例如人工智能巨头商汤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公司蚂蚁集团也应运而生。一些全球最大资管巨头,无论是文中对话的瑞银,还是私募像华平投资集团等,已经将其增长锁定在对中国公司的投资上。

然而,中国科技公司在切实获得海外投资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海外投资人对中国企业的固有印象,以及他国政府对投资的限制性政策都对中国公司吸纳投资造成了一定阻碍,例如之前特朗普政府无限施压中国的科技公司,并且目前似乎正在发起软性的“资本战”。 所以,现在海外虽然对中国的科技领域青睐,但也要看国际形势,特别是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未来走向。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