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管理实践课

“网红经济”的社会颜色该如何定位

李华东 2016年04月01日

生死循环是自然规律,实体经济的兴衰也是正常的。在自己的实体经济感受到压力时,应该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大环境,找到解决办法。

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接纳由互联网+而涌现出的、所有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新型产业,但对于某些游走在道德与法律边缘的产业,也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对“网红”和“网红经济”进行正确定位、科学规范,保障其有序健康发展的同时,又能让其社会颜色光鲜靓丽,显然才是与时俱进的正确“姿势”。


最近,网络红人“papi酱”获得1200万元投资,估值上亿,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作为2016年第一起“网红”收到资本投资的案例,papi酱获得投资代表了资本层面对网红变现能力和潜力的看好。应该说,资本关注到网红是很正常的,因为网红深受年轻人喜欢。但投资网红是需担很大风险的,因为网红的走红依赖于特定的粉丝群体,粉丝的黏性、忠诚度、转化度都需要因人而异。

和曾经的演员依靠银幕、电视成为影视明星一样,网红也是靠粉丝而红,只不过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运而生。网红们通过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或是各大论坛获取粉丝,然后让粉丝心甘情愿为其消费买单,进而产生了“网红经济”的概念。

网红之所以能够“走红”,并且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概念,更在于他们以自己的创新创作赢得了大量的年轻粉丝,而年轻人又是创造社会财富和市场最庞大、最强劲的主流消费群体,他们既是网红经济的参与者,同时受到“网红”的影响和启发,更不乏呈现出新的“网红”乃至“孵化”出新的经济概念和增长点。

事实上,无论在任何社会体制下,能够“取悦”和抓住年轻人群体,不但可以“红”起来,更能刺激和带动他们创新创造的灵感与消费欲望,进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在不少人眼里,“网红”一词并不光鲜,无外乎是利用青春靓丽的高颜值和“无底线”的搏出位来吸引眼球,进而提高身价实现“以名搏利”个人行为。但实际上这并不客观。真正能够产生“经济”的“网红”,尽管也有高颜值,但能够吸引大量粉丝关注的却是靠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成果。

报道显示,被誉为“2016年第一网红”的papi酱今年29岁,她给自己贴上的标签是“贫穷+平胸”,口头禅是“我是Papi酱,是一位‘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去年7月,她才开始陆续在微博以及小咖秀上发布搞笑短视频,获取了大量粉丝。后来她又利用变音器发布原创短视频内容,包括对口型、方言恶搞、男女关系点评等,获得粉丝数多达800万。由此可见,Papi酱的身价提升并能够获得投资人的认可,主要还是在于“Papi酱”的创新思维和创作成果。

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为创新创造提供了无尽的开发空间,由互联网+而出现的新兴产业正在以锐不可当的势头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传统产业市场,在逼迫人们思维不能不随之转变与更新的同时,也必须对“网红”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诚然,在“papi酱”成为第一位获得1200万投资的刺激和“网红经济”新概念的产生,势必会有更多人趋之若鹜争当“网红”,也不可避免会出现有违道德和法律底线的“创新创造”,尤其是在现有法规制度对“网红”乃至“网红经济”还存在规范和制约不足的环境下,“网红经济”的社会颜色还很难“鲜艳”,对“网红经济”如何定位和规范显然已经“迫在眉睫”,因为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正如它本身的信息传播一样,一夜之间就会“不曾相识”。

“网红经济”的社会颜色该如何定位?正如对很多互联网+产业一样,既不能一棍子打死,又必须对其“量体裁衣”,加以制度引导和规范,特别是“网红”又较之其他行业的特殊性,如何培养形成健康的“网红经济”,又不至于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污染”,很值得相关方面去思考。

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接纳由互联网+而涌现出的、所有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新型产业,但对于某些游走在道德与法律边缘的产业,也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对“网红”和“网红经济”进行正确定位、科学规范,保障其有序健康发展的同时,又能让其社会颜色光鲜靓丽,显然才是与时俱进的正确“姿势”。

作者李华东为中国国际商会投融资服务委员会副主席、连锁村创始人

我来点评

相关稿件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