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基金开年就遭重锤,2022年怎么投?

基金开年就遭重锤,2022年怎么投?

财富中文网 2022-01-24
多数人做不好投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进入2022年,市场没迎来“开门红”,反而持续震荡。开年仅仅三周,不少基金投资者已经遭受较大幅度亏损,“年终奖还没发但已亏完”成为基民们苦涩的笑谈;同时,新基金的发行也遇冷,1月上半月偏股基金募集金额不足两百亿,远低于去年12月及往年1月。

值得注意的是,往年的“冠军魔咒”(即前一年的基金收益冠军在接下来一年乃至几年的业绩都会逆转)也在2022年一开年就兑现了。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和前海开源新经济分别以119.42%和109.36%的收益率,成为2021年公募基金业绩榜单的冠亚军,他本人也跃升为“公募一哥”,但在震荡的市况下,这两只基金在开年前三周就分别跌逾8%和6%。

“冠军魔咒”再次应验的背后,是崔宸龙所重仓的新能源产业链相关个股今年以来放量回调,所谓盈亏同源,重仓单一风格的基金更是如此。而刚刚披露完毕的公募基金四季报显示,从个股来看,基金四季度持仓市值降幅最大的正是新能源概念龙头股宁德时代,降幅达到600亿元;其次是贵州茅台和药明康德,降幅分别为555.58亿元和487.88亿元。从行业配置看,基金四季度对制造业整体配置市值最高,紧随其后的分别为大金融板块、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对投资者而言,应该如何看待“冠军魔咒”?基金的调仓又预示着什么?进一步来说,去年和今年以来,A股市场投资非常难把握,尤其是开年以来权益基金业绩接连回撤,我们到底还要不要做投资,或者说还要不要投资基金以及如何投资好基金?围绕这些问题,“财富Plus”的用户展开了精彩讨论,我们选取了其中一些展示如下:

****

@张鹏

财富管理资深人士,清华大学MBA

多数人做不好投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先说客观因素,我国是新兴加转轨的经济体,A股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政策主导从高增长到高质量过渡,势必在市场上存在着很多结构性的套利机会。同时,市场机制尚不成熟,散户投资者居多,也势必放大波动风险。

虽然客观增加了主观的难度,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主观因素。一方面是不专业,大多没有受过金融和逻辑上的专业训练和积累,投资认知上一知半解,缺少严密推理,知行合一、知行不合一可能都是错。另一方面是不专注,缺少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勤勉。业余投资充其量只是业余的高手,难以和专注投资的团队比高下。

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专业加专注把钱管好,那就没有基金公司或基金经理什么事了。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去年和今年以来,A股市场投资非常难把握,尤其是开年以来权益基金业绩接连回撤。我们还要不要做投资?还要不要投资基金?如何投资好基金?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第一,我们还要不要投资?思考的逻辑起点是投资有没有机会和风险,不做投资有没有更大成本和风险。诚如方才所言的客观因素,新兴加转轨的经济体和股票市场,一定是机会和风险并存。并且,随着A股市场化、机构化、国际化的向前推进,专业投资者通过长期投资、分散投资、逆向投资的价值投资方式还是相对能够把握机会,降低风险。如果不做投资的话,势必有更大的机会成本和贬值风险。因此,我们需要投资。

第二,我们还要不要投资基金?基金投资具有间接投资、长期投资、分散投资、逆向投资的特点,我们要用同样的方法投资值得信赖和托付的好基金,打造可持续稳健的基金投资组合。实际上,资金规模越大越应该分散配置基金,不仅是因为规模大有利于分散配置,更是要避免个人在投资上的信息和能力不对称。如果我们不投资基金,不能正确地投资基金,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出路吗?

第三,如何投资好基金?做好策略是配置的前提,选好标的是配置的基础。建议在策略上“从长计议,以稳为主、降低预期、做好分散”,不要再一味追求高波动,应该配置中、低波动品种,可以用债券基金、固收+、FOF(基金中基金)、量化、指数增强等品类去填充。从纯风险量化的角度,配置5~8只基金足够分散下行风险。实际上,普通投资者多做一些也无妨,高、中、低波动品合计10-15只左右更安全一些。

目前市况下,偏债混合型的固收+产品配置80%债券、20%股票,体现出了更高的收益风险比,要比偏股混合型、股票型、行业主题型波动率相对低很多,适合作为基础仓位。另外,股票型、行业主题型基金可投性还在,只是要少配置和更优配置。新建仓的话最好买老基金,新基金会有认购费和建仓期不确定因素。

@付伟

某机构资产配置研究负责人

关于公募基金四季度的调仓,你必须知道的四件事:

1,之前在投资圈有个说法,公募基金的仓位是一个很好的反向指标,每次当公募基金的股票仓位居于高位时(85%以上),A股市场都难有大行情。道理也很简单,公募基金作为最大市场最大的金主,没有多余的子弹了,市场的上涨动能必然会受到压制,而Q4开放式股票基金的仓位达到89.81%,比Q3进一步提升,这既表示了公募基金对于后市的乐观情绪,但也可以预见到未来资金动能的不足;

2,制造业占比继续提升,稳居公募基金第一重仓。一方面制造业的内涵本就广泛,市值占比大,另一方面在“专精特新”和“中国智造”等国家统一意志的加持下,公募基金继续加大对于制造业的配置,这是投资经理对于制造业本身的看好,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大势的理解和顺应。资本市场层面的持续加持,这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是一件好事;

3,白酒的配置力度在降低,这发生在PPI和CPI剪刀差即将收窄的时候,说明公募基金对于“喝酒”这种旧动能的一种重新理解,新动能的发展必然以旧动能的衰落为代价,这是一定的。如果我们不能目光长远的看向未来,而总是抱残守缺,更优化的经济未来就很难到来;

4,Q4的公募基金出现了很多始料未及的端倪,比如宁德时代被减仓等等,这些短期的变化能不能成为长期的趋势?我以为一个季度的数据难以有绝对的说服力。就像分子层面的布朗运动一样,短期的扰动总会在一直发生,但如何看待市场的杂音和长短期的趋势博弈,还需要更为理性和耐心的我们去冷静观望。

@万幸

财富管理转型专家,北大光华MBA

公募基金的“冠军魔咒”一再应验,我想从一个新的视角给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2021年股基冠军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基金(崔宸龙),2020年半年末规模0.13亿、年末4.8亿,2021年前三个季末规模分别为3.5亿、28亿、166亿。

2020年股基冠军汇丰晋信低碳先锋股票(陆彬),2019年规模一直2亿,2020年四个季末规模18亿、27亿、30亿、74亿。

2020年混基冠军农银汇理工业4.0混合(赵诣),2019年规模一直1.6亿,2020年四个季末规模1.4亿、1.6亿、6.5亿、39亿。

2019年混基冠军广发双擎升级混合(刘格菘),2018年底规模0.9亿,2019年四个季末规模0.5亿、0.5亿、8.6亿、69亿。

什么意思呢?近两三年来的偏股冠军基金,在成为冠军的前一年规模很多都不超过2亿,即所谓“迷你基金”,甚至在它成为冠军的当年,一大半时间里规模也都在10亿以下。随着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这些基金后,其规模才猛增。这说明“冠军魔咒”的内在重要原因之一是规模猛增之后操作难度较大、超出了基金经理最适合发挥的规模。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也说明10亿以下是较好做业绩的规模,弹性较大。

所以我们或许由此可以得到的启示是,抓住短暂的时间窗口,找那些规模还在10亿以下的绩优基金,而不是去买那些已经成为冠军的基金。

而关于四季度已披露的基金持仓,我们可以来看几个现象和趋势:1,虽然目前茅台和宁德时代依然是基金行业持仓的第一和第二大个股,但是茅台与宁德时代之间的持仓差距只有不到200亿。而基金四季度减持市值最多的也是宁德时代,达到600亿元;其次是贵州茅台和药明康德,减持市值分别为555.58亿元和487.88亿元;2,近11年间,公募头号重仓股从招商银行到万科A,再到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以及如今即将取代成为第一的宁德时代,行业类别从金融到消费,再到科技,其实是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趋势变化;3、目前第一大持仓行业是制造业,占比达到34.83%,不由又让人想起之前东吴证券陈李的“从服务到制造”,“重制造,轻服务”的论断。(财富中文网)

本文所援引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