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从小学就开始职业教育?德国是这样做的

2021-06-29 21:00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如何平衡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并向社会输送对应资质的人才,满足社会劳动力的需求?这个问题在德国的答案是:及早的分流。德国通行的是12年制义务教育,而其分流制度则贯穿了整个教育阶段。 | 相关阅读(界面新闻)
50
朱大头

朱大头

有缘再见,无缘无故

我们国内的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动荡,一直没有坚持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并行发展的初衷,原始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根性,被百姓接受的人生发展方向,仿佛就是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当然,一如我们的经济发展以及我们所希望获得的世界地位,需要高学历高知识储备人才一样,我们希望的愿望的就是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大脑,起到一马平川的作用。但事与愿违。

上海是比较坚持职业教育的城市,从中考开始分类,也从上世纪90代初逐渐的建立起体系。但是不争的事实就是,大多数家长还是不愿意让孩子走这条道路的。

一个原因,是学校人文环境,先不提就业,总是学习不好的孩子被动选择的这条路,学校同学之间的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很多孩子很容易放弃自己,进而带动整个学习氛围的持续低迷或者说是过早社会化。

另一个原因,孩子在中考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生的不确定性太多,不适合的技能教育,也无法主动的让孩子真正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当然还有学校的偏见,老师的素质,大环境的打击,真正能成为优秀技能人才的少之又少。

主导这些因素往好的方面发展的还应该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的转变,我们在看到好的方面,很多职业的可能性现在被市场所认可,被消费者认可,未来可期,我们的孩子们还有机会能更清醒的认识到,到底是选学术道路,还是技能道路,到底是用头脑改变世界,还是用双手改变世界。

世界无论如何都会变,与社会一起变化的,一定是未来的人类改变自己的动力。

72
夏沐子

夏沐子

烹饪美味佳肴

我想也许有些家长理性上是接受像德国这样提早分流和职业教育的。可问题是政策还需要不断试错、验证和调整。那么谁来当这试错对象?

中职、高职教育,或者所谓的职业教育,才是眼下中国工业升级最需要的。另外,真正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工匠型”人才,之所以被轻看,不是因为这类人才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我们的眼界还有待进一步打开。

我们通常很称道德国的工业水平,大家也或多或少知道德国在工业方面有多强。德国的国际影响力就归功于德国的教育分流制,更进一步,即他们的职业教育水平。当然像文中所说的德国这种在孩子10岁就开始分流的制度,存在诸多争议,比如对某些晚熟的孩子而言不公平,但大体结果是好的,即将德国的工业制造水平带向了世界之巅。这又反过来刺激德国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同时,这个国家的技能型人才,也收获了更多尊重和发展。这种相辅相成的逻辑才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72
杨波

杨波

资深财经媒体人,专注中概股研究

1、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对于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来说,“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儒家理想,以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实用主义哲学,使得整个东亚地区的教育,都跟欧美教育完全是两根平行线。

2、回到国内,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加上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使得高考这个独木桥成为唯一的指挥棒,千军万马都要过这个独木桥,所谓的中考分流、不允许宣传高考状元,都是适得其反的手段。

3、体现在中年人的饭局上,无外乎两个核心话题,房子和子女教育,甚至连养老这样的问题,都排不到前三位,这种现实,近两年反而愈演愈烈,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来解决这个饭局上的焦点,恐怕是南辕北辙。

4、说到职业教育,即使是终身雇佣制、讲究匠人精神的日本,其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也是泾渭分明,事实上,关注日本拿到诺贝尔奖的人,远多于关注日本职业教育跟日本制造关系的人,回到国内现在还处于从“山寨”到“原创”爬山阶段的中国制造,现在脱离现实去追求职业教育,更是缘木求鱼。

5、国内职业教育最好就业的阶段,甚至有可能是五六十年代,当时无论是东北,还是长三角,处以初级工业化的阶段,在一个文盲遍地的土地上,技工成为了香饽饽,包括当时的导向,也让技术性工人无论是收入还是其他方面,都是这个社会的精英,但是现在想要复制,即使是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重施压下,也不可能重演。

6、回到个体,对于极少部分能脱离高考指挥棒的家长,当大学文凭越来越廉价的时候,如果小孩能有一个安家立命的技能,考虑到中国高级技工长期稀缺的现实,加上越来越多的原创品牌出现,未来的劳动力成本一定会越来越高,能够摆脱传统文化和羊群效应的桎梏,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5、大约在4年前,因缘巧合下策划了一次大国工匠的颁奖礼,邀请到了十位顶级的大国工匠,其中一位获奖者的发言颇为深刻,他说:“我是一个中专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进到了研究生考试的考题中。”他的这句话到现在都记忆犹新,而当年的那次活动,也算是自己从业生涯中最为闪光的时刻之一。

6、还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细节,当时邀请了故宫的一位修文物大师,但是在流程上出了些差错,故宫的管理部门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批下来,但是大师自己还是亲自到了活动现场,当时他的态度是“我自己来不需要你们(官僚部门)批准”,这件事也印象特别深刻,对于那些总觉得孩子不服管教的家长来说,这种特立独行,或许其实是孩子能够成为一位大师的潜质呢。

7、拿着日本匠人文化来做营销的公司其实很多,包括之前曝光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某品牌铁锅,抛开这种急功近利赚快钱的公司不论,对于真正想打造工匠精神、高端品牌的企业家而言,就像对待故宫的那位大师一样,对匠人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性,个人是相信从长期看是不会吃亏的,当一个市场太多人在耍小聪明的时候,真正的大智慧,大概率是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

61
不再犹豫

不再犹豫

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职业教育在国内还是普遍被视为“失败者的教育”,很多人认为只有学习不好的人才会去上职校,职业教育在很多时候也确实是学生和家长迫不得已的选择。观念上的落后加之制度上的不完善,共同造成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不足。考虑到观念的转变需要更长的时间,中国或许可以先从制度层面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在这方面德国绝对是典范。例如在企业与职校学生的互动方面,根据德国统计网站Statista的数据,企业在完成对于学徒工的培训后将其留用的几率在2019年达76.5%,而正是这种培训系统和就业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得德国的青年失业率非常低,并被社会普遍认为是确保劳动力供应以及将培训系统成功过渡到劳动力市场的优秀解决方案。

除了相对灵活、得到社会共识认可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之外,另一个确保德国职业教育长久以来良好运行的关键则在于社会总体薪资差距不大。这方面我们国家也在演进中,高级技工的薪资在不远的将来势必要超过白领。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