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财富》世界500强峰会圆满落幕,会议精彩观点出炉了!

《财富》世界500强峰会圆满落幕,会议精彩观点出炉了!

财富Plus 2020-11-24
穿越危机,洞悉未来

11月24日,《财富》世界500强峰会在北京举办。

本次峰会深入探讨了世界500强企业和企业家们在特殊时期应对变化的智慧,以及创新、可持续性发展、人工智能等重要议题。

以下为部分与会嘉宾的精彩观点:

李稻葵

清华大学 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际学会联席会长

李稻葵教授表示,双循环的新格局的提法的新意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强调“经济安全,包括产业链的安全,能源安全和重点物资的安全,要梳理自己有没有一些薄弱环节,很多关键技术要自己可控,而且能够不断的自我研发。”

第二个方面是要牢牢把握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权。他表示,双循环的含义也提醒企业,他们也是重要的游戏参与者,无论外企、国内企业,还是合资企业,站在中国经济的角度,都是中国利益的相关者,应该积极提出建议。这是一个很好的新的博弈时期,新的格局时期,企业不要当旁观者,应该当建设者、参与者。

廖天舒

波士顿咨询公司 中国区主席,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

“新冠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无疑对全球供应链造成了重创。过去二三十年,全球化的进程对供应链导向应该是以成本最优、效率最佳这两个为导向,真正形成了全球化的供应链,尤其在很多的产业链里,比如电子产品和汽车,这类产品是一个全球的产业链,中国也无疑是在这样的全球化进程中的受益者,我们成为了全球产业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也是亚洲产业链绝对的重心。”廖天舒说。

廖天舒也同时指出,这次疫情导致全球贸易会有一个非常大的下滑,造成的影响可能要到2022年,甚至到2023年,才能达到2019年的总量,整体供应链、物流等方面受到这次的打击和冲撞。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哪些是不确定中确定的因素,在过去的进程中,即便在疫情之前,全球经济下滑,或者说下行的压力,地缘政治等,都是不确定性。”廖天舒说。

在廖天舒看来,全球气候挑战这么严峻,科技不断的发展,这些都使供应链导向从成本和效率变得更多元了,很多要考虑韧性。今后出现“黑天鹅”事件会有哪些考虑,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样,地缘政治使得原料能不能拿得到,市场能不能进得去,更多是多元的考量。

“确定的因素,中国这么多年积累,我们在供应链里面的综合优势还是凸显的,这次复工复产能这么快,让全球惊叹的速度,这凸显的是综合优势,成本是过去的,现在是综合的优势。”廖天舒说。

孙强

TPG中国 管理合伙人

“金融就像人的血液一样,经济循环当中金融是造血机。如果企业没有金融,没有资金企业就不转了,如果金融不能起到让企业再循环可持续的作用,金融业就无从谈起。”

他认为,捐钱做善事不一定能够持续。所以要提倡影响力投资,义利并举,投资的企业既要对社会贡献,也要盈利,赚了钱回来以后还可以继续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能向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企业进行投资,就有更多企业从事环保、普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整个社会都会变得更美好。

孙强表示,疫情让我们很多人明白,我们是处在一个地球上,这个是典型的情况,如果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群体不能够控制自己的疫情,会影响到所有人。

在孙强看来,在疫情之下,医疗资源也变得很重要。我们今天能坐在这里,能够开这样的会,在全世界各地都很少,因为政府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通过疫情大家对于健康,对于环境,对于人的医疗条件都要求很高。

孙强非常看好医疗赛道的未来发展,他表示,资金应当能支持医疗领域的企业,对于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健康的环境,对于未来的造福人类都是有好处的。因此,我提了一个“向善资本”,也就是影响力投资。

丁锋

海螺集团 总经济师

面对疫情的压力,正是因为有科技创新的基础,企业才能从二季度开始就实现复工复产。在创新方面,海螺集团让整个水泥生产进行了智能化的改造,推动了劳动生产力和效率的提升,劳动强度的降低,质量、能耗都得到了大幅优化,有了创新基础才能够实现疫情后的快速恢复。

“我们在科研创新这一块,用一些前沿的思路或者是手段,让企业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活得更宽更久。”

宋志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宋志平表示,要进行有质量的、有目的的、有效的创新,而不要盲目的创新。他说,讲到创新的方法、策略,现在讲三种创新方式:自主创新、模仿创新、集成创新。

“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应该走集成创新的方法,只有少数企业可以做自主创新。现在模仿的东西越来越少了,绝大多数的企业应该既有自主创新,也有互相借鉴,形成一种新的、把创新要素能够集合起来形成集成的创新,这可能是我们今天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应该选择的一个创新战略。”

“我不是说不要做自主创新,其实集成创新也是自主创新的一种,我们要把全世界相关的创新要素很好地集中起来。我们现在在创新的时候还是要接地气、实事求是。(关注)最后创新的效益怎么样,减少创新过程中的盲目性,不要形成很大的创新损失。 ”

倪以理

麦肯锡 中国区总裁

疫情当中企业内部的体制已被看得清清楚楚,强弱分明。经过一直以来的追踪,疫情中企业表现出得强弱分歧是十分严重的。比如,有一些本身表现可能不好,大家都知道的那些现代化、数据化、互联网等方面都比较弱的公司,当疫情来临时,种种弱点就马上凸显出来;但是你也会看到有一些在疫情中很敏捷的、创新力很强的公司,他们在疫情下,反而收获了比以前更领先的业绩。

“今天大家都很愿意从0开始,未来3-5年我们要勇敢地做一些大胆的创新。从数据化的创新,在敏捷架构方面都有很大胆的改变。”

刘建国

海尔智家生态平台全球首席数字技术官

刘建国认为,美国可能在基础研究,在人工智能的基本算法,包括一些机制等等方面比较领先。而中国“最领先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我们有大量的场景,有大量的数据,我们有这么多人,这么多家庭,就像能源一样,可以不断地训练,在数据里面挖出金矿。这些东西反过来会促进对基础技术的研究,我们现在发表的人工智能论文数也是增加很快。”数据训练更有用处,也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此外,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给人们的生活的影响,肯定是正面大于负面。安全很重要,产生的大量数据,怎么保护,怎么合规,用户有什么权力对数据授权或者脱敏至关重要,否则我们都是处于“裸奔”的状态。

“家庭里面更是私密的地方,数据的安全非常重要,包括你的语音、对话等。家里面本来是一个港湾,但信息公布出去就不得了了,安全性非常重要,也是海尔智家特别重视的。”

并且,他认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如果真的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让机器真的像人一样去思考,去行动。异化问题也非常需要关注,它可能会反作用于人,要从底层设计上就把人类善良的东西赋予它们。

俞毅

埃森哲 大中华区企业技术创新事业部总裁,埃森哲阿里巴巴事业部执行总裁

训练场景和算法哪个更重要?俞毅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

“大家都认为中国数据比较多,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我认为不见得。”

他认为,中国人工智能的优势主要是需求驱动,如果没有人去要求,人工智能就不会有进步。中国人口红利越来越少,整个消费升级,生产力是逼出来的。中国一方面有好的土壤,同时有一个非常想要发展的忧患意识,这使得在人工智能发展中,从路径上和技术上的选择都有其特色。数据不是中国唯一的优势。(财富中文网)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