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我们学到了什么?

我们学到了什么?

《财富》(中文版) 2010年12月14日
自8年前吉姆·柯林斯的理论和书籍引入到中国之后,对中国商界和管理学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最近,Hay(合益)集团东北亚区总裁陈玮和研祥集团(其下属企业研祥智能为香港联交所上市企业)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陈志列就柯林斯对他们及中国企业界的影响回答了《财富》(中文版)的提问

    《财富》(中文版)问:“卓越的”企业区别于“优秀的”企业,归根结底就是除了能够产生优异的业绩,还要对其所接触的社会领域产生不可或缺的巨大影响。也就是当它离开时,大家会觉得缺少了什么。你们能否举一家中国的卓越企业?或者说,你们对卓越的企业是不是有不同的定义?

    陈玮答:我觉得海尔绝对是一家中国的卓越企业。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海尔从一家小型的集体企业,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白色家电企业,并且还在持续地成长、进步和提升。

    我对卓越企业的定义是:

    1. 拥有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海尔以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不能持续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永远无法成为卓越的企业。

    2. 拥有卓越的企业领导人。张瑞敏和他的团队经过20多年的奋斗,领导海尔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充分证明了他们卓越的领导力。

    3. 拥有持续变革和创新的文化和价值观:市场环境和客户需要随时在变,企业要成就卓越,一定要拥有持续变革和不断创新的价值观和能力。

    4. 拥有持续产生卓越人才的能力:卓越的企业不仅持续生产优秀的产品,而且还持续生产优秀的人才。

    5. 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卓越的企业对社会多多行善,永不作恶。

    陈志列答:至少到目前来讲,我们研祥还称不上卓越。虽然研祥的产品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比如自动取款机、地铁控制等,但是作为企业,研祥18年的发展还刚刚起步。我们对社会和公众的贡献度还远远达不到一个卓越企业的定义。我心中的卓越企业,应该满足两个方面:一是他要对自己负责,包括规模、利润、员工、客户等方面;二是要有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有因素,如专利技术、发明、市场影响等。当然,这些都要做到最好,让公众信服。

    问:你们自己和身边是否存在柯林斯所说的“第五级领导人”?你们认为中国的“第五级领导人”应具有什么样的特质?

    陈玮答:第五级领导人的口号是:活着,就要改变世界。当然,是让世界变得更好。

    中国拥有很多第五级领导人,只是有很多人低调而不为人所知而已。

    我认为中国的第五级领导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马云。他们的特质包括以下几点。

    1. 拥有难以置信的、矢志不移的信念,要为客户、员工、社会、国家和人类造福。人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像马云这样的小个子男人竟会拥有这样强大、超越自身的信念和使命感。

    2. 这种为他人造福的使命感和强烈的信念,通过像马云这样的第五级领导人高效地传播出来,常常让追随者如痴如醉地愿意不计报酬、不惜代价地投身到这样的事业中去。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信念,以及完全发自内心的有效沟通,能够吸引并团结大量的仁人志士,一起进行长时间艰苦的打拼。

    3. 这种为他人造福的使命感和强烈的信念,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而是体现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其结果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4. 这种为他人造福的使命感和强烈的信念,使得中国的第五级领导人(如马云)在已经成就一番事业,获得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精神的回报之后,仍然锲而不舍地持续奋斗,关切并矢志解决涉及人类生存和幸福的重大问题,以实现完全超越自身利益的崇高目标。

    重要的是,中国需要拥有更多第五级领导人。

    陈志列答:按照这个划分,我认为自己可以成为这种领导人,同时我身边也有同样拥有这种意志的同事,我很庆幸能够和他们一起共事。每个人的目标也是分阶段的。刚创业的时候,只想着能赚多少钱,能够让企业正常运转。到后来,我们的目标也逐渐扩大。我们一直认为,外国人能做好的事情,中国人同样可以做到,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成为这个行业的世界第一。超越国外的优秀品牌,成为能够代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优秀企业,是我们这些年不断坚持的梦想。

    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够让企业影响到社会,但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一点一滴,做到令人满意,让国家和行业为我们骄傲。

    问:无论你们作为企业创始人还是CEO,只有在你的继任者成功之后,才算交出了圆满的成绩单。你们如何考虑未来接班人的选择问题?你们认为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可以继续甚至扩大你的成功、带领研祥走向卓越企业的继任者?

    陈志列答:研祥的成功从来不是我一个人的成功。我仅仅是坐在这个位置上,看着大家把事业不断地做好。真正为研祥做出卓越贡献的是我的同事和员工,研祥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我们在公司的前台幕墙上为这些同事都镌刻了名字,这是研祥的“风云人物榜”,也是他们成绩的象征。

    因此,对于企业接班人的选择,第一我觉得现在还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现在40多岁,至少还可以再干十几二十年,还不到退休的时候。第二,如果要说谁最适合的话,这是一个团队的工作,也是一个团队的事业,是大家的研祥。

    问:假设你们的公司遇到的问题是,这样的人选一共有五个,你们会如何选择定夺最终的继任者?

    陈志列答:这个和我刚才说的是一样的,我觉得至少在目前的研祥,有5个优秀领导人来继承我的事业,当然是最好的。但假设非要我选一个的话,我想最适合的那个人一定要是他们当中最不起眼的那个。这个人别的能力可以不是最好,但包容心和责任感一定要是最好的。

    包容心体现了一个企业领导者的胸怀和冷静的心态,他必须能够团结所有能力很强的同事,允许他人犯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责任心是一个企业领导人必须具备的特质。只有有责任感的人,才会一门心思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带领公司越走越远。

    问:吉姆·柯林斯的“三环理论”概括了成功的三个要素:(1)做自己充满热情的事;(2)做自己擅长的事;(3)这件事能够产生附加价值,并因此获得回报。他认为,在这三个环的重合区域,即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方向上,能够诞生持续成功的企业。你认为研祥从创业至今是否一直在这个三环交叉的方向上。作为中国的管理者,你认为最有挑战的是哪一环?

    陈志列答:很幸运的是,研祥的诞生的确是处在这个三环交叉的节点上。在我创业的初期,虽然政策环境非常自由宽松,但我和身边的同事都是学计算机行业出身,我们也只会做这一行;并且当时这个行业技术门槛高,很多人不愿意涉足,但正因为做的人不多,技术含量的附加值很高,因此当时的利润最高可以达到1,000%以上。

    不过,经过18年的历练,我个人认为,坚持第一条往往是最困难的。后面两条都是熟能生巧,很容易控制。但是,让自己始终对一件事充满热情或经常拥有热情,的确是需要坚持和不断自我调整的。因此,我现在也在坚持不断地锻炼身体,读很多书,不断接触新事物,和年轻人共事,为的就是让自己对公司抱有激情,对工作抱有热情,这既是对自己的梦想负责,也是对企业负责。

    问:戴维·帕卡德观察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发现卓越的公司最终衰败的原因更有可能源自过多的、消化不了的机遇,而不是因为机会匮乏。如果在探寻新领域的过程中放弃了自己得以起家的核心“飞轮”业务,进行毫无章法的业务扩张,而新领域不如预想的那样光鲜,可能回头会发现传统业务已经衰落,于是公司陷入窘境。另一方面,吉姆·柯林斯发现,能够成功保持卓越的公司,在机遇和增长可能令其乱了章法的时候,往往很善于拒绝机遇、拒绝增长的诱惑。他指出,中国企业虽然正确地抓住了新的机遇,但又可能陷入对更多机遇的“消化不良”。对此,你们是否认同?研祥存在对机遇“消化不良”的问题吗?

    陈志列答:其实,研祥不仅仅是特种计算机行业的品牌,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的下属子公司也涉足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投资行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领域。但是,我们始终很清醒的是,高科技行业不仅是我们起家的主业,同时也是公司今后继续成长壮大的核心产业。所以,我们从未放弃或者有想法放弃这个行业,这是我们坚持了18年的行业,也是我们愿意继续为之奋斗一生的行业。

    我们这些学理工科的人可能更愿意把一件事做到完美,为了目标而不断探索。社会上的诱惑很多。要是禁不住诱惑,我们可能现在也会和其他失败的企业一样了,会让自己的道路越走越窄。

    问:把公司看作公共汽车,那些把优秀公司改造成卓越公司的领导者首先决定的是“和谁一块去”,而不是“要去哪里”。他们先把合适的人叫上汽车,让不合适的人下车,并让合适的人有合适的位置。不管情况多么恶劣,他们始终坚持一个信条:首先决定人选,然后决定方向。你们是如何发现合适人选,并说服他们一起“上车”的?

    陈玮答:我觉得更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发现合适的人并说服他们“上车”,而是先回答:什么才是“合适”的人?是德才兼备又志同道合吗?

    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德才兼备、志同道合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到底要让“德多才少”的人上车,还是让“德少才多”的人上车,令领导者感到很头痛。

    如果多让“德多才少”的人上了车,事业也许发展得缓慢,但可能不会有太多的后遗症;而如果多让“德少才多”的人上车了,事业短期内发展迅猛,但长远来看可能会有“后患”。怎么办?

    其实,这一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判断这一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企业发展的阶段、行业的特征、领导人个人的特点,等等,都影响着这一问题的取舍。

    有些企业领导人在创业阶段,或者企业发展陷入停滞的时候,引入“德少才多”的人才,以谋求突破。等突破之后,再慢慢调理;有些行业需要明星队员,缺乏明星队员就发展不起来。因此,一些企业领导人会用一些“德少才多”的人才,但同时边干边调教,使得“德少才多”的人变得“德才兼备”起来。企业领导人是否拥有驾驭局面的能力,也很重要。这一驾驭能力要求领导人能够提升“德多才少”的人的能力,又能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教”那些有缺点但本质好的能人。

    现在大家都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没错。问题在于现在是国家用人之际,千万不要将本质不错但有明显缺点的人当成是“无德之人”而排斥在外。真正的“无德之人”还是不多的。

    陈志列答:这一点上,我们可能会有些不同。研祥的创业初衷,就已决定了“往哪走”的问题。光我自己就至少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来计划筹备自己创业的事情,把一切都想明白后才开始着手创业。所以和我一起创业的同事们,一起上车的人,都是和我们有着相同目标的人。我们都很清楚“要去哪里”,甚至我也不用费口舌来“说服”。他们会把自己的理想告诉我,甚至说服我,因此我们都是志同道合的一群人。

  • 热读文章
  • 热门视频
活动
扫码打开财富Plu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