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近观欧洲

人民币暴跌,意在“投一石问五路”

赵永升 2015年12月01日

赵永升,财富中文网专栏作者,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协会副会长。本专栏聚焦欧洲经济、文化及中国公司在欧洲的发展。
无论中国政府是否有意为之或是否意识到,中国的货币正逐步走上了“市场化之路”,因而也为人民币的最终国际化披荆斩棘。

今年11月28日,央行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报为6.3915;而在三个半月之前的8月11日,当日的中间价为6.2298。换言之,经过了一百零几天的时间,人民币中间价贬值了1,617点。倘若将8月11日与10日相比,较上一个交易日竟贬值了1,136点。受11日消息的影响,离岸人民币汇率也随之暴跌了721点,跌幅1.16%。人民币中间价突贬超1,000点,仅在一日之内就从6.1162暴降1.86%到6.2298,堪称十年汇改以来最大的单日降幅。

如此大的举措,着实让国内外政府,尤其是诸多国际金融界与银行界吃惊不小。尽管国内外不少的经济学家和学者,都认为这无非是中国政府将人民币汇率逐步纳入市场的一次波动而已。然而在笔者看来,此番人民币的大幅下跌,实乃中国的“投石问路”之举。

那么,中国用“人民币”这块石头,究竟要投何路呢?实际上,所投的不外乎五条路: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 SDR)之路、出口之路、蝴蝶效应、抢美联储先手和人民币国际化(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之路。

                                     

2012-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欧元与日元比率变化图

(来源:Nordea Markets and Macrobond)

首先是用“人民币”这块石头,问特别提款权(SDR)之路。SDR其实与“一揽子货币”挂钩,就是由当今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几个货币所组成,它们是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SDR在1981年第一期时,1981-85年美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日元和英镑的权重分别为42%、19%、13%、13%和13%。后来马克和法郎并入欧元,几大货币的权重也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大同小异。将人民币纳入SDR一篮子货币,一直被视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在评审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构成。IMF同时还说:“我们现在经过评估认为,在过去的一年里,人民币的升值是实质性的,并且是实际和有效的,使得当前人民币的汇率不再被低估”。换言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已大幅升值,人民币的当前汇率也已经合理。

那么,既然汇率都被认为合理了,为何还会出现“人为”(笔者观点)的暴跌现象呢?根据报道,IMF在当地时间8月4日发布了一份题为《特别提款权(SDR)估算方法的评估——初步考虑》的报告指出,可能将当前货币篮子的评估从目前的2015年12月31日延长9个月,至2016年9月30日。诸多学者对此的解读也是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笔者在此姑且不论IMF的这份报告与人民币加入SDR之间可能性的关联,仅看该报告的发布时间8月4日与中国央行宣布人民币大幅降低汇率的8月11日之间,仅有一周时间,要除去周末也就数日时间之隔。要说中国央行的决定完全没有受到IMF报告的影响,显而易见是颇有些牵强的。实际上,如果从人民币的汇率变化来看,从2015年年初开始就已经表现出“不正常”的态势,笔者一直认为是中国央行有意为之,旨在给世人呈现出人民币“坚挺”之印象。而今加入SDR不是那么着急了,中国央行就顾不了那么许多,该贬就贬了。

其次是用“人民币”这块石头,问“出口”之路。从单日如此高的跌幅来看,对之前的“硬扛”加以“补课”确实能够解释一部分,但却不能解释为何要在时间上如此突然、在下跌上如此大幅,这只有从其他因素来解释了,其中一个因素是中国出口形势极为不容客观。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2015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值11.5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6.9%。其中,出口6.57万亿元,增长0.9%;进口4.96万亿元,下降15.5%;贸易顺差1.61万亿元,扩大1.5倍。

说实在的,持续两个多季度人民币的连续“坚挺”,着实给“外向型”的中国经济,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出口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下行压力;而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已经破产或濒临破产,早已成为中国经济界不言而喻的事实了。同样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中国与欧盟、日本双边贸易分别为1.67万亿元和8320.2亿元,分别下降了6.8%和10.6%。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分别为5.42万亿元和1.97万亿元,分别下降了4.8%和14%。加工贸易进出口3.58万亿元,下降8.6%。这些数据,对形势可见一斑。

而在其诸多影响因素之中,毫无疑问,人民币汇率的过度“坚挺”是要因。尽管中国官方多次否认此番人民币贬值与中国企业出口不振有相关性,但从两个季度的经济业绩与进出口的数据分析来看,动用汇率这个工具,应该还是政府此番不得已而为之的招数。

在SDR与出口之路之后,接着的是用“人民币”这块石头,问“蝴蝶效应”之路。在这次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中,是否存在中国政府要测试一下人民币的汇率剧变,会给周边乃至欧美经济体带来何种影响的用意?从两天就贬值3个百分点这个二十年不遇的举措来看,也不排除中国政府与央行有这个意图。这个有点类似“压力测试”的行动,着实给周边和欧美带来了不小的“蝴蝶效应”。

现实效应也反映出其他经济体,哪怕是预测能力颇强的欧美评估和预测机构,还是没能意料到中国会在此时、在此刻抛出这个“杀手锏”。也多少有点让欧美经济体有些震动,但毕竟中国的货币人民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在现阶段还是有限,所以欧美经济很快归于平静。

当然,这次人民币的突然大幅贬值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蝴蝶效应”,实际上也是远远超出了中国政府的预期数值和承受能力。因而,我们不难看到紧接着中国央行在稍后不久,就只能出台了抑制人民币贬值速度过快的举措。

除了“蝴蝶效应”,还有是用“人民币”这块石头,抢美联储先手。笔者认为,此番人民币暴跌以及紧接着降息和降准的“双降”措施,也存在是为了抢美联储先手的可能性。由于美联储一直在唱要“升息”,而随着美国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尽管美国的通胀率依旧是个难题,但升息的概率已经实实在在地变得越来越大,剩下的只是具体什么日期升息的问题了。对此之前曾有说9月的,后来又有说年底的,还有说明年一季的,众说纷纭。

在笔者看来,无论如何,中国政府在这个关键时间点上的突然大幅降低汇率并同时降息降准,无疑是为了提前应对美联储的升息压力,进而在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些许的先手之势。

最后是用“人民币”这块石头,问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尽管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条长远之路,但此番人民币的暴跌,是否也是为了投石问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呢?回答是显然的。

实际上,人民币对几大国际货币(International Currencies)的汇率,尤其是对世界中心货币(World Central Currency)美元的汇率,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一个里程碑。如果8月之前人民币的“坚挺”是为了SDR的话,那么8月起人民币的“疲软”,此番人民币的暴跌,自然是要将人民币的汇率逐步调整到市场之道上来,最终的目标正是为了促进人民币的快速国际化。由于现今世界上的四大硬通货基本都是“基于市场”(Market-based)的国际货币,中国的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的其中一员,人民币的“市场化”(Marketization)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程序。

总之,此番人民币汇率的暴跌,尽管有其现实贬值的强大压力,中国政府似乎也别无选择,但其实也是中国政府的“投一石问五路”之举——投SDR之路、出口之路、蝴蝶效应、抢美联储先手以及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无论中国政府是否有意为之或是否意识到,中国的货币正逐步走上了“市场化之路”,因而也为人民币的最终国际化披荆斩棘。(财富中文网)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