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财经爽谈

“猎杀”中国概念股引发退市狂潮

王爽 2012年08月23日

王爽(Laura Wang),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曾任上海文广集团第一财经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执行制片人。现定居美国。关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及美国公司的中国战略。关注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互动。王爽的联系方式:laurawangfortune@gmail.com
上周,分众传媒宣布私有化计划,成为中国概念股退市潮中的最新一员。在这股潮流背后,到底是中国公司被那些“做空中国”的对冲基金吓怕了呢?还是基于切实的财务核算,中国概念股股价偏低,未能反映公司本身价值?

    婚姻生活中的“7年之痒”也许同样适用于资本市场。在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7年后,分众传媒(Nasdaq: FMCN)上周宣布私有化计划,以每股27美元的价格回购公司在美国交易的所有股票。2005年7月,该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创下了当时IPO纪录,募资总额为1.72亿美元。

    分众传媒此次私有化交易的总金额预计达35亿美元,远超过10个月前同样在纳斯达克市场上提出私有化退市的盛大网络的23亿美元,是在美国证券市场提出退市的中国公司中市值最大的一家。其实,分众传媒和盛大网络只是从美国退市的中国概念股中比较“显眼”的两个,其可能引发的退市狂潮更令人瞩目。

    据统计,在过去的一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已有23家退市,其中从纳斯达克退市的有15家。所有从美国退市的中概股的平均市值不超过2.9亿美元,因而,超过平均市值10倍的分众提出退市成为这股退市狂潮的亮点。

    分众可能引发市值更大的中国公司从美国证券市场退市吗?目前来看,这样的担心尚属多余。但是,美国投资界专业人士越来越相信,接下来更多的中小型中国公司可能从美国退市。

    那么,私有化回购股票所需巨额资金从哪里来?站在分众背后的财团阵容很豪华,包括了方源资本、凯雷集团、中信资本、鼎晖投资、中国光大控股等五家投资商。其它想从美国退市的中小型中国公司可没这个“福分”,真正支撑中小型中国公司退市的是中国的政策性银行。据报道,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DB)将出资10亿美元,帮助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中小企业退市。

    美国华盛顿智库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斯科特(Robert Scott)认为,现在的退市狂潮意味着中国正在后退。中国觉得国内已经有了自己所需要的资本和技术,就想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海外投资人踢开。从短期来讲,会带来好处;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会使中国公司更难参与到国际市场中。在斯科特看来,很不幸,中国正在向更加不透明的方向发展。

    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企业家非常热衷把自己的公司送到美国上市,一来可以绕过在国内上市必经的严格审查制度、省却漫长的排队等待时间,二来也顺便实现了“美国梦”。 据彭博社报道,2009至2011两年间,超过60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而2012年却只有一家中国企业成功在美国取得融资。

    放弃“美国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美国市场融资的优势不在了。近几年来,盯住中国概念股公司提供的虚假财报等要害、“做空中国概念股”成为美国某些做空机构的时髦,并且他们“战绩斐然”。其中,香橼(CitronRe-search)是做空机构中的老大,该机构先后狙击了20多家中国概念股公司,其中10多家股价跌幅超过80%,7家已经退市。与香橼齐名的还有浑水(Muddy Waters Research)等。

    中国概念股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的整体信用也随之陷入低谷,部分业绩不错的中国公司也被“误伤”,股价处于严重被低估状态。分众在遭遇浑水公司做空时,股价一度低达8.79美元。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分众不得不聘请两家国际第三方公司对屏幕数量进行抽查和普查,加上其他的律师费用和沟通费用,浑水的一次攻击就让分众掏出近千万美元予以应对。

    在股价低迷的时候进行私有化,对于分众来说,未来的路还很宽。分众公司发言人Lu Jing说未来分众将着眼于“长期战略发展”,“分众尚未考虑是否在中国股市再次上市,但并不排除这个可能性”。

    如果能够成功私有化,并在中国A股或者香港H股转板上市,分众转手就能把自己再卖个好价钱。通常来讲,中国股票市场IPO的市盈率比美国要高。根据摩根士丹利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分众传媒目前的市盈率为12倍。对比当下A股市场的同类股票,传媒股的市盈率高达约40倍。这就意味着,现在总市值35亿美元的分众,拿到A股上市,市值折合人民币可高达600多亿元。

    分众退市,依然受到众多投资基金的追随,就像7年前分众赴美上市获得众风投的追捧一样。奥妙在此,不言自明。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