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裁员3500人?回应来了
7天前
小号
默认
大号
6月5日,市场传出花旗将启动大规模裁员的消息。随后,花旗官方证实,作为其在全球持续推进的简化工作的一部分,将对其全球技术和业务支持部门做出下一阶段的调整。具体方案为:将对全球技术和业务支持部门作出人员调整,将精简其位于中国上海和大连的全球技术解决中心,减少约3500名技术人员。 | 相关阅读(中国基金报)
46

洋葱浓汤
正直 担当 卓越
每一次大裁员的回应都像是一封提前写好的邮件,只等着实习生把人名换一换。花旗的回应来了,但所有人早就知道答案,因为这不是临时决定,而是结构优化的日常动作。
裁掉3500人,不是因为出了问题,而是因为系统“运行得太正常”,利润不够快,KPI不够高,流程不够轻。人们总以为企业是生病了才动刀,其实它是在健康状态下主动减重,好继续跑。
回应当然要讲“转型”、“精简”、“战略聚焦”这些关键词,但真正的意思往往是:“有些岗位不再是我们故事里的一部分”。这不是危机管理,而是一种常态性的组织新陈代谢,只是换掉的不是过气的办公软件,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49

陆奇
在裁员消息满天飞的时代,花旗的裁员也不再是什么大事件,但“N+6”的赔偿给足了诚意。“N+1”是法律底线,但我们仍然能看到,很多的国内企业连这样的底线都无法做到。
让人担忧的是,国内职场的进一步内卷。此前这些大型外企无论是在职业发展前景,还是工作生活平衡,工作环境和待遇等方面,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但这几年,很多企业如微软,IBM等,也都在缩减国内的业务规模,而挤出了大量的优质人才,这些业内的精英又去竞争内资企业的岗位,很多雇主压价的很厉害,而且工作量大。
要让国内的企业能够逐渐成熟,形成外资企业这种相对轻松,不卷,多元包容的企业文化,需要漫长的时间,起码十年内没有希望。只有企业能够正视员工价值,不把员工当“牛马”的时候,职场的风气也许才有好转。
45

不再犹豫
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就是说以后在中国只有业务团队,没有技术团队了吗?是否出于地缘政治风险的考虑?