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纽约来信

走样的小费

荣筱箐 2013年12月25日

荣筱箐,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旅居纽约,曾为《纽约时报》、《南华早报》、《南方周末》等中外媒体撰稿。这个专栏来自作者在美的所思所感,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希望从思维方式上带你了解美国。
最近几年,取消小费的呼声在美国越来越高。很多经济学家纷纷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小费制实际上不仅不能鼓励优质服务,反而降低了服务质量。

    情谊、感激、从心里生发出的爱和赞美,因珍贵而无价,因无价而愈发珍贵,或者至少我们希望如此。但每年从感恩节到圣诞节这段时间,再不问世事的人也能感受到在美国这些美好的感情其实都贴着或明或暗的价格标签。给家人朋友的礼物虽是精挑细选,也离不开“黑色星期五”的打折血拼,好像感情也是稀有商品,只有精打细算才能细水长流。从理发师到门卫所有为你服务过的人都期待着从你这儿得个代表心意的小红包,红包里的内容却也得严格遵照约定俗成的价目表,不然或是丢了面子惹来白眼,或是吊高了受者的胃口,给自己来年的“感情结算”埋下绊子。

    但感激的价格却并非只有在节日期间才会生效,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隔三差五总会有些人或是跳出来以或直白或含蓄的方式提醒你情谊有价。最普遍的提醒就是在外就餐时要付给服务生的小费。虽说中国沿海城市的高档餐馆早就开始有样学样在门口摆上一棵挂满了利市封的吉祥树,暗示客人“小费”多多益善,餐馆小费说到底还得算是美国文化的特产,即使是在欧洲或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餐馆小费制度都或是根本不存在,或是完全由食客随心所欲自行决定,只有在美国,表面上自觉自愿的就餐付小费其实早已成了没得选的铁规矩。

    这一表一里的差别对本地人来说或许尚能明白,不知底细的外来客却难免搞不清状况而失礼,逼得店家不得不把暗示改成明说。在日本游客集中的夏威夷,很多餐馆的墙上都有用日英双语写的“请付小费”字条,在欧洲游客集中的美属波多黎各岛,很多餐馆干脆在结账时直接把18%的小费列在账单里。在美国的中国人在小费问题的处理上也很有“中国特色”,中国人精通算术,但食客在给付时常常因算错而少给,中国人谦和内敛,但中餐馆的服务生常常为了追讨小费而冲出店外。

    小费带来的麻烦还不止停在服务生和游客之间,老板和店员、店员和店员之间也常常会因为这部分“非正式”收入的归属而起纷争,这些年员工告老板“侵吞”小费或店员之间因小费分配问题引起的法律诉讼已经成了常事。

    英文中的tips(小费)一词本是“To Insure Prompt Service”的缩写,意思是“用来得到及时服务的保证”,足以见得小费最初是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而产生的,按照这种思维,小费给或不给、多给或少给应当完全视服务质量而定。但如今小费的功能在美国走了样,关键是因为美国的劳动法允许服务行业雇主把基本工资定在法定最低工资之下,让雇员依靠小费收入来补充不足的部分。这等于把雇主应当承担的一部分责任推到了消费者身上,小费不再是一种额外的奖赏而成了服务人员的法定收入,不给或少给变成了克扣工资,服务生自是不会答应,而消费者也为吃顿饭还要背着沉重的道德负担而恼火。

    小费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美国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最近几年,取消小费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经济学家纷纷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小费制实际上不仅不能鼓励优质服务,反而降低了服务质量,比如服务生会“看人下菜碟”,只对看上去有钱又大方的主顾笑脸相迎,而忽视其他客人;或者为了多拿小费而尽可能多的把客人揽在自己手中,却贪多嚼不烂,无力照顾好所有的客人。

    一些餐馆也已经开始试行无小费制,它们或是提高服务生的基本工资,将因此多出的成本打在餐饮价格中,或是保持餐饮价格不变而在每餐饭费上加收特定比例的服务费,再将服务费均分给从厨师到前台的所有员工。这些餐馆大都发现,取消小费之后服务质量反而有所提高,也因此更加宾客盈门。

    没人能肯定地说小费是否会从美国彻底消失,但至少它已经不能代表流行的时尚。不过在中国有多少人会留意到彼岸的这种变化也很难说,不是因为远隔重洋事不关己,而是因为太多的人正在忙着给情感贴上价格标签,对周围世界的变化已经无暇他顾了。(财富中文网)

我来点评

相关稿件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