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亿航184:惊艳“飞的梦”幻影重重?

亿航184:惊艳“飞的梦”幻影重重?

秦晨 2016年01月08日

出神入化的亿航184或许在载人技术路线选择的初始就有所偏差,而投入商业化运作更有待时日。不过在个人轻型飞行器的探索方面,全球各地都已经开始,并且很可能在接下来若干年中形成风潮。

 

1月7日,一则“亿航全球首发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亿航184’”的新闻刷爆了我的朋友圈。在玄酷的科技面前,我也不能免俗,第一时间转发,并评论“Amazing!!!”(惊艳)。

对大众来说,无论如何这看起来都是一则让人心潮澎湃的消息:第一次实现了人类的全自动驾驶飞行、纯电力驱动、单人乘客、百公里时速、一键垂直起降、可折叠;不仅如此,它还是纯粹的“中国创造”,在全球最盛大的消费电子展——2016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展上首发。

亿航184图文并茂的描述,以及极富冲击力的视频,很容易唤起大城市交通绝望者们对未来交通的憧憬:停车场被楼顶的小型停机坪取代,一排排自动驾驶的飞机随时等候召唤,无须驾驶技能,设定好目的地,一键按下,便轻快地抵达目的地——分享经济下,这种“打飞的”的体验简直与科幻电影中的所见所感如出一辙。

梦想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热情过后,我寻访朋友群中的几位航天领域专业人士,总结他们的观点,发现亿航184的商业梦想背后其实幻影重重。

多旋翼载人——霸王硬上弓?

“我认为多旋翼飞行器不具备载人的实用性,”韬讯航空科技创始人葛讯表示,“在技术上,多旋翼的抗风能力和续航能力形成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犹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葛讯把轻型飞行器的应用领域大致划分为三类——消费、工业和载人。“载重、续航、抗风三方面都关系到飞行器的实用性——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这三大指标要求都低;到了工业及应用中,载重指标要求提升,多旋翼的续航和抗风能力下降,影响实用性;而到了载人级别,三大指标要求都高,多旋翼平台直接失去了实用性。”葛讯解释说。

旋翼长度和升力效率大约是四次方的关系——旋翼越长,升力效率越高。多旋翼飞行器以旋翼的数量来补足长旋翼可能占用大空间的挑战;此外,多旋翼飞行器结构简单,通过各个电机的转速调节控制实现姿态控制,小型多旋翼能够满足常规机动性能及抗风性能要求。

当承重物体重量不大时,多旋翼飞行器的效率、安全因素可以退居其次考虑——能源浪费就浪费些了,简单、易用成为了技术选择的主导因素。不过,当载重量达到数十公斤的大载重量时,飞行器的效率因素就可能成为技术路线选择时的关键因素;而到载人飞行时,安全因素会成为首要因素。

简而言之,多旋翼飞行器简洁的结构是其优势,但面对复杂要求时,仅仅通过电机变速调节来控制飞行姿态,难以应对。

问题、疑惑注定亿航184只能是概念机?

在亿航184发布的当天,亿航管理层便宣布接受预订。接受媒体采访时,亿航表示,定价预计在几十万美元。

然而,业内人士却对亿航184公布的性能指标提出了不少疑义,总结如下:

1、能在几级风力下稳定飞行?

2、续航时间能否达到23分钟?

3、完全放弃人工机械操作,自动驾驶程序出现bug或在受到电磁干扰的情况下,如何保障驾驶人员安全飞行和着落?

4、旋翼放置于近地端且未采用防护罩保护,如何保障飞行器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5、折叠设计是为了方便停放于车位,但并没有设计轮胎,是否直接在车位上起降?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估计,亿航184公布的续航能力可能是在无风状况下的理想测试。“现实有风状态下,能飞行10分钟就很不错了,现阶段不具备实用性,除非达到小时级的续航能力。”这位业内人士评价。此外,据他估算,依靠电作为动力、自重200公斤的亿航184的电池重量可能占到整个机体重量的一半以上。

把它合法送上天比当总统都难?

不仅仅存在技术障碍,另一个更为直接的因素还在于政策考量。目前,全球鲜有完全放开的自由低空市场。

《财富》中文版执行主编曾于2015年4月撰文,分析了美国政府对于让无人机进入合法化飞行的重重困难和挑战。文章中提到,美国政府同意“把2公斤以下、300米高度以下的飞行器单独拆分出来,予以放行”,原因在于,研究发现,“25年来从未发生过一例中小型鸟类致人类伤亡的事故,而中小型鸟类的重量就是2公斤不到一点。”

低载重的无人机监管在形成法律法规时尚且如此,到了载人级别的飞行器,其难度可想而知。中国民航相关机构正积极起草低空飞行的相关方案,但对于“人命相关”的相关政策出台,应该在两三年的短时间之内都难以突破。

“亿航184是一个有意思的产品,但目前商业化尚早,何况这是一个体系,不是产品个体可以决定的。”一位科技领域的资深投资人如此评价。

乐观的创新精神和务实的做事态度

亿航并非是全球首家触及载人飞行器领域探索的公司。据葛讯介绍,多旋翼载人飞行首先由德国研究人员在2011年11月实现,该多旋翼采用16旋翼实现了短暂载人飞行试验。此后该研究团队对该机型进行了产品化研制,于2013年实现未载人的室内飞行试验,旋翼数量由16个调整至18个,截止目前,尚未有载人室外飞行视频再公布。

国外相继出现了6旋翼和8旋翼载人飞行器,其中2015年加拿大技术宅Catalin研制了8旋翼的“载人悬浮飞行器”,该飞行器在小尺寸下通过增加旋翼转速的方式实现载人飞行,但极限飞行时间仅为1分钟,飞行距离仅为279.5米。

亿航刚刚发布的载人多旋翼飞行器产品中最大的亮点可能是将智能网络技术、电力清洁技术与飞行器的结合:通过无人驾驶、系统平台的智能控制,让大众切切实实走近了科幻电影中的个人空中飞行体验。不仅如此,通过采用了加大桨叶尺寸和8旋翼共轴布局的设计,可以看出已经在续航性能和抗风性能上进行了矛盾调和,虽然从发布的视频来看还未能判断其已进行载人飞行试验。

中国创造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耐心。(财富中文网)

 

  • 热读文章
  • 热门视频
活动
扫码打开财富Plu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