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凡辰看中国

中国高铁必须两条腿走路

孟凡辰 2011年09月16日

孟凡辰博士现任法国拉法基集团公司副总裁、亚太区战略负责人,他曾经在德国和中国做管理咨询顾问十几年,随后在西门子中国公司担任高管6年,2010年加盟拉法基之后常驻巴黎。孟博士是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博导,出版有企业战略专著《中国企业怎么办》。
孟凡辰谈高铁之二——中国应当发展磁悬浮:“磁悬浮和轮轨高铁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磁悬浮是与航空业竞争;与轮轨高铁现在的造价相比,磁悬浮有成本优势;磁悬浮是中国通过自主创新主导此全球领先的高新产业的机遇。”

    问:以您的判断,中国并不掌握很多的高铁核心技术?

    孟凡辰:任何全球最领先的技术和应用如果商业化,你不可能幻想中国现在已经有能力分享到产值的大部分;时速300公里的高铁机车系统中国的产值比例比iPhone好不了多少,至少到2010年为止,我了解的情况还是这样。

    但磁悬浮技术不同,它确实是一个全球领先、革命性的高速载运技术,而在这个技术里面,中国的价值的份额可以说是已经占到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这个源于法国人的概念方案、德国人的工程制造的整个驱动牵引系统、控制和信号系统,无论是研发设计还是制造绝大部分都已落户中国。原因很简单,该技术在海外无商业应用。这套系统和轮轨系统不太一样,但它确实是全世界最领先的技术,领先到这套技术在海外因为需求增量不足而没有什么商业应用的前景;也正因为海外没有商业应用前景,海外也不会对研发有什么投入了。尽管该系统的设计工艺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但它已成熟到和高速轮轨系统一样可以马上投入使用。中国如果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再自主创新,完全有突破的可能并从此领先于全球。

    中国在任何全球一流的技术产品领域,还未曾有过这样的利用中国本土市场和自主创新实现绝对领先的机会。我认为,中国高铁市场之大使得中国即使开发两个磁悬浮技术也能获得商业化成功。我们设想一下2020年的一个可能场景:中国和美国在用无摩擦的磁悬浮高铁系统,时速达500~800公里,而日本和欧洲还在用时速200~300公里的高速轮轨。这一对比形象化,就如同印度铁路系统和中国现在的相比一样。

    问:您刚刚提到,磁悬浮技术在其它任何国家都没有进行商业的应用,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在掌握这项技术上更具突破性,而轮轨技术所具有的突破性更弱一些?

    答:对,轮轨技术在国外已经相对成熟,中国越轰轰烈烈地建,国外的技术拥有者和相关企业投资人就越开心。全球日法德三套不同高铁轮轨技术及其产业,四套以上信号系统及其产业,过去三年钱赚得比刘志军、张曙光们更爽,上述利益集团因中国铁道部而多了一块额外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变得可持续了。让他们更高兴的是,中国还会用中国的廉价储蓄到全球去推广这些产品和技术!这正是中国过去30年人均国民收入每增加1美元,美国人可以增加4到5美元的利益分享模式。

    问:磁悬浮技术跟轮轨技术相比,实际上还并不那么成熟了,而是更具有创新性的?

    答:对。但轮轨高铁在中国运用对创新要求也不低于磁悬浮。这次高铁出现的一系列事故实际上暴露出中国自主创新要想走捷径,会面临两大难题:第一,技术的消化吸收需要团队建设和软实力培育,而这是需要时间的;中国按图索骥硬件建设的高质量和能力出众,不可能对此有所替代。现在看来,如果考虑满足公众对安全可靠性的要求,轮轨技术实际可能比磁悬浮技术成熟得更慢。

    第二,用大跃进的方式在中国全面应用一项比较他人领先的技术产品,其真实商业逻辑是我们相关国有企业机制的既得利益与海外企业的利益捆绑,而不是自我体制上的优化突破,其结果甚至可能是让别国分享对本国消费者垄断性的盘剥,并将部分当事人的一己私利最大化。

    问:同意!我觉得第一个问题可能更关键。因为从您的角度看,磁悬浮对于中国来讲应该是更有优势的,或者说应该更注重这方面的研发,但决策者是不是认为磁悬浮的技术风险比较高?

    答:倒不是说风险高,因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全面的系统去做这件事,那么它的风险就能被管控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保证不以生命为代价。关于这一方面,我可以跟你讲一下磁悬浮的整个发展设想和规划逻辑。

    在发展之初,朱镕基总理他们决定,将磁悬浮分为三个步骤在中国应用推广:第一步,先建龙阳路试验线,并在此基础上建沪杭短途商用线;第二步,建中途沪宁线;第三步,建长途。这三部走的规划思路是非常科学合理清晰的。现有的磁悬浮技术正常的运营速度是时速500公里,但因为龙阳线短,所以它最高时速只达到了430公里。从这一速度看,它作为一个已经可以应用的技术方案并不是在和高速轮轨技术竞争,而是在和飞机竞争。

    前面我也提到,中国地大物博,运输的需求非常大,中国在短期之内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区域经济整合。像中国最典型的区域经济如珠三角、渤海湾等,都是在400公里到500公里左右,如果说能够有一个运载量大而且十分便捷的交通运输工具,让这些区域之间人流的互通能够在一小时之内的话,磁悬浮是最合适的技术。要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不可能走美国的发展模式:发展汽车,发展飞机,因为飞机这种交通工具人均能耗太高,而中国石油是依赖进口的。因此,从这点上来讲,中国发展磁悬浮技术,实际上并不是对现有轮轨技术的一种取代,而更多的是为了中国区域经济之间未来的整合。

    但是,中国在引进磁悬浮的时候,执行上犯了一个很大的战术性错误,就是把整个的价值链放在铁道部既有的系统之外了:无论是轨道的建设还是机车系统都独立于铁道部。这一安排太理想化,幻想摆脱铁道部体制的约束,但这完全不符合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核心逻辑,即让一部份人尤其是既得利益先富起来!

    如此一来,对铁道部原有的产业来讲,磁悬浮是完全独立的,这使得它变成了铁道部整体的竞争对手了。在这种背景之下,尤其是对刘志军这种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在他的思维模式中,磁悬浮就变成了你死我活的阶级敌人;也就是说铁道部想用轮轨技术发展高铁,同时要封杀磁悬浮。政治上这两种技术就变成了非理性的非此即彼了。

1 2 下一页

我来点评

相关稿件

中国需要发展高铁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