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什么是国有化?

什么是国有化?

Colin Barr 2009年02月24日
美国政府称不愿经营银行,但投资者们仍担心银行重蹈房利美被接管的命运。

    美国政府称不愿经营银行,但投资者们仍担心银行重蹈房利美-房地美被接管的命运。

    作者:Colin Barr

    将一家银行收归国有到底是什么意思?

    自从奥巴马(Obama)政府全面的金融行业稳定计划彻底失败,两周以来,上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投资者们。

    问题最终在上周五爆发。上周五,在某一刻,对于国有化的担忧将花旗集团(Citigroup)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股价拉低了36%之多。美国银行后来收复了大部分失地,周五仅收低了3.6%。但花旗的股价上周五收低了22%。

    国有化这个词被用于描述一系列大相径庭的结果。最明显的,国有化是指完全接管陷入困境的公司,比如财政部接管按揭贷款巨头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

    不过这个词也曾被一些人用来描述使政府官员对某公司行为具有很大决定权的大规模投资——例如近几个月来美国政府向花旗和美国银行提供的贷款担保。

    奥巴马政府已经表示希望银行系统继续归私人所有,这似乎表明其无意经营花旗和美国银行等。

    财政部长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两周前表示:“我们的金融体系由私人股东运营,由私营机构管理,我们愿意尽我们所能维持这一体系。”

    但白宫也未完全排除接管陷入困境的公司这一可能——即便意图很不一样。

    参议院银行委员会(Senate Banking Committee)主席克里斯•多德(Chris Dodd)周五上午向彭博电视台(Bloomberg Television)表示,他认为监管机构可能以稳定美国最大两家银行的名义,暂时接管花旗或美国银行。此番言论扰乱了整个市场。

    多德表示:“我一点也不希望那样,但我知道这种情况可能发生。我担心我们最终可能不得不那样做,至少在短时间内。”

    白宫在周五晚些时候采取了行动,以平息人们对于政府接管的恐惧,在下午的情况通报会上,白宫发言人罗伯特•吉布斯(Robert Gibbs)向记者们表示,政府希望美国的银行仍归私人所有。

    吉布斯说道:“总统认为,美国需要的是由私人控制、政府监管的银行系统。”

    吉布斯的陈述呼应了盖特纳于2月6日所做的声明,但留下了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即美国政府是否在考虑进行金融业观察家所说的干预——接管陷入困境的银行,以期将其解散、引入新资本并找到新的所有者和管理层。

    许多经济学家表示,在此次金融危机得到解决之前,奥巴马政府将不得不采取此方法。

    麻省理工学院金融学教授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上周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Bill Moyers' Journal节目上表示:“在我们美国,关闭小型银行非常容易。事实上,像是在关闭小型银行和管理移交存款方面,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的水平世界一流。” 约翰逊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首席经济学家。

    但对于大型银行,那些雇佣了数十万员工、为竞选捐款数百万美元的银行,情况可能就不同了。

    约翰逊表示:“没人有政治意愿这么干。所以你需要采取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类型的进程。你将其按比例增加。你说道:‘你未能从私营部门筹得资金。政府将接管你的银行。你们将破产。你们的奖金泡汤了。你的黄金降落伞没指望了。’”

    支持者称此方法有许多好处。他们称对银行进行资产重组是必要的,但其成本将很高——而且假如现有投资者分担的成本越多,纳税人必须承担的负担就越轻。

    而且任何形式的国有化可能都将意味着撤掉目前的高管。因此这不会奖励不良行为和管理不善。

    在许多观察家看来,此前的救助行动,即布什政府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恰恰这么做了。

    但股东显然认为任何政府行动都将导致他们的权益被严重稀释,这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银行股近来的大跌。

    更重要的是,奥巴马政府坚称不会将银行收归国有,这使一些人想起了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去年夏天一再保证支持房利美和房地美——随后在9月7日突然变卦,将它们接管。

    不管政府如何处理花旗、美国银行以及其它“大到不能倒”的银行的问题,经济学家们称,收拾金融残局的账单即将到期——只不过是归谁买单的问题。

    宝拉•斯帕恩扎(Paola Sapienza)是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金融学教授,该大学位于伊利诺伊州的埃文斯顿。斯帕恩扎表示:“似乎存在某种意识形态上的偏见,反对政府接管银行。但我们最后终将以某种形式为此付出代价。”

  • 热读文章
  • 热门视频
活动
扫码打开财富Plu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