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经理人幸福谈

穿越古今——对话积极心理学

孙雪菲 2011年11月27日

《经理人幸福谈》专栏由易普斯向财富中文网独家提供。易普斯作为中国EAP引领者,已同《财富》(中文版)7度合作公益的“中国高级经理人压力调查”。专栏将聚焦经理人职场生态的酸甜苦辣,同时高度关注经理人的身心健康,对如何提升经理人幸福感从专业心理学角度进行深度剖析。
你关注的心理学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在我的咨询案例中,每位来访者在讲述了自己最近工作上或生活中的烦恼后,都会向我询问他属于哪一类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焦虑症?还是抑郁?而且还会振振有辞地告诉我他的初步结论是参考了心理学网站上的一些症状分析。那架势,好像他如果没有确凿的问题和病态症状,就失去了来做心理咨询的全部意义。

    这正是因为,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人们所熟悉的词汇都是与病态和消极情绪有关的,如抑郁,幻觉,焦虑,狂躁等。大多数心理学人士的任务也是为有问题和有障碍的人“排忧解难”。所以,当人们找到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时,就会习惯性地给自己先行贴上问题的标签。

    与此同时,更多的人在无奈地发着感慨,我并没有什么直接而猛烈的痛苦来源,可为什么我依然感受不到快乐?当他们一边发出感慨时,却在一边自嘲这种无梦、无痛、无趣的心态就属于生活的正常面貌。

    其实,人们往往忽略的是,主观幸福感既包括积极情感,也包括消极情感,两种成分对幸福来说同样重要。积极情感,如满足、希望、自信能增加人的幸福感,消极情感,如妒忌、抑郁、愤怒则降低人的幸福感。幸福感正是指人们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之间的差。

    这也就回答了之前的问题——无梦、无痛、无趣,仅仅拥有较少的负性情绪,并不等于就能获得较多的正性情绪。也就是说,没有了痛苦,并不代表你就拥有了幸福;愈合了忧郁,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快乐;走出了低迷,也不等于你就满怀自信。所以,我们应该更明确地意识到,想要提高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除了减少负性情绪,更要同时增加正性情绪。

    心理学在诞生近一个世纪以来,确实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我们却也发现患心理疾病的人口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了成倍的增长。这一现象似乎和心理学的实践初衷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学开始思考,似乎不能依靠对问题的不断修补来为人类谋取幸福。于2000年才出现的积极心理学,其矛头正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并逐渐掀起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相对于以损伤、缺陷和伤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治疗不仅仅是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优势、力量的发掘。

1 2 下一页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